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9)
- 2023(5845)
- 2022(5233)
- 2021(4787)
- 2020(4364)
- 2019(10299)
- 2018(10173)
- 2017(20219)
- 2016(11359)
- 2015(12942)
- 2014(13304)
- 2013(13451)
- 2012(12848)
- 2011(11729)
- 2010(11937)
- 2009(11192)
- 2008(11233)
- 2007(10340)
- 2006(8845)
- 2005(7833)
- 学科
- 济(50098)
- 经济(50059)
- 业(29069)
- 管理(27723)
- 方法(24391)
- 数学(22007)
- 数学方法(21824)
- 企(20973)
- 企业(20973)
- 农(15588)
- 学(14545)
- 中国(11984)
- 财(11349)
- 农业(10712)
- 贸(9540)
- 贸易(9540)
- 地方(9515)
- 易(9264)
- 土地(9069)
- 业经(8724)
- 制(7892)
- 和(7517)
- 环境(7139)
- 务(6650)
- 财务(6636)
- 财务管理(6615)
- 银(6245)
- 银行(6208)
- 企业财务(6198)
- 经济学(6120)
- 机构
- 大学(171280)
- 学院(169557)
- 济(69142)
- 经济(67663)
- 管理(63232)
- 研究(61574)
- 理学(54226)
- 理学院(53532)
- 管理学(52530)
- 管理学院(52214)
- 中国(45899)
- 科学(41255)
- 京(38086)
- 农(37397)
- 所(33684)
- 业大(31308)
- 研究所(31059)
- 财(29695)
- 农业(29577)
- 中心(28404)
- 江(26468)
- 北京(24066)
- 财经(24051)
- 院(22529)
- 范(22380)
- 师范(22142)
- 经(21692)
- 经济学(21410)
- 州(20285)
- 省(19970)
- 基金
- 项目(114230)
- 科学(87631)
- 基金(81535)
- 研究(78960)
- 家(73599)
- 国家(73065)
- 科学基金(59846)
- 社会(47914)
- 社会科(45326)
- 社会科学(45305)
- 省(44677)
- 基金项目(43805)
- 自然(40441)
- 自然科(39370)
- 自然科学(39356)
- 划(38670)
- 自然科学基金(38630)
- 教育(35742)
- 资助(33836)
- 编号(32231)
- 重点(26590)
- 成果(25823)
- 部(25188)
- 发(25037)
- 计划(23059)
- 科研(22851)
- 创(22713)
- 课题(22298)
- 创新(21459)
- 科技(20986)
共检索到24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广才 康慕谊 李亚飞
以北方草地典型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5年-2000年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考察了气候、地形、区位和人类活动等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1995年-2000年,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区域面积为59130km~2,占全盟面积的30%,包括70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将占锡林郭勒盟面积1%以上的1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纳入CCA分析)。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其中,高覆盖度草地转出最多,主要流向中、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转出次之,主要流向高覆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汤曾伟 王宏 李晓兵 迟登凯 李晓慧
利用MOD13Q1数据和CASA模型计算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2006-2015年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分析NPP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其与气象、牧畜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锡盟地区10年内NPP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达到4.56gC·(m2·a)-1。中部地区NPP波动情况最为明显,变异系数在0.3以上,为生态敏感区。在空间分布上,NPP取值范围在0~750gC·(m2·a)-1,与地域植被类型、水热条件分布有关,表现为东部草甸草原>中部典型草原>西部荒漠草原。2)降水为该地NPP的决定性要素,其中达到强正相关的像元数目比有83.8%,且6、7月份降水对该地后期NPP影响显著。温度因子和NPP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是累积最高温度这一影响因子,但温度影响无显著滞后效应。3)牧畜量和NPP之间并不显著相关,说明并不是简单的牧畜量增高NPP就会下降,还应考虑牲畜排泄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改良,及啃食方式对植株遗传等多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乌仁格日乐 根锁 鬼木俊次 宝希吉日
草场"承包到户"以来,以户为单位的"圈地运动"的兴起成为比较成功的耕地承包模式。但畜牧业生产特点不同于种植业,而随着种植业的发展,细碎化耕地已经不符合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耕地流转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下,以户为单位的草场围栏引发了广泛争议。文章以锡林郭勒盟为调查地区,从经济、生态及文化角度对草场围栏的效益进行浅显分析,并加以相关讨论。
关键词:
草场围栏 效益 锡林郭勒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志秀 张安兵 王贺封 曹媛 范倩倩
基于2000–2014年锡林郭勒地区的MODIS/EVI数据,辅以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最大值合成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14年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各类型植被EVI值从5月开始增长,7、8月达到峰值。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植被呈降低趋势,而其他类型植被呈上升趋势。2)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区域的植被无明显变化,位于中部、南部、西南部、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等区域的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等植被呈现出缓慢改善的变化,而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东部的温性山地草甸类和东乌珠穆沁旗中部的沼泽类植被呈轻度退化趋势。3)植被EVI主要受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正向调控,受平均风速的制约影响。此外,低地盐化草甸类、改良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高,高寒草原类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低。总体上,2000–2014年锡林郭勒植被状况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气象因子中的平均气温与各类型植被变化关系密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梅 乔光华
通过对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草地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梳理,采用锡林郭勒盟1981-2013年数据,分析其草地退化的演化轨迹,探究草地退化与产权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从1978-2000年,锡林郭勒盟牲畜数量持续增加,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然而草地退化面积增加,牧草质量下降,退化问题严重,这主要由于草畜承包时间上的错位及草地公有与牲畜私有产权之间的矛盾造成;从2000-2010年,退化面积下降,退化态势得到遏制和扭转,但由于"草畜平衡"测定标准的局限性及禁牧补贴偏低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2011年至今,退化总体趋势得到遏制,且区域整体呈好转态势,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存在禁牧周期短、补助标准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淑豪 谭文列婧 励汀郁 朱勇 张巧云 刘博
本文运用"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个牧业旗147户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数据,通过构建牧民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牧民的社会脆弱性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牧民社会脆弱性水平整体较高,六成以上的牧民都面临着高脆弱性;牧民家庭抚养比例、职业粘性、居住粘性、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11个指标是影响牧民社会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可望对类似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巴图娜存 胡云锋 艳燕 刘纪远
