- 年份
- 2024(2362)
- 2023(3695)
- 2022(3165)
- 2021(2919)
- 2020(2480)
- 2019(5421)
- 2018(5215)
- 2017(9231)
- 2016(5194)
- 2015(5876)
- 2014(5615)
- 2013(5400)
- 2012(5054)
- 2011(4606)
- 2010(4651)
- 2009(4156)
- 2008(4093)
- 2007(3652)
- 2006(3265)
- 2005(2975)
- 学科
- 济(15935)
- 经济(15927)
- 管理(10448)
- 业(9291)
- 学(7901)
- 企(6768)
- 企业(6768)
- 方法(6165)
- 数学(5204)
- 中国(5195)
- 数学方法(5100)
- 农(4913)
- 地方(4809)
- 环境(3602)
- 业经(3483)
- 财(3354)
- 农业(3330)
- 税(3014)
- 生态(3007)
- 制(3005)
- 和(2871)
- 银(2837)
- 银行(2819)
- 税收(2808)
- 收(2769)
- 行(2750)
- 理论(2640)
- 资源(2635)
- 融(2515)
- 金融(2513)
- 机构
- 大学(75195)
- 学院(74686)
- 研究(31746)
- 科学(25372)
- 管理(23118)
- 中国(22724)
- 济(22236)
- 经济(21392)
- 农(20511)
- 理学(19742)
- 理学院(19340)
- 管理学(18535)
- 管理学院(18436)
- 京(18272)
- 所(18247)
- 研究所(17155)
- 农业(16698)
- 业大(16424)
- 中心(14715)
- 江(12247)
- 范(12108)
- 院(11942)
- 师范(11860)
- 省(11672)
- 室(11664)
- 北京(11519)
- 实验(10891)
- 农业大学(10700)
- 科学院(10629)
- 实验室(10466)
- 基金
- 项目(57209)
- 科学(43891)
- 基金(41130)
- 家(39561)
- 国家(39267)
- 研究(34790)
- 科学基金(31905)
- 自然(24158)
- 自然科(23586)
- 自然科学(23577)
- 自然科学基金(23135)
- 省(22724)
- 基金项目(22590)
- 划(20708)
- 社会(19884)
- 社会科(18841)
- 社会科学(18839)
- 资助(16278)
- 教育(15804)
- 重点(14067)
- 计划(13908)
- 科技(13112)
- 编号(12856)
- 发(12451)
- 科研(11649)
- 创(11467)
- 部(11341)
- 创新(10858)
- 专项(10386)
- 成果(10127)
共检索到10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树高 吴斌 张宇清 张天勇
以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带完好、长势均匀的两行一带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带距分别为4,6,8m)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对锦鸡儿根系进行分层挖掘取样,研究其在不同造林带距条件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显示: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多靠近林带分布,与6m和8m带距系统相比,4m带距系统林地中部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密度相对较高。锦鸡儿在林地中部土体的细根根长和表面积密度随带距增大而减小;带距分别为4,6,8m的系统中,锦鸡儿在4m带距系统整个样地土体中细根根长和表面积密度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随带距增大,在0~40cm土层中,锦鸡儿平均细根根长密度、细根长度累计百分比、平均细根表面积密度和细根表面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鹏 范川 凌银花 李贤伟 刘运科 张腾飞 苏宇
细根是植物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Finér et al.,2011)。虽然细根占林木根系总生物量的比例不足30%(张小全等,2001;Helmisaari et al.,2002),但其周转迅速,超过40%的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et NPP)用于细根的生长和维持(Tateno et al.,2004)。大多数研究把直径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志永
以榆树(Ulmus pumila L.)为主要优势种的疏林草地是适应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结构多样性,在维护区域的生态稳定和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控制草地沙化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后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农耕、放牧)等因素的影响下,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遭到破坏,榆树种群的更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整个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榆树疏林生态退化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区域的生态格局和经济安全。因此,亟需对浑善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杰 王吉斌 程积民 罗宗宽
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水平阶整地和荒坡不整地种植23年生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的连续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坡位柠条灌木林幼龄期(1~7年生)、中龄期(8~15年生)和老龄期(16~23年生)生长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柠条灌木林株高生长受坡位和整地方式的影响,柠条株高生长量在幼龄期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中龄期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水平阶与荒坡株高相比,从幼龄期到中龄期提高幅度为23.48%~45.33%,老龄期差异不显著;水平阶柠条锦鸡儿单株分枝数、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比荒坡分别提高了26.79%~78.82%,37.50%~50.00%,3.50%~91.97%和19.59%~5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瑞 刘贤德 肖洪浪 王顺利 敬文茂 赵锦梅
【目的】探讨祁连山西水林区甘青锦鸡儿灌丛冠下穿透雨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定量评价祁连山区甘青锦鸡儿灌丛的生态水文功能和基于生态过程的灌丛水文模型的参数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祁连山甘青锦鸡儿种群特征调查,在坡中位选取3株代表性甘青锦鸡儿灌丛,沿冠层枝条辐散方向选取观测断面,在断面上布设承雨器,对叶量稳定期内12次降雨事件的冠层穿透雨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穿透雨与降雨特征的关系以及冠下穿透雨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甘青锦鸡儿灌丛冠下穿透雨在不同降雨事件中差异较大,观测期内单株灌丛的平均穿透雨率为45.9%;穿透雨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线性关系(y=0.626 2x-1.018 1,...
