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5)
- 2023(4180)
- 2022(3170)
- 2021(3009)
- 2020(2473)
- 2019(5606)
- 2018(5552)
- 2017(10722)
- 2016(5495)
- 2015(6520)
- 2014(6588)
- 2013(6486)
- 2012(5630)
- 2011(4986)
- 2010(5647)
- 2009(5927)
- 2008(4754)
- 2007(4000)
- 2006(3507)
- 2005(3156)
- 学科
- 管理(18818)
- 业(18701)
- 济(17050)
- 经济(17034)
- 企(16489)
- 企业(16489)
- 方法(6732)
- 销(6180)
- 供销(6168)
- 农(5816)
- 数学(5337)
- 理论(5321)
- 数学方法(5182)
- 业经(5113)
- 中国(5082)
- 教学(4970)
- 学(4427)
- 制(4199)
- 财(4136)
- 融(4052)
- 金融(4050)
- 贸(3991)
- 贸易(3988)
- 易(3916)
- 技术(3635)
- 银(3572)
- 银行(3554)
- 行(3428)
- 农业(3411)
- 和(3396)
- 机构
- 学院(82388)
- 大学(79362)
- 管理(30290)
- 济(27193)
- 经济(26420)
- 研究(26008)
- 理学(25702)
- 理学院(25478)
- 管理学(24812)
- 管理学院(24693)
- 中国(19482)
- 科学(17275)
- 京(17203)
- 农(14923)
- 业大(14022)
- 所(13833)
- 江(12817)
- 研究所(12656)
- 财(12110)
- 技术(12071)
- 农业(11952)
- 中心(11860)
- 北京(10815)
- 州(10372)
- 范(10021)
- 师范(9834)
- 院(9828)
- 财经(9638)
- 工程(9405)
- 经(8682)
- 基金
- 项目(55476)
- 科学(41624)
- 研究(39216)
- 基金(37427)
- 家(33739)
- 国家(33465)
- 科学基金(28134)
- 省(23210)
- 社会(22209)
- 社会科(21042)
- 社会科学(21034)
- 自然(19295)
- 教育(19176)
- 划(18979)
- 基金项目(18967)
- 自然科(18916)
- 自然科学(18908)
- 自然科学基金(18536)
- 编号(16538)
- 资助(16481)
- 成果(13234)
- 重点(12510)
- 课题(12192)
- 创(11744)
- 发(11570)
- 部(11224)
- 创新(10984)
- 计划(10796)
- 科研(10637)
- 项目编号(10184)
共检索到120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子原 孙步功 祁渊 张鹏
为进一步提高链盘动刀式马铃薯种薯自动切块机取种装置的作业质量,基于EDEM-RecurDyn耦合方法对切块机取种装置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按照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以充种倾角、链轮转速和种层高度为影响因素,以取种合格指数和取种损失指数为响应值,通过预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规律;基于前期仿真试验结果开展多因素仿真试验获得取种装置最优工作参数组合,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最优参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种薯质量为140~210 g时,各因素影响装置取种合格指数的主次顺序为,链轮转速、种层高度和充种倾角,影响取种损失指数的主次顺序为,种层高度、充种倾角和链轮转速。基于回归模型优化得到取种装置最优工作参数为,充种倾角29.59°、种层高度352.77 mm、链轮转速44.25 r/min;以最优参数进行台架试验得出,取种合格指数为94.31%,取种损失指数4.85%,与仿真试验预测结果相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邬备 李卓 向青苗 钱怀源 谢方平 刘大为 王修善
马铃薯切块播种是节约用种成本、打破薯种休眠的有效途径,针对马铃薯播种机传统圆形取种勺对切块薯种适应性较差,导致漏播率高,播种合格率低的问题,对马铃薯播种机取种勺进行了设计与仿真优化。在测定薯种力学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利用EDEM软件,选取Hertz-Mindlin接触模型,构建了切块薯种离散元模型。通过对切块薯种取种充种状态进行分析,以传统圆形取种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切口式马铃薯播种机取种勺,并确定了影响取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切口圆心角、切口深度和切口个数为试验因素,以取种成功率、重种率和空种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虚拟仿真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口式取种勺取种能力明显优于传统圆形取种勺,当切口圆心角为60°,切口深度为15 mm、切口数量为3个时,其取种效果最优。利用优化后的取种勺进行切块薯种播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取种成功率为82.2%,重种率为7.1%,空种率为10.7%,相比于传统圆形种勺,其重种率降低约12个百分点,取种成功率提升约12.5个百分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彬 张兆国 王圆明 王海翼 庞有伦 张振东
针对云南黏重板结土壤下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薯土分离效果差、输送分离装置线速度不匹配、薯块抛落高度大等致使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的问题,基于"两级输送分离+高频低幅+低位侧铺"的薯土分离工艺,设计了一种适宜黏重板结土壤的马铃薯收获机多级输送分离装置。通过对多级输送分离装置和薯土混合物的运动特征分析,验证了输送分离筛产生"高频低幅"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得到薯土混合物随输送分离筛向后运动和抛散分离的临界条件;通过薯块抛落阶段运动学分析,确定了低位缓冲侧铺装置的结构参数。以一级分离筛线速度、二级分离筛线速度和侧输出线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一级分离筛线速度为1.70m·s~(-1)、二级分离筛线速度为1.60m·s~(-1)、侧输出线速度为1.00m·s~(-1)时,其含杂率为2.15%,符合参数优化范围,并通过高速摄影技术验证了一级输送分离筛"高频低幅"振动分离段运动特征。各级输送分离筛在优化工作参数下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测得明薯率为98.46%,破皮率为1.42%,伤薯率为1.36%,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满足黏重板结土壤条件下马铃薯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锴 段宏兵 宋波涛 陈志鹏 余参参 黄翔 梅红成
排种器作为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的关键部件,其目前仍存在重漏指数高、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适应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排种链呈三角形布置、取种勺为半杯勺式的新型马铃薯排种器。结合农艺要求和理论分析,对排种器的关键部件进行结构设计;搭建了试验台架,对排种器的排种性能进行试验,以主动轮转速、清种角度、杯勺大小为试验因素,排种性能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相关因素对排种性能的影响,并得到合理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主动轮转速为37.5r/min,清种角度为-5°,杯勺选取大号杯勺时,排种器合格指数
