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
- 2023(1125)
- 2022(963)
- 2021(945)
- 2020(846)
- 2019(1821)
- 2018(1772)
- 2017(2803)
- 2016(1912)
- 2015(2050)
- 2014(2028)
- 2013(2017)
- 2012(2008)
- 2011(1886)
- 2010(1808)
- 2009(1710)
- 2008(1610)
- 2007(1455)
- 2006(1306)
- 2005(1079)
- 学科
- 学(5285)
- 壤(3783)
- 土壤(3769)
- 济(3546)
- 经济(3541)
- 森(3257)
- 森林(3257)
- 林(3247)
- 生态(2138)
- 业(1864)
- 管理(1749)
- 生态学(1569)
- 农(1551)
- 方法(1508)
- 环境(1507)
- 数学(1308)
- 数学方法(1277)
- 生物(1120)
- 农业(1089)
- 森林土壤(1087)
- 资源(1075)
- 企(1039)
- 企业(1039)
- 及其(1028)
- 地方(948)
- 防(943)
- 中国(918)
- 物(915)
- 和(876)
- 防治(856)
- 机构
- 学院(27471)
- 大学(27357)
- 研究(15669)
- 科学(14470)
- 农(13069)
- 中国(10873)
- 所(10519)
- 业大(10322)
- 研究所(10196)
- 农业(10071)
- 室(8093)
- 京(8077)
- 实验(7964)
- 实验室(7600)
- 林业(7491)
- 环境(7324)
- 重点(7208)
- 省(7139)
- 资源(7114)
- 农业大学(6550)
- 院(6513)
- 科学院(6419)
- 林(6271)
- 济(6093)
- 中心(5994)
- 经济(5922)
- 管理(5823)
- 北京(5585)
- 业(5433)
- 研究院(5142)
共检索到39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建国 刘世荣 史作民 康冰 陈宝玉
按照5个土壤含水量(0·20、0·25、0·30、0·35、0·40kg·kg-1)和5个温度(15、20、25、30、35℃)梯度设计试验,对取自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天然林中0~20cm的原状土柱进行恒温培养和呼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含水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都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显著影响(P<0·0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随土壤含水量增高的变化规律为单峰曲线,含水量为0·20~0·35kg·kg-1时土壤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0·35kg·kg-1时土壤呼吸速率最高,0·35~0·40kg·kg...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国威 康永祥 刘建军 周威 张宋智 韩其晟
2011年5~10月,利用Li-6400-09系统测定了锐齿栎林及其皆伐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了地下5,10 cm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皆伐地和对照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月动态,土壤呼吸速率月均值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皆伐地和对照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土壤湿度具有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在整个生长季,皆伐地和对照林地土壤呼吸碳通量分别为566.1 g.C.m-2,534.1 g.C.m-2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在整个观测期间,皆伐地和对照林地地下5 cm处的Q10值分别为3.13,2.36;地下10 cm处的Q10值分别为3.46,2.56,皆伐地和对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国威 康晋 周威 张宋智 康永祥
2011-11—2012-03,利用Li-6400系统测量锐齿栎林及其皆伐迹地土壤呼吸速率,研究锐齿栎林及其皆伐迹地休眠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月变化和温湿度对土壤呼吸变化的影响,并估算休眠季锐齿栎林和皆伐迹地的土壤碳通量。结果表明:除2012年2月外,皆伐迹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林地;休眠季皆伐迹地和对照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0.45和0.60μmolCO2·m-2s-1,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媛 任广鑫 冯永忠 张青 李慧瑛 杨改河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促进农田高产、节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施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施氮以及秸秆不还田不施氮(CK,为对照组)4个处理,于2012年6-9月,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玉米全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其中秸秆还田+施氮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4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秸秆还田+施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吴钦孝
应用密闭呼吸筒法研究了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 )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和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和气温的相关性 ;(2 )通过建立土壤呼吸与根系生物量回归方程 ,计算出了根系呼吸量 ;(3 )锐齿栎林地年CO2 释放量为 2 8 2 5 2t·hm- 2 a- 1 ,其中矿质土壤呼吸占 67 5 0 % ,根系呼吸占 2 3 81 % ,凋落物层呼吸占 8 69% ;油松林地释放的CO2 量为 2 2 3 2 3t·hm- 2 a- 1 ,其中矿质土壤呼吸占 61 0 1 % ,根系呼吸占 3 1 1 4 %...
