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2)
- 2023(3489)
- 2022(3069)
- 2021(2984)
- 2020(2695)
- 2019(6526)
- 2018(6731)
- 2017(13371)
- 2016(7324)
- 2015(8518)
- 2014(8479)
- 2013(7990)
- 2012(6685)
- 2011(5951)
- 2010(6245)
- 2009(5690)
- 2008(5323)
- 2007(4586)
- 2006(4038)
- 2005(3498)
- 学科
- 济(30309)
- 经济(30287)
- 管理(18269)
- 业(17469)
- 方法(17268)
- 数学(16102)
- 数学方法(15628)
- 企(14728)
- 企业(14728)
- 中国(7814)
- 农(7287)
- 地方(5898)
- 理论(5884)
- 学(5452)
- 业经(5343)
- 财(5103)
- 发(4695)
- 农业(4587)
- 贸(4409)
- 贸易(4405)
- 教学(4302)
- 易(4280)
- 技术(4247)
- 环境(4013)
- 制(3844)
- 和(3823)
- 发展(3741)
- 划(3739)
- 展(3739)
- 镇(3614)
- 机构
- 学院(98046)
- 大学(95644)
- 管理(39069)
- 济(37166)
- 经济(36347)
- 理学(34344)
- 理学院(33996)
- 管理学(32856)
- 管理学院(32704)
- 研究(30190)
- 中国(22157)
- 科学(20182)
- 京(20043)
- 农(16671)
- 业大(16107)
- 所(15391)
- 财(15306)
- 江(14590)
- 研究所(14162)
- 中心(13909)
- 农业(12997)
- 北京(12421)
- 财经(12407)
- 范(12187)
- 师范(12054)
- 技术(11709)
- 州(11559)
- 经(11274)
- 院(11054)
- 经济学(11052)
- 基金
- 项目(69434)
- 科学(54623)
- 基金(49885)
- 研究(48073)
- 家(44289)
- 国家(43990)
- 科学基金(38005)
- 社会(29390)
- 省(28751)
- 社会科(27923)
- 社会科学(27915)
- 自然(26467)
- 基金项目(25982)
- 自然科(25921)
- 自然科学(25918)
- 自然科学基金(25401)
- 划(24039)
- 教育(23737)
- 资助(21832)
- 编号(19795)
- 重点(15928)
- 成果(14862)
- 发(14720)
- 创(14663)
- 部(14574)
- 课题(14206)
- 计划(13691)
- 创新(13665)
- 科研(13475)
- 大学(12737)
共检索到13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慧 王刚 赵佳乐 齐江涛 袁洪方
通过对锥形覆土镇压轮作业过程分析,建立了锥形覆土镇压轮作业时种沟土壤所受镇压强度力学模型,并探讨了不同参数组合对该模型的响应规律。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锥形覆土镇压轮进行了三因素(载荷、间距和倾角)三水平的全部27次模拟仿真试验,从不同参数组合对模拟仿真结果的响应规律、显著性影响因素及模型计算值与模拟值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数组合对镇压强度力学模型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响应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二者相关性较高,相关性系数r为0.731,相关性方程的斜率为1.252。该研究可为锥形覆土镇压轮镇压强度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仕林 戴飞 赵武云 张雪坤 魏万成 史瑞杰
为深入研究全膜双垄沟覆膜机作业时的镇压性能,结合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农艺要求,探讨作业机镇压部件与种床土壤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利用ABAQUS/Explicit分析软件建立镇压装置轮组与种床土壤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镇压过程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前进速度为1 m/s时,应力云图结果显示,镇压装置轮组与种床土壤之间的最大接触应力为1.20×10~(-2) MPa,在镇压轮作用下,大垄垄面土壤下沉16.61 mm;经由打孔轮作业所形成的的渗水孔在机具前进方向上偏移6.62 mm,渗水孔平均深度为31.84 mm,相邻渗水孔相距225.75 mm;垄体对镇压轮的最大阻力发生在接触后第1.15 s,且最大土壤阻力为137.156 N;打孔轮在垄沟内运动时所受最大阻力为51.38 N;镇压轮及打孔轮整个过程中受平均土壤阻力大小为104.78和15.02 N。田间验证作业效果对比表明,该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预测镇压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土壤镇压 全膜双垄沟 仿真 ABAQU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 许绮川 夏俊芳 吴一鸣
结合我国秸秆还田的现状及对机械技术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犁耕基础上的集土壤翻耕与高秆翻埋功能于一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机械化技术方案及配套装置。通过田间模拟试验及数据分析,表明残留秸秆高度对秸秆回弹系数有特别显著影响,镇压力对秸秆回弹系数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秆 翻埋还田 秸秆回弹系数 镇压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迪鑫 孙伟 张涛 李迪 吴建民
