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9)
2023(11882)
2022(10592)
2021(9892)
2020(8304)
2019(19023)
2018(18918)
2017(35843)
2016(19823)
2015(22338)
2014(22154)
2013(22003)
2012(20033)
2011(18133)
2010(17938)
2009(16406)
2008(15718)
2007(13729)
2006(12079)
2005(10404)
作者
(61226)
(50588)
(50392)
(47873)
(32230)
(24556)
(22708)
(20068)
(19464)
(18001)
(17554)
(17198)
(16305)
(16085)
(15875)
(15826)
(15300)
(15188)
(14559)
(14491)
(12910)
(12359)
(12352)
(11637)
(11431)
(11303)
(11167)
(11092)
(10301)
(10081)
学科
(73259)
经济(73176)
管理(55425)
(49639)
(41506)
企业(41506)
方法(34853)
数学(29802)
数学方法(29405)
(22602)
(19824)
中国(18513)
(17348)
业经(16489)
环境(16029)
地方(15559)
(13990)
农业(13352)
理论(13276)
(12120)
贸易(12112)
(11989)
技术(11740)
(11720)
(11548)
(11054)
财务(10990)
财务管理(10969)
企业财务(10403)
教育(10316)
机构
大学(281944)
学院(278644)
管理(108892)
(100685)
研究(99015)
经济(98207)
理学(94666)
理学院(93529)
管理学(91594)
管理学院(91141)
中国(71013)
科学(68653)
(62346)
(53836)
(51842)
业大(49542)
研究所(48222)
中心(44279)
(44278)
农业(42466)
(40508)
北京(39679)
(37634)
(37184)
师范(37100)
财经(36000)
(32998)
(32794)
技术(31779)
(30744)
基金
项目(202918)
科学(156867)
基金(145592)
研究(140807)
(131069)
国家(130062)
科学基金(109023)
社会(84317)
(80042)
社会科(79621)
社会科学(79595)
基金项目(78278)
自然(75644)
自然科(73730)
自然科学(73707)
自然科学基金(72374)
(68887)
教育(63459)
资助(60210)
编号(56442)
重点(46546)
成果(44795)
(43347)
(42676)
(41443)
计划(40503)
科研(39998)
课题(39503)
创新(38704)
科技(36533)
期刊
(108935)
经济(108935)
研究(77334)
学报(55363)
中国(50896)
科学(48645)
(47219)
大学(40134)
管理(38915)
学学(37964)
农业(33262)
(31169)
教育(29993)
技术(23314)
(18997)
金融(18997)
业经(18491)
(17452)
林业(16582)
经济研究(16369)
财经(16151)
科技(15965)
图书(15962)
业大(15189)
资源(14831)
(14380)
问题(14103)
(13596)
理论(13479)
技术经济(12624)
共检索到397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何方  
在林分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3 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即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锥栗人工林各器官N、P、K、Ca 、Mg 的养分浓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元素的存留量从未果期到盛果初期逐渐增大,N 与Ca 的积累占很大比例,K、Mg 次之,存留量最少的元素均为P。在未结果期,N 的归还量最大,Ca 次之,最小为P。始果期,Ca 与N 的归还量仍占首位,其次是K,P最少。至盛果初期,K 的归还量最大,N 次之,最小为P。各元素循环速率,从未果期至盛果初期,呈增大趋势,元素周转期则呈缩短。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期养分补偿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修  吴刚  
桐粮间作生态系统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比较泡桐的养分循环律,对挖掘其生产潜力,保证高产高效益,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江村乡泡桐试验场,东经114°32′,北纬32°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361h,年均太阳辐射59.48kcal/cm~2,年均温度14.4℃,年均降水量678.5mm。≥0℃积温5272.8℃,≥10℃积温4692.6℃,年无霜期215d。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pH为7.5,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地面1m左右有一粘土间层,厚30cm,保肥保水,对深根性的泡桐生长十分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德喜  陈辉  
通过对 8a生锥栗人工林叶片 5种营养元素的分析 ,运用DRIS诊断法对该树种的养分状况进行了诊断分析。根据林分现实产量的差异 ,划分 3种不同的产量类型 ,将每种类型产量和相应的叶片营养含量结合考虑 ,能够对锥栗人工林分养分的丰缺状况作出适宜的判断。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 ,诊断的结果是 :中产类型的N元素相对过量 ,K则相对不足 ;低产类型N、P含量明显不足 ,应予以补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在叶片中 5种主要养分元素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 ,首次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综合指标诊断判别系统 ,对不同产量类型的锥栗人工林营养进行了判别诊断分析。当将产量水平划分为 2类时 ,采用 1维判别分析进行回判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得到不同的正判率 ,高产类及 (中产 +低产 )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均为10 0 % ;而 (高产 +中产 )类及低产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分别为 88 33%和 86 6 7%。