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2)
- 2023(7667)
- 2022(6737)
- 2021(6250)
- 2020(5594)
- 2019(13064)
- 2018(12963)
- 2017(25137)
- 2016(14176)
- 2015(16165)
- 2014(16458)
- 2013(16614)
- 2012(15865)
- 2011(14424)
- 2010(14589)
- 2009(13602)
- 2008(13940)
- 2007(12739)
- 2006(10903)
- 2005(9877)
- 学科
- 济(60255)
- 经济(60203)
- 管理(38858)
- 业(37728)
- 方法(29481)
- 企(29180)
- 企业(29180)
- 数学(26293)
- 数学方法(26056)
- 农(17018)
- 财(15200)
- 学(15003)
- 中国(14682)
- 地方(14323)
- 农业(11370)
- 业经(11210)
- 贸(11086)
- 贸易(11084)
- 制(11070)
- 易(10715)
- 和(10328)
- 务(9623)
- 财务(9602)
- 财务管理(9576)
- 环境(9297)
- 企业财务(9113)
- 银(9054)
- 银行(9027)
- 融(8814)
- 金融(8812)
- 机构
- 大学(211442)
- 学院(210439)
- 济(83876)
- 经济(81987)
- 管理(78407)
- 研究(74545)
- 理学(67440)
- 理学院(66579)
- 管理学(65326)
- 管理学院(64922)
- 中国(55521)
- 科学(49500)
- 京(46034)
- 农(43197)
- 所(40459)
- 财(38150)
- 江(37690)
- 研究所(37194)
- 业大(35355)
- 中心(34810)
- 农业(34466)
- 财经(30665)
- 范(28583)
- 师范(28234)
- 北京(28033)
- 经(27718)
- 院(26361)
- 州(26343)
- 经济学(25635)
- 省(24634)
- 基金
- 项目(141647)
- 科学(109770)
- 基金(101579)
- 研究(99444)
- 家(90440)
- 国家(89700)
- 科学基金(74861)
- 社会(61194)
- 社会科(57920)
- 社会科学(57897)
- 省(56697)
- 基金项目(54270)
- 自然(50234)
- 自然科(48893)
- 自然科学(48872)
- 自然科学基金(48021)
- 划(47660)
- 教育(45782)
- 资助(42512)
- 编号(40506)
- 成果(33107)
- 重点(32848)
- 部(31799)
- 发(31162)
- 创(28613)
- 课题(28183)
- 科研(27866)
- 计划(27335)
- 创新(26871)
- 性(26344)
共检索到308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忠利 冉辉 巴家文 杨天友
2013年8月—2016年8月对沅江水系支流锦江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向渔民购买、现场捕捞等方式,共调查野生鱼类43种,隶属于5目11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25种,占总种类数的58.1%。调查到新记录种5种,分别为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吻(Rhinogobio typus)、洞庭华鲮(Sinilabeo tungting)、云南盘(Discogobio yunnanensis)和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干、支流均以底层鱼类为主,种类数分别占
关键词:
锦江 鱼类资源 现状 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范振华 巴家文 段辛斌
2010—2011年分别于3月、7月和10月在宜昌、荆州和城陵矶江段对长江中游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36种,占总种类数的62.1%。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依次占了渔获总量的前4位。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鲢、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的数量比重却低于野杂鱼(Hemiculter leuciscl...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远超 唐成 谢伟 严杰 李荣云 叶志祥 吴金明 黄先全 段辛斌 危起伟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本研究补充了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态类型 沱江中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霍堂斌 宋聃 刘伟 唐富江 王继隆 张澜澜 李喆 赵荣伟
为掌握松花江下游富锦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产卵场位置,于2016—2018年6—7月对富锦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8916粒,仔鱼31232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鱼卵和仔鱼共计3目7科33种,其中包括产漂流性卵和浮性卵鱼类12种。2016—2018年调查期间,估算通过富锦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85.58×10~8粒、57.43×10~8粒和60.51×10~8粒。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潘氏鳅鮀(Gobiobotia pappenheimi)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3年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43.35×10~8粒、15.62×10~8粒和7.19×10~8粒,3种鱼类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4.56%。大型产漂流性卵的鲢、翘嘴鲌和产浮性卵的鱤、鳜卵苗发生量(产卵量和鱼苗量的总和)分别为1.36×10~8粒、3.19×10~8粒、2.77×10~8粒和0.32×10~8尾。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鲢卵来源于桦川县嘟噜河口至代亮子江段和苏窝棚至中和村江段的产卵场。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显示,贝氏?卵漂流密度与水体透明度显著相关,鲢、翘嘴鲌和鱤卵漂流密度与水温和径流量显著相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松花江下游的鱼类资源,建议增加草鱼、青鱼、鲂、蒙古鲌等鱼类增殖放流数量;建立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降低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对鱼类栖息生境的影响;制定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预警、评估体系,对重点区域和重点种群进行监控,基于监测结果的科学研判,进一步调整优化松花江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关键词:
松花江下游 种类组成 卵苗密度 产卵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 郭健康 安苗 曹恒源 陈薛伟杰