为解决干旱地区现有保护型整地机功能单一、进地次数、镇压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深松、灭茬、镇压联合作业机。对深松铲与土壤的接触力学分析,设计弹簧缓冲装置,并对圆盘灭茬刀进行力学分析与试验。运用ANSYS模拟镇压辊与土壤接触过程,设计防粘土装置,对整机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深松深度为(489.3±8.6)mm,深松稳定性94.6%,能完全打破犁底层;当机车前进速度为1.4m/s时,圆盘转速为500r/min,根茬粉碎率90.3%,碎土率89.3%,土地平整度30.8mm,整地效果较好。该机
关键词:
深松 灭茬 镇压 联合作业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斌 禚其翠 王法宏 张宾 司纪升 李升东 孔令安 冯波 李华伟
为明确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山东省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材料,利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冬前镇压+灌溉(C+I)、单独灌溉(I)和单独镇压(C)处理对冬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常规种植管理,CK)相比,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或镇压都可提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和成熟期株高,其中镇压+灌溉处理提高值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或灌溉处理;2)冬前镇压+灌溉、单独镇压和单独灌溉处理均可降低灌浆期小麦基部第一和二节间长度,增加其比茎重、茎粗以及壁厚,镇压+灌溉处理作用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和灌溉处理;3)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可降低小麦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移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却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冬前镇压+灌溉处理对物质转运影响最大;4)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最大值出现在镇压+灌溉处理,其次是灌溉和镇压处理。本研究表明,镇压+灌溉(C+I)或单独灌溉(I)或镇压(C)都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抗倒伏性和最终产量,其中镇压和灌溉相结合作用要大于单独措施,所以山东省小麦生产中冬前镇压+灌溉措施最佳,但即使在无灌溉条件下,镇压措施仍有利于小麦生产。
关键词:
小麦 镇压 灌溉 植株形态 产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立 肖平 王海莹
水休闲旅游规划是生态型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创新点。如何整合区域内水利资源、合理规划和运营区域内滨水空间,如何引入生态循环式管理理念和开发规划步骤评价体系的同时确保水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主要探讨城市水休闲旅游"不规则锥形"规划模型,并从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常规性思路剖析、规划战略理念与切实目标、模型猜想与构成因素分析、模型运行程序设计、模型困境、时空拉升理念设置这六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期更好拓展城市规划经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立芹 徐德良
研究了锥形桩在竖向桩顶加荷方式下竖向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展 ,并与同条件下等截面桩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前者承载力是后者的 1.83倍
关键词:
锥形桩 桩侧摩阻 桩端阻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严肃 夏宝芹 李立如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于2003年由安徽嘉日成集团投资兴办,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践行"锥形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合一、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强化技能培训,注重社会实践,办学特色明显。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振华 李明
针对特种重型车辆用液阻减振装置的一种锥形节流阀的动态工作过程,建立了该阀较精细的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利用直接耦合计算方法求解入口瞬态流速激励下锥阀的耦合动力学响应;通过对锥阀在多种弹性压紧力特性、结构设计状态和多种入口流速激励工况下的流体压强差及速度分布、阀门开度及阀芯受力等动态响应的细致量化分析,解释了锥阀流-固耦合自激振动现象的机理:当弹簧预紧力较大而入口流速较小时,锥阀在开启过程中必然出现阀门开度高频波动、阀芯回弹接触冲击等流-固耦合自激振动现象;取消弹簧预紧力,即可有效地抑制阀门开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茹 王正中 陈涛 李甲林 郭利霞