关键词:
林地 土壤呼吸 CO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一 刘彦春 刘世荣 陆海波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采用红外辐射增温和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和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对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分析了干旱年不同处理(对照、增温+减雨、增温、减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季,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78、1.84、2.02和2.01μmOL·m~(-2)·s~(-1),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68.2%87.5%和51.0%66.6%。干旱期,以上4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低于生长季,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东周 范志平 王红 孙学凯 高俊刚 曾德慧 张新厚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进而导致全球的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土壤的水分状况,关于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是怎样影响土壤呼吸的各组成部分的,并简单介绍了土壤水分对Q10值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会来 刘娟 姜培坤 周国模 李永夫 吴家森
森林土壤是大气CO_2重要的排放源。施肥、采伐、火烧、林下植被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人为措施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气候,显著影响森林土壤CO_2的产生与排放。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结果,但因森林类型、土壤状况、地域差异以及气候因素的不同,即使同一种干扰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也存在促进、降低或者未改变等不同的结论。论文利用相关论文数据库查询森林土壤呼吸的文献,在简要分析影响森林土壤呼吸自然因素(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施肥、采伐、火烧、林下植被管理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会来 刘娟 姜培坤 周国模 李永夫 吴家森
森林土壤是大气CO_2重要的排放源。施肥、采伐、火烧、林下植被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人为措施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气候,显著影响森林土壤CO_2的产生与排放。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结果,但因森林类型、土壤状况、地域差异以及气候因素的不同,即使同一种干扰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也存在促进、降低或者未改变等不同的结论。论文利用相关论文数据库查询森林土壤呼吸的文献,在简要分析影响森林土壤呼吸自然因素(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施肥、采伐、火烧、林下植被管理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系统揭示了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林地的合理、可持续经营起到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刚 沈振西 张宪洲 余桂荣 何永涛 武建双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生态类型之一,其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草地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更为迅速。因此,在全球变化的趋势下,草地土壤呼吸将首先受到影响。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下CO2浓度上升、全球气温升高、全球降水增多、放牧、草地农垦以及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施肥、灌溉)的草地土壤呼吸响应。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温升高的响应都存在增加、减少和无显著变化3种情况,这与大气CO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温升高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土壤N的可利用性等因素的改变与否有关。土壤呼吸Q10受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降水、土壤深度、土壤有机碳、海拔高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时间尺度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增多一般可以促进土壤呼吸,但降水引起的温度以及土壤通透性的降低也会导致土壤呼吸的降低。因放牧强度、频度和方式的差异,放牧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出现增加、减少和无显著影响的不同结果;人工剪草对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草地农垦后,土壤呼吸增强,土壤碳损失约为20%~50%。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增加、减少和无显著影响,因肥料种类和施用剂量等而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会促进草地土壤呼吸。但是,目前全球变化对草地土壤呼吸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深入探讨草地土壤呼吸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等仍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富利 张勇勇 赵文智
明确生长季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对于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LI-COR 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区荒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地、绿洲农田、人工杨树(Populus gansuensis)林地生长季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分析3种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荒漠梭梭林地、绿洲农田、人工杨树林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59、2.67和3.16μmol·(m2·s)–1。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月变化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用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而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较复杂,呈二项式函数关系。生长季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呼吸日变化过程呈单峰曲线,主要受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维钰 乔博 Kashif AKHTAR 袁率 任广鑫 冯永忠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呼吸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杨凌设置秸秆全量还田+施肥(S1F1)、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S1F0)、秸秆半量还田+施肥(S1/2F1)、秸秆半量还田+不施肥(S1/2F0)、秸秆不还田+施肥(S0F1)、秸秆不还田+不施肥(S0F0)6种不同耕作处理的3年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呼吸、土壤水热状况、作物产量、土壤耕作层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结果】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在夏玉米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罗京 庞凤艳
运用Li-815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昼夜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探讨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点和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组分呼吸通量均呈单峰昼夜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呼吸通量昼夜内波动幅度远大于矿质土壤,尤其在春秋两季;根呼吸昼夜内波动幅度在5和10月份较大,其他月份较小;昼夜内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有波动,枯枝落叶和根呼吸通量的波动均表现出春秋两季较大、夏季较小的特点,矿质土壤则有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均值表现出显著的月际变化特点,与温度的月际变化正相关;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立 王维枫 马雪红 王祥福 李玉 李丽 于水强
【目的】研究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可深入了解该地区间伐对森林土壤异养呼吸造成的碳损失情况,为研究区森林经营碳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岭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未间伐样地(ck)、间伐4a、间伐12 a的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月变化,并计算各处理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结果】(1)相比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pH均显著上升(P<0.05),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在间伐4 a的样地中显著下降(P<0.05)。间伐12 a样地的理化指标相比间伐4 a的样地更接近ck。(2)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呈现“双峰型”变化规律,峰值分别出现在6和10月。异养呼吸累计通量在间伐后略有上升但不显著,不同样地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伐12 a、间伐4 a、ck。(3)土壤温度与异养呼吸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P<0.001);间伐后Q_(10)降低,不同样地Q_(10)从大到小依次为ck、间伐12 a、间伐4 a。【结论】土壤温度是影响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的关键因素。间伐没有导致秦岭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通量显著增大。图3表2参3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王志超 杜阿朋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方式去除林下植被,并以未去除为对照。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土壤温度和湿度(5 cm深处)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结果】物理和化学去除林下植被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化学去除的根系呼吸除外)(P<0.01),且物理去除的土壤总呼吸速率(3.45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4.15μmol·m-2·s-1)(P0.05),根系呼吸速率表现为物理去除(1.02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1.37μmol·m-2·s-1)(P<0.05)。凋落物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39.40%、26.34%~31.29%、30.10%~39.40%。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最高值出现在雨季(4—10月),根系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在7—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双因子拟合模型最优,能解释土壤总呼吸速率变异的75.1%(物理去除)、60.9%(化学去除)、57.1%(对照);凋落物呼吸速率时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湿度调控;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从大到小依次为物理去除(2.12)、化学去除(1.95)、对照(1.93)。【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通过改变林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且物理去除林下植被相比于化学去除能更大程度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降低森林土壤碳排放。图4表3参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