为探究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鳜类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多样性水平,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个群体97尾鱼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鳜序列长度为843 bp,无变异位点,只有1种单倍型,斑鳜有852 bp和856 bp两种序列,28个多态位点和11个单倍型,中国少鳞鳜也有845 bp和846 bp两种长度,5个多态位点和5个单倍型;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种鳜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00 0、0. 008 7±0. 002 0和0. 002 0±0. 000 9,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 000 0、0. 859 9、0. 736 7和0. 000 0、0. 008 7、0. 002 0。分析表明,3种鳜鱼在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种或属间差异,锦江斑鳜是一个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种群;中国少鳞鳜虽然单倍型多样度丰富,但遭受过瓶颈效应,导致其核苷酸多样性偏低;大眼鳜遗传组成单一,多样性十分贫乏,推测可能有入侵的养殖群体。锦江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鳜类资源丰富,但已遭严重的破坏,加强其鳜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十分必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梁绪虹 王丛丛 戴小杰
为了解淀山湖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利用环境DNA技术对淀山湖鱼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淀山湖10个站点的环境DNA样本中共检测出7目、12科、36属、43种鱼类,其中6月(夏季)共检测出24种,11月(秋季)32种,大部分种类在淀山湖传统渔业资源调查中均有出现。其中,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大■(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鲻鱼(Mugil 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α多样性分析表明,淀山湖秋季的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平均值,表明秋季鱼类物种相对丰富,多样性较高。站点间鱼类物种差异分析表明,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的站点为S1、S2、S3、S5,均为初级生产力较高、人为干扰较小的站点。研究表明,环境DNA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可以作为淀山湖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的有效补充手段。
关键词:
环境DNA 淀山湖 生物多样性 鱼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良国 杨品红 杨春英 邹万生 王文彬 韩庆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
关键词:
湖南澧水 鱼类资源 物种多样性 生态类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严 唐文乔 龚珑 张亚 郭弘艺
为了解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群落结构状况,于2020年6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10个采样断面对鱼类样本作了定量和定性采集,并对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了分析。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1 408尾、49种,隶属于9目14科37属。夏季和秋季,淀山湖5个断面合计有鱼类29种和30种,黄浦江上游5个断面有37种和29种,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优势种。两个水体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D)指数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均值。相似性分析显示淀山湖各断面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高于黄浦江上游各断面之间。ABC曲线表明,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淀山湖区域。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黄浦江群组Ⅰ、淀峰群组Ⅱ和淀山湖群组Ⅲ,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大鳍鱊、■(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以往研究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种类有所上升,但鱼类群落仍以小型鱼类为主,受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建议淀山湖要继续提升水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减轻渔业捕捞压力,并控制贝类底拖网的捕捞区域及时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严 唐文乔 龚珑 张亚 郭弘艺
为了解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群落结构状况,本文于2020年6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10个采样断面对鱼类样本作了定量和定性采集,并对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了分析。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1408尾、49种,隶属于9目14科37属。夏季和秋季,淀山湖5个断面合计有鱼类29种和30种,黄浦江上游5个断面有37种和29种,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优势种。两个水体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D)指数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均值。相似性分析显示淀山湖各断面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高于黄浦江上游各断面之间。ABC曲线表明,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淀山湖区域。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黄浦江群组Ⅰ、淀峰群组Ⅱ和淀山湖群组II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大鳍鱊、?(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以往研究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种类有所上升,但鱼类群落仍以小型鱼类为主,受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本文建议淀山湖要继续提升水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减轻渔业捕捞压力,并控制贝类底拖网的捕捞区域及时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严 唐文乔 龚珑 张亚 郭弘艺
