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4)
- 2023(5445)
- 2022(4696)
- 2021(4413)
- 2020(3753)
- 2019(8649)
- 2018(8432)
- 2017(15882)
- 2016(9312)
- 2015(10091)
- 2014(10345)
- 2013(10207)
- 2012(9854)
- 2011(9021)
- 2010(9033)
- 2009(8243)
- 2008(8427)
- 2007(7474)
- 2006(6481)
- 2005(5874)
- 学科
- 济(36754)
- 经济(36712)
- 业(22406)
- 管理(22038)
- 企(17721)
- 企业(17721)
- 方法(16961)
- 数学(14864)
- 数学方法(14577)
- 学(12400)
- 地方(10856)
- 农(10087)
- 财(8533)
- 中国(8094)
- 业经(7182)
- 农业(7015)
- 制(6240)
- 环境(6146)
- 理论(5713)
- 和(5596)
- 技术(5509)
- 融(5406)
- 金融(5404)
- 务(5359)
- 财务(5347)
- 财务管理(5332)
- 地方经济(5263)
- 企业财务(5127)
- 银(5088)
- 银行(5056)
- 机构
- 大学(136527)
- 学院(135574)
- 研究(53443)
- 济(47369)
- 管理(47024)
- 经济(46254)
- 理学(40716)
- 理学院(40072)
- 科学(39323)
- 管理学(38973)
- 管理学院(38731)
- 中国(37077)
- 农(32956)
- 京(30646)
- 所(30346)
- 研究所(28511)
- 江(27550)
- 业大(26574)
- 农业(26339)
- 中心(23170)
- 财(22309)
- 省(20130)
- 范(19956)
- 院(19681)
- 师范(19633)
- 北京(17860)
- 财经(17791)
- 州(17611)
- 科学院(16998)
- 农业大学(16978)
- 基金
- 项目(98948)
- 科学(76723)
- 基金(70761)
- 家(65479)
- 国家(64987)
- 研究(64644)
- 科学基金(53505)
- 省(41838)
- 社会(39211)
- 自然(37998)
- 基金项目(37753)
- 社会科(37101)
- 社会科学(37083)
- 自然科(37078)
- 自然科学(37060)
- 自然科学基金(36345)
- 划(34766)
- 资助(29720)
- 教育(29227)
- 重点(23716)
- 编号(23704)
- 计划(21814)
- 发(21399)
- 部(21075)
- 科技(20205)
- 创(19653)
- 科研(19649)
- 成果(19456)
- 课题(18636)
- 创新(18586)
共检索到19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 郭健康 安苗 曹恒源 陈薛伟杰
为探究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鳜类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多样性水平,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个群体97尾鱼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鳜序列长度为843 bp,无变异位点,只有1种单倍型,斑鳜有852 bp和856 bp两种序列,28个多态位点和11个单倍型,中国少鳞鳜也有845 bp和846 bp两种长度,5个多态位点和5个单倍型;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种鳜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00 0、0. 008 7±0. 002 0和0. 002 0±0. 000 9,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 000 0、0. 859 9、0. 736 7和0. 000 0、0. 008 7、0. 002 0。分析表明,3种鳜鱼在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种或属间差异,锦江斑鳜是一个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种群;中国少鳞鳜虽然单倍型多样度丰富,但遭受过瓶颈效应,导致其核苷酸多样性偏低;大眼鳜遗传组成单一,多样性十分贫乏,推测可能有入侵的养殖群体。锦江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鳜类资源丰富,但已遭严重的破坏,加强其鳜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十分必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霞 杜娟 杨晓梦 普晓英 杨加珍 曾亚文
【目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蕴含丰富的有色米种质资源。但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的鉴定依旧停留在外部形态及地域分类阶段,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进行深度评价及功能基因鉴定。【方法】以来自云南省23个州、县的35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探究已报导的Rc基因在上述35份种质材料中的遗传变异。【结果】在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更大。且总体来看云南地方种质资源中,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35份云南地方水稻资源中,红米Rc基因表现为野生型,白米rc基因表现为突变型,且突变类型与已报导的突变位点一致,均表现为第6外显子内的14 bp缺失。【结论】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地方种更大,且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红米白米的颜色差异是由Rc基因第六外显子缺失突变产生。
关键词:
有色稻米 遗传多样性 Rc基因 种皮颜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姝婧 朱翔杰 徐新建 吴显达 周冰峰
为了研究福建东方蜜蜂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在全省采集9个样点,共424群东方蜜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RNAleu-COⅡ片段序列包括93 bp的非编码区和259 bp的COⅡ编码区.在整个352 bp序列中,共检测到23个多态位点和27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484 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687,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 93.福建东方蜜蜂各样点间不存在遗传分化,总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003,各样点的基因流参数为49.75~249.7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程 梁旭方 田昌绪 杨 敏 窦亚琪 郭稳杰 宋 易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13;在5个物种中分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平均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5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51,为高度多态,表明鳜属鱼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5种鳜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并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显示翘嘴鳜和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分别有较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娟 袁林聪 杨剑虹 孔令富 李伟斌 白寿有 李进荣 刘林江 尹馨玉 高旭 王婷 武祥伟
为了掌握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g)3个连续选育世代群体遗传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群体中共获得116个等位基因,平均7.73个/位点,每世代平均等位基因数从7.266 7减少至5.066 7,观测杂合度从0.768 0降低至0.758 5,多态信息含量从0.763 4降低至0.745 1,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相邻世代间的遗传距离从0.080 6减小至0.044 9,遗传相似性从0.846 4增加至0.874 7,遗传相似性逐步提高。相邻世代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从0.068 1降低至0.023 0,世代间的遗传分化已处于低分化水平,人工选育已对元江鲤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顺连 刘学文 郭照良 金宏 张继平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黄鳝资源,从4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30个重复性好、扩增稳定的随机引物,应用RAPD技术对黄鳝属中产自缅甸的山黄鳝、印度尼西亚的穴黄鳝、中国黄鳝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5个位点,3种黄鳝种群间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5.0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57 5.DPS2003种群遗传分析软件包分析显示,3种黄鳝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710 3, 相似度系数为0.289 7,表明3种黄鳝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颜元杰 曹哲明 丁炜东 邴旭文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5个内陆湖(太湖、滆湖、洪泽湖、高邮湖和骆马湖)和长江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江苏省不同水域翘嘴鳜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个水域的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长江翘嘴鳜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 524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9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 827 3,均高于其它5个翘嘴鳜群体,说明长江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5湖的翘嘴鳜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显示,只有2个位点上存在不平衡,其余都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从6个水域翘嘴鳜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来看,太湖翘嘴鳜群体和滆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骆马湖翘嘴鳜群体和太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翘嘴鳜种质资源的保护、监测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资料。