【目的】科学指导冻土地区大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的设计建设。【方法】针对大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机理和冻胀破坏特点,通过适当的假设,建立了大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非对称冻胀破坏的力学模型。【结果】只需选取最大冻结力一个参变量,即可求解渠道衬砌板上的冻胀力,并结合混凝土板抗裂条件,给出内力、胀裂部位、冻胀抗裂板厚及抗冻胀破坏验算等一系列计算方法。【结论】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安全合理、简单实用,可为大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防冻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建立其他形式的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蒙莉娜 郑新奇 赵璐 李志建 杨鑫
点—轴系统是我国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之一。探索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进而揭示其数理本质,是进行地理空间优化的理论基础。文章从分形理论出发,构建点—轴系统分形模型,明确该模型的地理意义,以此刻画点—轴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GIS软件开发了点—轴系统分形模型计算工具。以济南市城镇—交通系统为例,在GIS数据环境下计算其分形模型参数,研究结果发现:①区域点—轴系统发育到一定阶段的确呈现分形性质,点—轴系统分形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态;②无标度性、分形、有序性是地理空间的不同状态,推论得出随着点—轴系统的发展,其空间结构也经历着无序→无标度网络→分形结构→有序→更为复杂的无序的演进过程;③济南市城镇—交通系统已经形成点—轴系统的雏形,城镇点—轴系统处于发展阶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晓瑞 贺庆棠 舒立福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茶树、火力楠、女贞、石楠、枇杷、马尾松和杉木等树种的燃烧性进行了测定 ,比较了8个树种的抗火能力 ,并分析了常用防火树种木荷鲜叶和落叶燃烧的热量、CO2 和CO释放过程 .结果表明 ,木荷鲜叶与落叶均不易燃烧 ,茶树、木荷和火力楠的抗火能力强 ,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
关键词:
锥形量热仪 阻火性 防火树种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 赵淼 张章 贾贺 黄伟
该文对充气式再入与减速技术(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technology,IRDT)中使用的锥形减速结构流场进行了气动热仿真计算。计算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对N-S(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求解,使用非平衡双温度模型计算流场热化学反应。为了验证算法准确性,对钝体标准模型ELECTRE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和文献结果基本相符。锥形减速结构仿真工况高度为70km,来流Ma为13,仿真结果表明:激波后振动温度被激活,并逐渐升高至平动温度,同时空气中离解组元浓度逐渐升高;结构表面热流与压强在驻点附近沿径向快速降低,随后热流呈线性下降,压强近似为常量。对4种不同半锥角的锥形减速结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50°、55°和60°半锥角激波位置及表面热流基本相同,65°半锥角激波距离前缘点更远,同时表面热流更低; 4种半锥角驻点压强基本相同,外围压强随半锥角增加呈线性增加。仿真结果可为IRDT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本贵 赖曲芳 胡淑芬 刘木华 邓勇杰 张庐陵 刘斌
针对机械破壳后油茶果果壳破开不规则而导致果壳和茶籽难以分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锥形针的油茶果裂瓣破壳方法:锥形针插入油茶果壳的顶部,油茶果壳沿生物裂瓣裂开,形成裂口,裂口逐渐增大(裂口长度达到5 mm以上视为破开),随后锥形针上移回位,完成油茶果的破壳。对比分析油茶果破壳穿刺预试验结果,选取锥形针锥角角度(30°、45°、60°)、锥形针插入果壳的深度(5、8、11 mm)和采摘后存放时间(2、5、8 d)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油茶果的破壳力和裂口长度,结果随着锥形针锥角角度和插入深度的增大,油茶果破壳力和裂口长度也随之增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破壳力减小,裂口长度增大。以油茶果裂口长度和破壳力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锥形针锥角角度为60°、锥形针插入果壳深度为11 mm、存放时间为8 d时,油茶果裂口长度平均为5.4 mm,破壳力平均为83.8 N。
关键词:
油茶果 锥形针 破壳 破壳性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本贵 赖曲芳 胡淑芬 刘木华 邓勇杰 张庐陵 刘斌
针对机械破壳后油茶果果壳破开不规则而导致果壳和茶籽难以分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锥形针的油茶果裂瓣破壳方法:锥形针插入油茶果壳的顶部,油茶果壳沿生物裂瓣裂开,形成裂口,裂口逐渐增大(裂口长度达到5 mm以上视为破开),随后锥形针上移回位,完成油茶果的破壳。对比分析油茶果破壳穿刺预试验结果,选取锥形针锥角角度(30°、45°、60°)、锥形针插入果壳的深度(5、8、11 mm)和采摘后存放时间(2、5、8 d)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油茶果的破壳力和裂口长度,结果随着锥形针锥角角度和插入深度的增大,油茶果破壳力和裂口长度也随之增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破壳力减小,裂口长度增大。以油茶果裂口长度和破壳力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锥形针锥角角度为60°、锥形针插入果壳深度为11 mm、存放时间为8 d时,油茶果裂口长度平均为5.4 mm,破壳力平均为83.8 N。
关键词:
油茶果 锥形针 破壳 破壳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