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8)
2023(9899)
2022(8828)
2021(8262)
2020(6872)
2019(16025)
2018(16057)
2017(31124)
2016(17083)
2015(19079)
2014(19152)
2013(19013)
2012(17288)
2011(15560)
2010(15278)
2009(13936)
2008(13361)
2007(11453)
2006(9885)
2005(8425)
作者
(50984)
(42114)
(41858)
(39725)
(26789)
(20362)
(18984)
(16814)
(16026)
(15075)
(14485)
(14067)
(13388)
(13268)
(12951)
(12862)
(12806)
(12567)
(11988)
(11856)
(10672)
(10302)
(10207)
(9494)
(9454)
(9350)
(9306)
(9186)
(8678)
(8436)
学科
(65981)
经济(65908)
管理(49361)
(45874)
(39109)
企业(39109)
方法(33284)
数学(28815)
数学方法(28451)
(17131)
(16604)
中国(15908)
(15397)
业经(14391)
地方(13552)
环境(12666)
理论(11655)
(11632)
(11307)
贸易(11303)
农业(11126)
技术(10972)
(10908)
(10343)
(10124)
(10089)
财务(10030)
财务管理(10014)
企业财务(9492)
教育(9219)
机构
大学(242708)
学院(240080)
管理(98219)
(88522)
经济(86450)
理学(86304)
理学院(85320)
管理学(83673)
管理学院(83277)
研究(79835)
中国(56027)
科学(53840)
(51895)
(41970)
(41045)
业大(40567)
(38616)
研究所(38070)
中心(35053)
(33384)
农业(33050)
北京(32738)
财经(32036)
(31743)
师范(31433)
(29447)
(29150)
(27774)
技术(26077)
师范大学(25556)
基金
项目(174147)
科学(135472)
基金(125464)
研究(123579)
(110792)
国家(109881)
科学基金(93641)
社会(75437)
社会科(71328)
社会科学(71307)
(68855)
基金项目(67792)
自然(63653)
自然科(62130)
自然科学(62114)
自然科学基金(60979)
(58005)
教育(55951)
资助(51917)
编号(49842)
成果(39799)
重点(38544)
(37259)
(36379)
(36256)
课题(34265)
科研(33974)
创新(33748)
计划(32819)
大学(31771)
期刊
(92709)
经济(92709)
研究(66609)
学报(43919)
中国(40797)
科学(39349)
(37340)
管理(34600)
大学(32404)
学学(30654)
(27154)
农业(26492)
教育(25797)
技术(20134)
(15746)
金融(15746)
业经(15674)
财经(14514)
经济研究(14311)
图书(13761)
科技(13404)
(13336)
林业(12442)
理论(12348)
(12128)
业大(12027)
问题(11894)
(11656)
实践(11633)
(11633)
共检索到332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桂华  唐燕平  
在连续 3a的定位观测和分析基础上 ,本文初步报道了锈色粒肩天牛与文献报道中的几种寄主树种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根据室内饲养下成虫对不同树种的取食及产卵情况和在不同树种上接种 (卵 )的幼虫情况 ,可将几种寄主树种分为 4类 :高感树种 (国槐 )、低感树种 (云实、黄檀 )、抗虫树种 (刺槐 )、免疫树种 (旱柳 ) ;(2 )酚酸类物质在旱柳中的含量 (3 0 3~ 9 73mg·(10 0g) - 1 ) ,显著高于其它树种中的含量 (1 71~5 39mg·(10 0g) - 1 ) ,可能是锈色粒肩天牛在旱柳上表现拒食、拒产卵、拒钻蛀的重要原因。氨基酸含量较高、组分相对最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光  金幼菊  骆有庆  沈应柏  陈华君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 ,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 ,共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 .结果表明 ,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 ,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 .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 ,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 .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红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张彦龙  
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1~3龄)、花绒寄甲对中老龄幼虫(3龄末—老熟幼虫)和蛹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在蜂虫数量比为5∶1时,释放25天后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14.84%和12.57%;锈色粒肩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期按天敌与害虫数量3∶1和10∶1的比例分别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30天后锈色粒肩天牛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46.50%和38.63%;释放花绒寄甲60天后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60.00%和52.67%。根据解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样木所得到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得出4种估测实际寄生率的回归方程,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希平  杨忠岐  孙绪艮  乔鲁芹  王晓红  魏建荣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玉成  马晖  曹川健  李慧菊  井上二郎  
利用人工接虫技术能早期鉴定林木抗虫性,缩短林木育种周期.作者于1997 年进行早期鉴定方法的探讨,1998 年在1997 年的基础上采用网室接种天牛成虫、树干套笼接种成虫、接种幼虫3种方法进行接种试验.3 种接种试验结果比较一致.接种成虫的产卵数、孵化幼虫数( 虫口密度) 在糖槭、合作杨、中林34 上多,林木受害严重;在新疆杨、毛白杨、河北杨上少,林木受害较轻;刺槐、臭椿基本免受危害.接种幼虫试验,幼虫成活率在糖槭、合作杨上高,在毛白杨、河北杨、新疆杨上比较低,在刺槐、臭椿上最低.试验结果与宁夏地区光肩星天牛危害调查的各树种对天牛的抗性相吻合.3 种方法进行早期鉴定都是可行、有效、简便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王宏乾  徐邦新  郑世锴  王希群  龚益鸿  