将产量划分为高、中、低 3类的情况下 ,用 1维判别进行回判的结果其正判率分别是 10 0 %、86 70 %和 83 33% ;用 2维判别进行回判 ,则正判率分别为 10 0 %、10 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洋  陈丽华  余新晓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33年生油松人工林N、P、K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N、P、K含量顺序为针叶>树枝>树根>树干;油松人工林N、P、K的积累量分别为323.87、53.33、235.19kg/hm2;油松人工林凋落物中N、P、K的归还总量为18.00kg/(hm2.a),占归还总量的36.32%,降水中N、P、K的归还总量为31.56kg/(hm2.a),占归还总量的63.68%;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从土壤中吸收N、P、K的总量为126.58kg/(hm2.a),其中77.02kg/(hm2.a)存留于油松人工林中,49.56kg/(hm2.a)通过淋溶和凋落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飞  
在地处红壤低丘的江西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干烟洲试验站利用小区试验(1983年~1987年)和天然小流域(199l年~1995年),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了森林生态系统,并对其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转等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人工造林中应以针阔叶混交林作为构造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088、8768、7542、13215和8359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257和3979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hm2,其中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鹏  马新明  陈阜  郭文英  
以河南省虞城县范庙村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种植和养殖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和农田系统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①在农田种植的能量输入中,有机能与无机能之比为1:1.29;在农田种植系统中,总光能利用率为0.74%,光和有效辐射能利用率为1.35%,人工辅助能与总输出能量之比为1:3.15,能量转化效率居于全国中上等水平。该村种植业已达到较高水平,其技术管理、机械化程度已接近现代农业的水平。②畜牧养殖系统的投产比为0.4:1,饲草料转化率为13.7%。畜牧业发展缓慢。③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中,NPK三元素的输入比例为2.84:1:0.78,输出比例为2.4: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涵宗  邸道生  张春能  
青钩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是福建中亚热带区域性代表种。在我国除三明市莘口格氏栲天然林保护区有成片的青钩栲优势种群以外,其区域性分布仅呈零星少量。为了繁衍珍贵树种资源,推广多树种造林,莘口教学林场自60年代以来,人工成片驯化栽培珍贵树种达45个,计400ha之多。其中青钩栲人工林23年生蓄积量高达163m~3/ha,最大单株材积为0.922m~3(胸径42cm,树高18m)。是一个很成功的造林树种。研究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对制定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思东  
本文以定位观测数据,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乱流热量的交换规律。结果表明:每年冠层向邻近空间扩散的热量83105×108J/hm2;邻近空间传递给冠层的热量20190×108J/hm2;林下空间输送给地表层的热量1096×108J/hm2;地表层传送给林下空间热量有584×108J/hm2。乱流热量交换的大小,主要由辐射能和湍流扩散强度决定。在热量的交换中,林冠层起着直接的热源和桥梁作用。由于冠层对辐射的截留,对动能的削弱,使得冠层和地表层空间的乱流热量大小和交换方向极不相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王浩  高洪歌  李恒  
该文对40年生元宝枫人工林生态系统内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生物量中积累的养分量为1 646.2kg/hm~2,其中乔木层占81.1%、下木层占5.8%、草本层占2.7%、枯落物层占10.4%.乔木层林分养分的吸收量为122.3kg/hm~2·a,存留量为30.9kg/hm~2·a,归还量为91.3kg/hm~2·a,生物循环速率为0.75.每生产1t干物质需养分20.7k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邓湘雯  赵仲辉  
根据1999—2002年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林冠截留在杉木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林冠截留降雨量267·0mm;林冠截留蒸发散量占杉木人工林总蒸发散量的27·2%,林冠截留水分的物理蒸发量占杉木林集水区水分输出的18·97%;林内净降水的营养物质为143·329kg·hm-2a-1,比冠上大气降水输入的63·924kg·hm-2a-1多74·905kg·hm-2a-1,增加了117·2%;林冠截留减少了到达林地表面和入渗土壤的水分,减少了集水区地表水和土壤漏水的输出,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输出,可见,林冠截留是系统保存营养物质的重要机制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世荣  李金  
对东北东部帽儿山地区21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人工林生态系统四种微量元素(Cu、Zn、Fe、Mn)的分布、积累、迁移和循环作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养分流通框图和动态模拟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微量元素总贮量为173493.368kg/ha,其中约有99%积累在土壤中,而植物体中积累量不足1%;该系统微量元素的年吸收量为6.4483kg/ha,其中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3.3250kg/ha和3.1233kg/ha,归还量占吸收量的48.44%;该系统经水文学途径获取的养分为0.872kg/ha·a,径流输出的养分量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