在多期遥感影像与GIS的支持下,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75年-2009年的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进而开展了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①草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主导生态系统,总面积约17.6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6%;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草地覆盖度逐渐降低,草地类型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②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2000年之后,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态势得到遏制和逆转,草地资源面积开始增加;③该区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婷 于德永 乔建民 郝蕊芳
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对于维持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与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在流域尺度上对2005—2010年锡林郭勒盟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差异显著,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林地>农田>草地;(2)2005—2010年,锡林郭勒盟林地土壤保持能力减弱,草地和农田土壤保持能力增强;(3)不同景观水平指数及不同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差异显著;(4)景观水平上,流域土壤保持能力随着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减小以及景观形状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的增加而相对增强,其中,斑块数量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更大;(5)斑块类型水平上,在降雨减少而植被覆盖度降低的情况下,随着聚合度的增加,林地土壤保持能力减弱幅度变小,其中,草地土壤保持能力随着最大斑块指数的增加而增强,农田土壤保持能力随着斑块面积百分比的增加以及平均邻接度指数的减小而增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区域景观管理水平,促进水土保持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珺 任鸿瑞
净初级生产力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利用MOD17A3净初级生产力数据(NPP)与气象资料,分析了2001—2010年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锡林郭勒盟草原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_A)介于41.32362.27 g C·m(-2)·a(-1),均值为150.78 g C·m(-2)·a(-1),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带性规律,由东向西逐渐减小,草甸草原最大,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小;2)锡林郭勒盟草原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初级生产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人类活动 锡林郭勒盟草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珺 任鸿瑞
净初级生产力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利用MOD17A3净初级生产力数据(NPP)与气象资料,分析了2001—2010年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锡林郭勒盟草原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_A)介于41.32~362.27 g C·m~(-2)·a~(-1),均值为150.78 g C·m~(-2)·a~(-1),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带性规律,由东向西逐渐减小,草甸草原最大,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小;2)锡林郭勒盟草原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初级生产力(NPPH)介于-185.07~153.92 g C·m~(-2)·a~(-1),均值为-34.80 g C·m~(-2)·a~(-1),人类活动负作用占草原总面积的93.4%,人类活动正作用仅占6.6%;3)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主要是由负作用向正作用转变,且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南北界线,南部表现为负作用增强,北部为正作用增强。研究可为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人类活动 锡林郭勒盟草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姜波 田桂梅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年6月创设了延期还本等新的政策支持工具,并要求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此项措施在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稳定商业银行短期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以来,外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严峻、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欠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变得更加脆弱,不良资产有暴露的可能。
关键词:
相机选择 锡林郭勒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志强
基本情况及特点各项存款增长乏力,结构分化明显一是存款余额总体保持增长。截至2018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1.93亿元,同比增加41.72亿元,增长5.49%。2018年1~12月,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月度环比增速分别为1.38%、-1.97%、-0.38%,-1.08%、0.22%, 2.91%、-1.36%、 4.71%、2.98%、-1.23%、-0.28%、-0.30%。二是住户存款仍为主力且定期化特征明显。全盟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509.88亿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耿海清 陈帆 刘杰 安祥华 蔡斌彬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开发力度空前加大,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火电—煤化工一体化开发的态势。然而,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这一开发模式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存在尖锐冲突。重点剖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现有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较差、生态和景观破坏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建设具有盲目性。要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调整区域开发模式,控制资源开发范围,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并探索适用的生态建设模式。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通过国土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编制综合性区...
关键词:
煤炭 富集区 开发模式 锡林郭勒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宝希吉日 根锁 乌日根巴雅尔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三个旗(市)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草场承包到户政策实施以来,牧户的草场经营行为发生的变化,以及对牧户选择草场经营方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草场面积、是否打草、户主的放牧经验和草场是否围栏等因素对牧户选择不同的草场经营方式有显著影响。作为牧户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草场的合理利用对牧民的收入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轮牧次数、牲畜数量和户主学历等三个因素对牧户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牧户 草场经营方式 轮牧 定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彦明 李欧美
从整体来看,开展草场抵押贷款业务有利于激活草原资产价值,丰富牧民融资方式,是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金融在落实精准扶贫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及其所属的镶黄旗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政策、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基于对锡林郭勒盟及镶黄旗的调研,总结金融精准扶贫在牧区实施的经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