在室内用多树种混合和单一树种的嫩枝饲养云斑天牛成虫,结果表明:用蔷薇、白蜡饲养的才产卵,较用旱柳、枫杨、Ⅰ-69杨、白榆饲养的取食量大、寿命长。成虫的取食量、寿命及产卵量与植物体内的含糖量呈正相关。用蔷薇作诱饵树辅杀云斑天牛,经两年试验后,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94.4%下降为17.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燕平  刘桂华  
锈色粒肩天牛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一类重要的钻蛀性害虫 ,幼虫蛀入木质部后 ,一切防治手段较难奏效 ,准确掌握卵期预报是防治成败的关键。通过 1 997~ 1 999年恒温、变温饲养测定 ,2种方法统计计算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 =1 2 2 9± 3 1 0或C =1 2 2 6± 0 81或C =1 2 0 2± 1 57;有效积温K =1 64 63± 3 2 1 2或K =1 74 67± 9 0 2或K =1 75 52± 1 6 3 0 ,理论表达式为Y =1 2 2 9± 1 64 4 2X、r =0 .983 1 >r0 .0 1=0 .60 55或Y =1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刘益宁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高尚坤  张彦龙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守慧  李从心  吕长利  原忠林  王忠钰  祁金玉  葛芳  钟馨  
以在东北地区适生的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杂交品系杨树为材料,对其酚酸及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青杨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杨树所含酚酸及酚类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年生的银中杨、欧洲黑杨和小青杨的韧皮部中能够检测到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未检测到香豆酸和阿魏酸,酚酸的总含量顺序为小青杨(0.410mg·g-1)>欧洲黑杨(0.24mg·g-1)>银中杨(0.053mg·g-1);韧皮部中均含有苯酚和邻苯二酚,银中杨的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小青杨次之,欧洲黑杨的含量最低;在3年生的银中杨、新疆杨、荷兰3930杨、107杨、中黑防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福贵  周嘉熹  杨雪彦  
通过观察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选择寄主的行为,认为对不同抗性寄主,它选择寄主的行为不同。它能通过复杂的感觉行为和一定的时间找到混交林中的感性树种并造成严重危害和它们种群密度在感性树种上的上升。这种天牛选择寄主在远距离一般以植物气味定向,近距离则以性信息素调控增加种群密度。除视觉外,它的主要感觉行为是触角摆动和胫节磨擦,选择到达合适寄主是通过逐步的感觉阶段完成的。树皮粗糙程度、叶片特征、枝条特征及混交林密度对这种天牛选择寄主过程中的爬行、飞翔和栖息行为有一定影响。这种天牛取食不同树种后其行为表现差异很大。碧桃、香椿、刺槐、木槿、女贞...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紫薇  徐华潮  张娓娓  王佩星  
为了探寻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寄主选择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健康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i-214’枝条挥发物进行成分分析。室内"y"型嗅觉实验结果显示:5种树种对天牛引诱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5种树种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p<0.05),苦楝和垂柳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丰  刘荣光  宝山  吴彤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 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是严重危害许多树木的蛀干害虫.根据调查,已发现在宁夏被危害的树种有10 科14 属34 种.在防治研究中,该文以生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和对比试验方法,总结出了树种抗虫性新概念,选出了以沙枣 Elaeagxus angustifolia L.为主的4 种诱杀树种,进行了诱杀树种和诱饵树种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试验,效益显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用诱杀树种有效防治天牛危害的新途径,并为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防治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永安  王玉珠  张龙  秦启联  许效仁  
A new pathogen Nosema glabripennis Zhang parasiting the longhorned beetle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bout 2.8% of the real pathogens for naturally dead longhorned beetles were microsporidiums and the other pathogens were mostly saprophytic or other parasitic org...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  张冬勇  沈红霞  胡琴  樊建庭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既危害衰弱寄主也危害健康寄主。为了寻找影响光肩星天牛产卵的植物源信息物质,并为研制绿色无公害的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奠定基础,通过室内有选择和无选择产卵试验,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对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苦楝Melia azedarach和复叶槭Acer negundo等3种寄主植物的产卵偏好行为,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3种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成分。有选择产卵试验和无选择产卵试验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