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0)
- 2023(6387)
- 2022(5178)
- 2021(4497)
- 2020(3616)
- 2019(7900)
- 2018(7518)
- 2017(13543)
- 2016(7683)
- 2015(8080)
- 2014(7539)
- 2013(7471)
- 2012(6784)
- 2011(6008)
- 2010(5817)
- 2009(5244)
- 2008(5082)
- 2007(4420)
- 2006(3683)
- 2005(3013)
- 学科
- 济(26761)
- 经济(26725)
- 管理(21234)
- 业(20910)
- 企(15746)
- 企业(15746)
- 方法(12692)
- 数学(11563)
- 数学方法(11482)
- 农(9174)
- 财(8095)
- 学(7147)
- 中国(6959)
- 贸(6945)
- 贸易(6945)
- 易(6796)
- 业经(6752)
- 农业(6530)
- 技术(5012)
- 环境(4984)
- 制(4897)
- 务(4822)
- 财务(4819)
- 财务管理(4814)
- 企业财务(4580)
- 地方(4372)
- 产业(4325)
- 银(4197)
- 银行(4150)
- 划(4127)
- 机构
- 大学(109191)
- 学院(108944)
- 济(42136)
- 经济(41403)
- 研究(40387)
- 管理(39684)
- 理学(35530)
- 理学院(35088)
- 管理学(34367)
- 管理学院(34209)
- 农(33764)
- 科学(29467)
- 中国(28114)
- 农业(27509)
- 业大(25801)
- 所(22562)
- 京(22513)
- 研究所(21264)
- 农业大学(18517)
- 中心(17811)
- 财(17352)
- 江(15472)
- 省(14984)
- 业(14682)
- 财经(14514)
- 室(14353)
- 院(14216)
- 科学院(13965)
- 实验(13449)
- 经(13444)
- 基金
- 项目(84353)
- 科学(65127)
- 基金(62688)
- 家(59825)
- 国家(59343)
- 研究(51021)
- 科学基金(48854)
- 自然(35070)
- 自然科(34298)
- 自然科学(34282)
- 基金项目(33747)
- 自然科学基金(33717)
- 社会(33560)
- 省(33447)
- 社会科(31890)
- 社会科学(31879)
- 划(29245)
- 资助(24303)
- 教育(22530)
- 计划(19756)
- 重点(19628)
- 创(18049)
- 科技(17937)
- 发(17859)
- 部(17634)
- 编号(17585)
- 科研(17371)
- 业(17364)
- 创新(16992)
- 农(16048)
共检索到14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雅菲 师江澜 吴天琪 王少霞 李雨诺 屈春燕 刘聪慧 宁鹏 田霄鸿
【目的】探讨锌与杀虫剂配合喷施对小麦全粒及面粉富锌效果、蛋白质组分和人体每日吸收总锌(TAZ)的影响,阐明富锌效果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以期为小麦农艺富锌方法提供可靠依据及高效可行的喷施方案。【方法】2016—2018年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了6个处理:喷蒸馏水(CK)、喷施0.1%吡虫啉(P)、喷施0.4%ZnSO_4·7H_2O(Zn)、喷施0.23%甘氨酸锌(GZn)、喷施ZnSO_4·7H_2O+吡虫啉(ZnP)、喷施甘氨酸锌+吡虫啉(GZnP)。测定小麦全粒、面粉及麸皮中的锌Zn、蛋白质、蛋白质组分、植酸等含量,并计算TAZ。【结果】不同喷施处理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喷锌显著提高籽粒锌携出量以及全粒、面粉和麸皮中锌含量。两季试验中,与CK相比,单独喷锌处理面粉锌含量分别提高了71%、120%,锌与吡虫啉配合喷施增幅为103%、127%。与单独喷锌处理(Zn、GZn)相比,锌与吡虫啉配合喷施(ZnP、GZnP)不会影响小麦富锌效果,且全粒、面粉中锌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喷ZnSO_4·7H_2O的富锌效果优于喷甘氨酸锌,其中ZnP处理全粒和面粉中锌含量最高。全粒和面粉中锌含量与蛋白质、醇溶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锌与吡虫啉配合喷施显著提高全粒、面粉中蛋白质含量。与CK相比,ZnP和GZnP处理面粉中蛋白质含量两年平均提高了19%和20%。不同喷施处理全粒和面粉中白蛋白、球蛋白组分无明显变化规律,ZnP和GZnP处理全粒和面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喷锌显著提高了小麦中锌的生物有效性,并且ZnP处理全粒及面粉中锌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结论】选择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与ZnSO_4·7H_2O配合喷施,能提高全粒特别是面粉中蛋白质、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面粉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是一种克服人体缺锌问题且易于实际应用的有效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天琪 李雅菲 师江澜 宁鹏 田霄鸿
【目的】叶面喷锌(Zn)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有效农艺措施。探明不同施氮(N)量下叶面喷锌后小麦全粒及面粉中的富锌效果及对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于2018—2020年连续进行了两年裂区田间试验。以基施不同用量氮肥(N_0、N_(120)、N_(240),施N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为主区,副区为灌浆前期喷施锌肥处理(Zn_0、Zn_1,分别为喷H_2O、喷0.4%ZnSO_4·7H_2O),测定了灌浆前期和成熟期各部位锌含量、叶片等营养器官中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分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与N_0相比,N_(120)和N_(240)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8%—114%,但N_(120)和N_(240)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叶面喷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面粉锌含量且籽粒达富锌标准,而不受施氮量的影响,其中,N_(120)、N_(240)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比N_0处理提高0.95和1.12倍。与N_0相比,施用氮肥均提高了小麦灌浆前期叶片等营养器官中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但降低了二者的转移比例,其中氮转移比例由60.2%下降至48.6%,锌由55.4%下降至42.3%。无论喷锌与否,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成熟期籽粒中氮、锌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喷锌时氮、锌协同效应更为显著。与灌浆前期相比,成熟期小麦籽粒和面粉中储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约占蛋白含量的80%—84%。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提升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且以谷蛋白最大,而喷锌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在Zn_1条件下,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谷蛋白含量的提高幅度高于Zn_0条件下,分别提升37.5%和38.1%。【结论】叶面喷锌能够实现籽粒富锌,但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明籽粒和面粉中存在足够的用于锌储存的蛋白质库。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通过合理施用氮肥结合小麦灌浆前期叶面喷锌,能在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提高籽粒氮、锌营养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秀丽 曹玉贤 田霄鸿 杨芳 陆欣春 刘丙然