关键词:
翘嘴鳜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姣 陈宏 蓝贤勇 潘传英 孙维斌 张润锋 房兴堂 刘波
利用PCR-RFLP技术对山羊(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绵羊(小尾寒羊)、普通牛(南阳牛)、水牛(湖南彬洲水牛)和牦牛(青海牦牛)等5种家畜213份样品IGFBP3 Hae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山羊、绵羊、普通牛和水牛IGFBP3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家畜物种IGFBP3基因Hae酶切表现明显物种间多样性,在普通牛上表现多态性,而在山羊、绵羊和牦牛上未表现多态性;山羊IGFBP3基因序列与绵羊、普通牛和水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93%,绵羊IGFBP3基因序列与普通牛和水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2%,而普通牛和水牛的IGFBP3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冉辉 姚俊杰 杨兴 梁正其 禹真 王艳艳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贵州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大眼鳜肌肉含有24种脂肪酸,斑鳜肌肉含有20种脂肪酸。大眼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6.402%,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7.16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6.438%;斑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5.263%,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0.74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3.990%。从脂肪酸的组成特征来看,大眼鳜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占9.780%,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10%,ω-6/ω-3比值为0.634,EPA和DHA含量占8.700%;斑鳜肌肉中必需脂肪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房超 李跃建 帅波 刘独臣 刘小俊 梁根云 杨宏
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7份来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8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组合,共检测出309清晰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7.2个扩增位点。.参试茄属植物种质群体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696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41。82份栽培种茄子材料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822,表明茄子栽培种的基因库较小,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7份材料可分成4大类,可以较好地将茄子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分开,并且基本可将高级栽培种(S.melongena L.subsp.melongena)和原始栽培种(S.melongena 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鹅掌楸 种源 遗传变异 选择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张望东 卞祖娴
对杨属青杨派主要树种大青杨、甜杨、香杨和马氏杨种间及种内遗传变异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7个随机引物对4个树种DNA扩增产物绝大部分呈现为单型性,而有3个引物扩增产物显示出丰富的种间多型性;所有引物均在4个树种内扩增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建立的系统树还说明了4树种可能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史,同时,各树种内也均存在着遗传多样性。这对今后进行这些树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得出:分子水平分类的结果与经典分类一致:4个树种中马氏杨出现最早,甜杨次之,香杨再次之,大青杨最晚;大青杨与香杨亲缘关系最近,因此,以往认为大青杨与甜杨亲缘关系最近的说法有必要重新审视。
关键词:
杨树,遗传变异,RAP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谭德仁 封建文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 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 ,随机抽取 3块试验林共 2 82株样本 ,分别进行木材基本密度 (BD)和纤维长度 (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 ,结果为 :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 (a =0 0 5) ;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 ;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验表明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 0 397g cm3,FL总均值达 1 60 3mm ,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鹅掌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晋铭 张智 王太 高坚
于甘肃省境内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共8个采样点,采集3种裂腹鱼亚科鱼类——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祁连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和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ialingensis)样本294尾,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3种裂腹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与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基于NJ和BI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黄河裸裂尻鱼构成单系,且具有较高支持率;而嘉陵裸裂尻鱼位于祁连裸鲤的分支内部。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0尾黄河裸裂尻鱼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2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7和0.003 10;132尾祁连裸鲤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2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19和0.009 82;92尾嘉陵裸裂尻鱼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06和0.002 33。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裂腹鱼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该结果揭示了地理隔离对3种裂腹鱼有显著的阻隔影响,对整体的分化适应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资源保护管理中应当作为不同的单元分别加以对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臻 钟敬 赵琼 鲁双庆 熊钢 张建社
利用微卫星分析技术筛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的IRF2基因微卫星标记,分析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筛选出了4个微卫星标记,其中I3、I4标记可用于斑鳜的分子鉴定;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频率0.0667~0.7143;3物种IRF2基因遗传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眼鳜(H为0.6717;PIC为0.6241),翘嘴鳜(H为0.5376;PIC为0.4462),斑鳜(H为0.3000;PIC为0.2656),这说明IRF2基因微卫星在3物种中遗传变异程度高.
关键词:
鳜属 IRF_2基因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