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
- 2023(227)
- 2022(229)
- 2021(209)
- 2020(225)
- 2019(371)
- 2018(380)
- 2017(493)
- 2016(449)
- 2015(449)
- 2014(442)
- 2013(457)
- 2012(461)
- 2011(438)
- 2010(430)
- 2009(365)
- 2008(444)
- 2007(347)
- 2006(272)
- 2005(277)
- 学科
- 学(1178)
- 害(680)
- 水产(660)
- 虫(652)
- 动物(589)
- 虫害(577)
- 病虫(532)
- 病虫害(532)
- 动物学(493)
- 防(375)
- 治(355)
- 防治(355)
- 及其(348)
- 物(323)
- 草(303)
- 麦(280)
- 生物(255)
- 小麦(236)
- 植(235)
- 植物(234)
- 病害(223)
- 鱼(211)
- 济(210)
- 经济(210)
- 药(200)
- 稻(198)
- 管理(198)
- 业(192)
- 各种(190)
- 理学(188)
- 机构
- 学院(6557)
- 大学(6376)
- 农(5355)
- 农业(4456)
- 科学(4282)
- 研究(4153)
- 业大(3198)
- 所(3198)
- 研究所(3081)
- 农业大学(2775)
- 室(2688)
- 业(2670)
- 实验(2624)
- 实验室(2574)
- 重点(2443)
- 省(2361)
- 中国(2147)
- 科学院(2025)
- 生物(1678)
- 技术(1672)
- 京(1533)
- 中心(1493)
- 部(1446)
- 农业科学(1387)
- 院(1285)
- 江(1242)
- 科学研究(1235)
- 水产(1204)
- 科技(1169)
- 工程(1167)
共检索到8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伟 曹顶臣 刘刚 赵吉伟
在黑龙江地区对日本锦鲤进行富营养池塘的饲养成活率和自然环境的越冬成活率试验 ,结果表明越冬是制约锦鲤在北方寒地池塘养殖的关键问题。采用日本锦鲤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正反交 ,从正交组F1 的锦鲤型个体中选育出抗寒锦鲤 ,1~ 3龄鱼饲养成活率分别为 81 %、89%和 95 % ,越冬成活率分别为 57%、86 %和 81 % ;F1 锦鲤型个体与日本原种锦鲤回交F2 ,其饲养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与F1 锦鲤型个体基本一致 ,且体型和体色都优于F1自交组。可以再通过连续几代的选育 ,从回交F2 的锦鲤型个体中筛选出遗传性状稳定的抗寒锦鲤品系
关键词:
锦鲤 杂交 抗寒 选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雪松 李池陶 徐伟 曹顶臣 贾智英 石连玉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d(越冬前)、325d(越冬后)、385d及445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d和325~385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俊生 孙效文 梁利群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柏氏鲤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2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从1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并对其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全部在F2代中表现出来,而子代中产生的所有谱带在双亲中的表现率在AB02、AB05、AC20、AI10、AI13几个引物中分别为87.0%、100.0%、92.1%、82.8%、92.6%。这也表明RAPD技术在对鲤的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巍 胡红霞 孙向军 牛翠娟
为了解色素控制基因与体色分布的关系,实验用分子克隆技术得到了锦鲤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cDNA基因序列,并利用半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酪氨酸酶基因在锦鲤不同品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得到了长约1 779 bp锦鲤酪氨酸酶cDNA基因,其包括长1 60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35个氨基酸。cDNA、蛋白水平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酪氨酸酶在鱼类间的保守性要高于鱼类与其他脊椎动物间的保守性。半定量分析研究显示,酪氨酸酶基因在皮肤、肝、心、脑和眼中都有表达,其中眼部和黑色皮肤表达最高,其次是脑,红色和黄色皮肤,肝和心的表达最低。不同品系同组织间眼、肝、心、脑的酪氨酸酶基因表...
关键词:
锦鲤 酪氨酸酶基因 半定量分析 黑色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建森 孙小异
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
关键词:
建鲤 品种 选育 新品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捷 杨淑梅 王玲
‘竹柳’(Salix‘Zhuliu’)为杨柳科柳属(Salix)植物,是被优选、驯化出来的一个优良品种,其密植时形似竹子,故取名为‘竹柳’。‘竹柳’树干修长,叶色浓绿,树形美观;生长快,抗性强,材质好,适应性广,在防护林建设、纸浆造纸业和园林绿化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竹柳’作为盐碱地绿化、速生经济林和农田防护林新品种被广泛使用,已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俊超 马杰 曾令兵 范玉顶 徐进 周勇 张辉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和活细胞染色法(MTS),研究了银黄等几种天然植物药物在细胞培养模型(体外培养的锦鲤鳍条细胞)上抑制锦鲤疱疹病毒(KHV)复制的效果。药物安全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银黄、黄芪多糖、板蓝根、炎琥宁以及穿心莲对锦鲤鳍条组织细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63、2.5、31.25、31.25 mg/mL和6.25 mg/mL。在先给药后感染试验组,银黄、黄芪多糖、板蓝根和炎琥宁的浓度分别为安全浓度时,对KHV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治疗指数分别为22.88±3.26、21.07±4.86、24.76±3.24和18.20±2.78;穿心莲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不明显。在先感染后给药试验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淑琴 周杰 庄实传
青岛梅园通过10多年对抗寒梅花品种的进一步研究,选育出3个优良新品种。其花具有较高的观赏特性,单株果实产量高,单果果肉厚,具有较强的食用价值。经过嫁接繁殖,性状保持稳定,可作为新优抗寒花果兼用梅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
梅 抗寒性 花果兼用 优良新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杰 庄实传 庄淑琴
青岛梅园通过多年对梅花的实践研究,选育出抗寒性强且花梅果实可兼做果梅用的4种优良梅品种,并就其选育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梅 抗寒性 花果兼用 优良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愉 张启翔 李振坚 陈瑞丹
梅系中华传统名花,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史,并拥有300个以上的众多品种。建国前其露地栽培分布以长江、珠江流域为主,自1957年起著者及合作者开展以抗寒北上为主要目标之引种、选种、育种以来,已获得约22个抗-15~-35℃品种,近年又进行抗寒梅花区域试验,探讨其在"三北"地区和国外推广的可能性。最后,对抗寒梅种的选育与推广,提出了展望和讨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郁万文 曹福亮 汪贵斌
采用-20℃低温处理方法 ,分析了39个银杏无性系枝条的LT50,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运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初步判断受试材料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为:16#、38#、17#、40#、41#、36#、45#、15#、53#、44#、19#、42#、57#、10#、35#、18#、50#、55#、32#、26#、12#、30#、56#、9#、13#、34#、12#、37#、14#、33#、54#、20#、28#、11#、31#、27#、29#、39#。其中抗寒性较高的银杏无性系有16#、41#、36#、45#、19#、17#、38#、40#,表现为较好的保水能力、...
关键词:
银杏 无性系 冰冻胁迫 抗寒性 选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关键词:
鲤 耐寒性 杂交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