【目的】探讨施Zn方式对小麦籽粒不同脱皮层次中Zn、植酸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小麦全粒尤其是可食部分(胚乳)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715(Zn高效基因型)和西农889(Zn低效基因型)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锌肥(对照)、土施锌肥(15 kg/hm2)、喷施锌肥(质量浓度为3 g/L,总量为1.5 kg/hm2)、土施+喷施锌肥4个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并利用JNMJ3型碾米机对小麦籽粒进行脱皮分层(从外向内依次为P1、P2、P3、P4、P5、P6,其中P1~P5主要为麸皮部分,P6主要为胚乳部分),分析了小麦籽粒各层中Zn、植酸和蛋白质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杨帆 睢福庆 王巧燕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kg/kg和0.6~6.4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蛋白质组分 加工品质 施氮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志青 贺德先 蔡铁 王成雨 王广昌 孟范玉 韩占江 李娜娜 王振林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激素ABA引起小麦籽粒谷蛋白组分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lutenin macro-polymer,GMP)粒度分布的变化,为激素调控改善小麦籽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15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喷施外源ABA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组分含量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孕穗末期和籽粒形成期喷施ABA(浓度12 mg.kg-1,用量45 mL.m-2)均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及谷蛋白含量,同时,籽粒中高、低分子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孕穗期喷施ABA,山农8355和山农15两品种籽粒中高、低分子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ABA 小麦 谷蛋白 GMP 粒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国占 严美玲 蔡瑞国 贾秀领 田雷 曹鸿鸣 王振林
【目的】试图阐明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强筋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进行磷氮配施田间试验,测定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藁城8901在施225kg·ha-1氮肥水平下,与不施磷肥相比,增施磷肥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及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提高,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增加,公差指数降低。施P2O5240kg·ha-1处理较施P2O5120kg·ha-1处理的相应效果降低。藁城8901在不施氮肥、山农1391在不施氮肥及施225kg·ha-1氮肥水平下,随磷肥用...
关键词:
小麦 磷氮配施 蛋白质组分 面团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宏云 王少霞 李萌 田霄鸿 赵爱青
【目的】在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条件下,研究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吸收、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2-06,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3种栽培模式(常规、覆膜、补灌),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4个喷肥处理(喷蒸馏水(CK)、喷Zn、喷Zn+N、喷Zn+P),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下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后小偃22各器官锌含量、籽粒和秸秆锌携出量、籽粒锌转运率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和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补灌模式提高了籽粒和秸秆锌的携出量,覆膜可提高籽粒锌转运率。与不施氮相比,土施氮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宏云 王少霞 李萌 田霄鸿 赵爱青 国春慧
【目的】探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及氮肥用量下锌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籽粒Zn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进而缓解人体缺锌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田间再裂区定位试验,试验设置主处理为3个水分管理措施,分别为常规种植、覆膜种植(垄上覆膜沟内播种)、补灌种植(小麦越冬期灌水40 mm);副处理为3个施氮水平,N素用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副副处理为4个叶面喷肥处理,分别为CK(喷蒸馏水)、喷Zn(0.3%ZnSO4·7H2O)、喷Zn+N(0.3%ZnSO4·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利艳 王爱丽 李小辉 晏月明
以京411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清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三个亚蛋白组的合成与积累特征.采用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分别利用双向电泳(2-DE)和生物质谱技术(MS)、SDS-PAGE电泳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主要蛋白质组技术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初步得到了三种蛋白的合成与积累特征,为今后小麦发育蛋白质组学以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晓燕 朱艳 汤亮 曹卫星
【目的】建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模型,以期为预测小麦籽粒品质状况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水氮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随花后生长度日(GDD)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清蛋白含量随花后GDD的动态变化,对数函数方程描述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变化过程;并以籽粒氮素和水分因子描述了不同水氮状况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灌浆期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预测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44%、0.58%、0.53%和0...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蛋白质组分 模拟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鹏飞 王东 张永丽 王小燕 王西芝 于振文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mm的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冬丽 高金锋 党根友 冯佰利 柴岩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关键词:
荞麦 蛋白质组分 SDS-PAG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张平平 张鹏 杨学明 周淼平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巨秀 蒋晓菲
为揭示小麦籽粒蛋白质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籽粒蛋白质对麦芽品质影响的机理,以皖麦38、扬麦13和小偃6号3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Stilling为对照,系统分析了参试材料在降温发芽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总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小,仅变化了2.09%;可溶性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大,制麦前后相比可溶性氮增加了约4.8倍;隆丁区分的高分子氮变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约为48%),中分子氮变化不大(约为7%),而低分子氮在40%~48%变化。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制麦地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差异较大,揭示其制麦工艺应与啤酒大麦有所不同。
关键词:
小麦 小麦啤酒 小麦制麦 蛋白质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