为了解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群落结构状况,本文于2020年6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10个采样断面对鱼类样本作了定量和定性采集,并对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了分析。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1408尾、49种,隶属于9目14科37属。夏季和秋季,淀山湖5个断面合计有鱼类29种和30种,黄浦江上游5个断面有37种和29种,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优势种。两个水体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D)指数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均值。相似性分析显示淀山湖各断面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高于黄浦江上游各断面之间。ABC曲线表明,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淀山湖区域。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黄浦江群组Ⅰ、淀峰群组Ⅱ和淀山湖群组II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大鳍鱊、?(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以往研究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种类有所上升,但鱼类群落仍以小型鱼类为主,受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本文建议淀山湖要继续提升水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减轻渔业捕捞压力,并控制贝类底拖网的捕捞区域及时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绪虹 王丛丛 刘必林 刘洋 俞晔伟 宋成辉
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交汇区是世界上最高产的渔区之一,鱼类资源众多。为了解交汇区鱼类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利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对夏季西北太平洋黑潮与亲潮交汇区进行鱼类多样性分析,通过22个站点水样的采集、DNA提取及测序,共检测出22目,30科,44属,51种海水鱼类,其中灯笼鱼科种类最多,共17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3.33%。此外,相对丰度较高的物种为宽尾臂灯鱼、西钻光鱼、日本背灯鱼、远东拟沙丁鱼、斑点多纪鲀、瓦氏角灯鱼、斑头六线鱼、日本鲭、日本海鰶、黑潮眶灯鱼。站点间Alpha多样性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高纬度断面生物多样性低,低纬度断面生物多样性高的特点。冗余分析表明,影响交汇区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研究证明了eDNA技术用于监测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交汇区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可行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孔磊 朱莹 沈静静 李玉双 耿君 王庆亚
对江苏溧阳香果树种群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类组成、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0种,属于48科73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毛竹的重要值最高,香果树次之;灌木层中紫楠重要值最大,草本层各植物种类重要值都不大;群落维管植物区系总体上表现出由热带至亚热带向温带的过度性,其中,蕨类植物在科、属水平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热带性质,种子植物科的区系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成分,属则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成分;群落各层次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o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
关键词:
香果树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江苏溧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洪娥 胡光平 王桂萍 胡刚 韩堂松 刘正华 张果 陈海虹 冯祥麟
通过对黔中地区的黄心夜合野生资源进行调查,摸清其资源量、分布情况和生境条件,并对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黔中地区共有14个黄心夜合野生资源分布地,面积达4万多m2,共有大树454株,幼、小树132株,仅8个点有天然更新情况,资源量少而散,更新能力低;(2)各分布区的生境条件各异,适生范围较广;(3)全区仅有2个黄心夜合群落(乌当区王岗村群落和息烽县天台山群落),其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Shannon-Wiener指数,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Pielou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说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攀 阮小凤 杨勇 赵红星
【目的】用SSR标记分析柿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柿种或变种的48份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30对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pc2.10e分析软件对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3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4.9个。供试柿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97~1.000,平均为0.698,范围较大,说明柿资源种类较多、来源较广泛、遗传多样性较丰富。48份柿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66水平上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浙江柿和5个美洲柿及1个柿品种;第Ⅱ类只有2个资源,即油柿和野柿;第Ⅲ类为柿种下的大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飞 张富斌 常涛 林鹏程 刘焕章
根据2016~2018年任河上游4次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对该地区的鱼类物种组成、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和群聚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18个调查样点共采集鱼类36种,其中土著鱼类34种,外来鱼类2种。34种土著鱼类隶属于3目9科30属,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1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有汉水扁尾薄鳅(Leptobotia hansuiensis)和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易危(VU)鱼类有多鳞白甲鱼、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细体拟鲿(Pseudobagrus pratti) 3种。尖头大吻鱥(Phoxinus oxycephalus)、嘉陵颌须鮈(Gnathopogon herzensteini)、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峨眉后平鳅等小型山溪急流性鱼类在调查水域分布较为广泛,同时也是鱼类群聚中的主要优势种类。鱼类物种多样性整体呈现出随河流梯度向下游延伸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任河上游鱼类资源明显衰退,主要表现为物种数量减少、部分种类分布范围缩小和小型化趋势加剧等。为促进任河上游鱼类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建议严格控制水电开发强度、加强渔政管理和实施生态修复。
关键词:
任河 鱼类 多样性 保护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