关键词:
祁连山 甘青锦鸡儿灌丛 穿透雨 空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清雪 贾志清 何凌仙子 赵雪彬 羊秀本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 5 mm、中根:2 m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清雪 朱雅娟 贾志清 王永胜 于洋
以青海共和盆地沙丘上12年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探讨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沙丘部位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植物群落的影响。在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内沙丘的迎风坡中部、坡顶、背风坡中部和流动沙丘采集土壤样品,深度为0 5,5 10,10 20和20 50 cm。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沙丘3个部位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20 cm的有机质、0 50 cm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迎风坡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5 cm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0 20 cm深度的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坡顶和背风坡。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草本植物种类、数量和植被盖度增加,迎风坡草本植物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凯 雷虹 王宗琰 吕林有 宋立宁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小叶锦鸡儿幼苗C、N、P分配及化学计量的影响,为小叶锦鸡儿幼苗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测定干旱胁迫下2年生小叶锦鸡儿幼苗叶片、茎、粗根和细根C、N、P含量及比值,分析C、N、P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和变异特征。[结果]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导致小叶锦鸡儿幼苗C含量在叶片中减少,在粗根和细根中增加;N含量在粗根中减少,在细根中增加;P含量在叶片中先降低再升高,在细根中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均保持稳定。C:N和C:P在粗根和细根中增加,C:P在茎中降低;N:P在叶片中先降低后保持稳定,在茎、粗根和细根中降低。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P>N>C,C含量变异系数在细根中最大,在茎中最小;N和P含量以及C:N、C:P和N:P变异系数在粗根中最大,在叶片中最小。[结论]小叶锦鸡儿生长受P限制,而干旱胁迫导致受N限制作用增强,增加了细根C、N分配,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叶片保持N、P稳定性较强,而茎和根系反应更敏感。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干旱胁迫 化学计量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宇 张丽珍 牛伟 李崇德 靳春嵩 柴磊 蒙秋霞
为研究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按极性梯度对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获得4个组分,测定了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并研究了各组分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根部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粗提物、正己烷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和水层对DPPH.清除能力的EC50分别为0.68,6.12,0.23,0.07,2.23 mg/mL;不同极性组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而DPPH.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未表现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红梅 白娟 陈康 王刚
以锦鸡儿属11个系29种为代表材料,选择性扩增nrITS序列并双向测序,结合黄耆亚族Astralinae (Adens) Benth其他6属7个代表种的nrITS序列进行最大简约性(MP)和最小进化(ME)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锦鸡儿植物ITS序列长度在611~614 bp之间,与外类群排序后长度为655 bp,共有170个可变位点,其中107个简约信息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在总排序序列中达16.3%,可以为属内及属间系统关系提供有力的分子证据;锦鸡儿属在系统发育上不是一个单系类群,与丽豆属(Calophaca Fish. ex DC.)植物具有极为相近的亲缘关系;Sect.tragacant...
关键词:
锦鸡儿 ITS 系统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云雷 毕华兴 马雯静 田晓玲 崔哲伟 周晖子 朱悦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养分含量在复合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0~20cm土层的养分含量高于20~40cm土层的;水平方向上,在草地内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相对平稳,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林地内水平变化较为复杂,变化曲线呈波浪型;3)移动窗口法表明,复合边界土壤养分具有较明显的边界效应,综合考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隆安 徐婷婷 魏庐潞 马周娟 马飞
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生态适应密切相关,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不同海拔梯度(2 950和3 530 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其在不同温度(10和25℃)下的根系功能性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P <0.05),但对海拔3 53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影响不显著;主坐标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显著改变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r=0.53,P <0.05),且与25℃温度处理相比,10℃显著增加了海拔2 950 m种源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及海拔3 530 m种源的Kapabacteria、纤维菌属(Cellvibrio)、Glutamici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诺卡菌属(Nocardia)的相对丰度(P <0.05)。同时,温度变化显著降低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的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长(P <0.05),但是仅对海拔3 530 m种源的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Mantel检验表明,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温度、根长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 <0.05),而海拔3 530 m种源根际土壤菌群结构受温度、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 <0.05)。本研究发现,不同海拔梯度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及根系性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而且根系性状与其根际细菌的群落构建显著相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雪瑞 陈文峰 陈文新 傅俊范 周如军 隋新华
对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系统发育地位及遗传多样性。通过分离、纯化、回接结瘤测定共获得了31株待测菌,并采用16S rDNA PCR RFLP及BOX-PCR等方法对这些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株待测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全部源于中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并产生5种不同的rDNA图谱组合。BOX-PCR研究中,待测菌株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将待测菌归于17个不同的类型当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洪晓 王学全 卢琦 郭建英 杨文斌 褚建民
为改善温带草原区的退耕还草技术,以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退耕农田为例,研究行带式柠条锦鸡儿林对草本群落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1)林带间距的宽窄影响林带间隙草本群落的恢复过程,过窄或过宽的带间距都不利于林带间隙草本群落的恢复进程;2)当退耕地与林带的距离适当时,林带能明显促进草本群落的恢复,使草本的盖度和物种数目明显提高,当距离过大或过小时,这种促进作用显著减弱;3)林带间隙内不同距离草本群落的恢复效果符合高斯模型;4)根据高斯回归模型推算,当林带间距介于16~28m时,林带对草本群落的修复作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研究结果对优化温带草原区退耕地促草型灌木林的结构具有参考价值,就行带式柠条锦鸡儿林来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晓玲 毕华兴 云雷 马雯静 崔哲伟 靳刚雷
以晋西黄土区刺槐-草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复合系统边界,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复合系统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移动窗口法分析显示,在最小窗体单位(1m)为8时能够清晰地判定刺槐-草地复合系统边界,其影响域从林内4m到草地4m,总宽度为8m,草本植物样方间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与此一致;2)α多样性分析表明:草地物种最为丰富,林草边界植物分布最不均匀;3)β多样性分析表明:林地植物种类变化剧烈,说明林地的生境分异程度和物种被替代速率都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