关键词:
马铃薯 排种器 半杯勺 排种性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永华 匡玉兰 陈颖 张霞 赵玉清 宁旺云
在对振动速度变化成正弦曲线的挖掘铲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振动挖掘铲的理想工作状态。应用动粘摩阻力模型对振动挖掘铲切入和提升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拖拉机液压输出作为动力源设计了一种液压激振式马铃薯收获机挖掘装置。应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在ADAMS中进行了虚拟试验。虚拟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试验表明,设计的液压激振式马铃薯收获机挖掘装置具有振幅和频率调整方便的特点,在4~10 Hz范围内能较好的进行振动掘削,挖掘铲的平均牵引阻力为1.3~1.9 K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平 史明明 魏宏安 胡忠强 刘星
针对市场对马铃薯分级的要求,设计了应用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分级装置。根据马铃薯形状和运动学分析,确定分级装置的主要参数,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级装置的分级辊直径为16mm,链节距为19.05mm,相邻分级辊间链节数为4,上排辊低排和高排相距下排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8.1mm和42.8mm,倾斜排链条倾斜角度为25°时,可实现对马铃薯短轴直径61mm的分级。另外,可根据田间马铃薯生长状况调节各分级长度,提高分级装置的适应性。
关键词:
分级 运动学 设计 仿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祥辉 王昕 张文杰 史明明 魏宏安
针对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纵向尺寸较大、田间作业掉头不灵活、通过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4U-14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田间试验过程发现,当二级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刮板高度≥60mm,输送速度为0.8~1.0m/s,倾斜角度≤36°时,薯块输送较平稳,不易伤薯且土薯分离效果较好。该分离输送装置集土薯分离功能和大倾角薯块输送功能于一体,整机结构紧凑。该收获机薯块装袋作业适应于土质疏松、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收获;当土壤湿度较大、结块严重时,亦可将薯块集中堆放(液压操纵)或条铺于地面。
关键词:
马铃薯 分离 输送 仿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关平 孙伟
针对现有的链勺式排种器马铃薯播种机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漏播现象,以PIC16F877单片机为核心,提出了一种由漏播检测启动信号生成电路、红外漏播检测电路和窝眼轮式排种系统构成的漏播检测补偿新方案。漏播检测启动信号生成电路主要由永磁铁和干簧继电器电路构成,每当固定于取种勺底板上的永磁铁略过干簧继电器时,都会触发系统进行一次基于红外信号发射、接收的漏播检测工作,系统软件基于PIC16F877特定引脚上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电平变化的次数做出是否漏播的判断;如果确定漏播事件发生,PIC16F877将迅速发出补种指令,窝眼轮式排种器在步进电机带动下迅速旋转90°将待补薯种排入导种槽,从而实现漏播补偿。试验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芸 刘奎彬 门福义
本文研究了萌芽期间的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在超弱发光强度、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变化以及植株生育和块茎形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对上述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带毒种薯在生产能力上表现了显著的弱势。在高温贮藏条件下,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的上述差异更为明显。可见种薯萌芽期的生理变化对病毒的感应十分敏感,因此根据种薯生理变化进行病毒的早期鉴定和优质种薯的选择也许是可行的。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带毒种薯 生理签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阳 闫小丽 朱瑞祥 李成鑫 刘源 刘正道 卢琦
【目的】针对目前开沟破茬圆盘工作部件机具设计缺少精确设计参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圆盘刀试验装置。【方法】以缺口圆盘为研究对象,选取等直径但缺口数为8,9,10的3种圆盘,前进速度取3,4和5km/h,偏角取5°,7.5°,10°,倾角取2°,4°,6°,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破茬率和工作阻力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圆盘刀试验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倾角调节范围设定为-10°~10°,精度为1°,偏角的调节范围为-20°~20°,精度为2.5°;影响破茬率和工作阻力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圆盘刀类型、前进速度、偏角、倾角;最优组合是8缺口圆盘、前进速度4km/h、偏角5°、倾角4°,平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绢 王芬娥 李小强
【目的】设计一种犁壁式、无级可调并具有一定翻土性能的马铃薯培土器,为山地型马铃薯培土器的设计与完善及马铃薯的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与支持。【方法】采用UG软件进行马铃薯培土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并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应力分析,最后对该培土器进行田间试验以测定其工作技术参数。【结果】田间试验表明,设计的基于UG的马铃薯培土器的最大覆土厚度为11cm,杂草除净率达98%,伤苗率为1.5%。【结论】所设计的培土器符合马铃薯培土农艺要求,且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改善了培土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明月 秦玉芝 何长征 胡新喜 熊兴耀
为探寻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播种技术,分别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基地进行春马铃薯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产量(20 952.60~24 924.30 kg/hm2)较高,效益好,不耽误后茬水稻的生产;种植行株距以50 cm×20 cm的产量和商品薯率较高;适宜的播种方式是种薯芽眼朝下,适当深播(10 cm),可获得出苗齐、出苗率高、长势旺盛的植株,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商品薯率与马铃薯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周晓罡 丁玉梅 田志敏 董禄凤 计加富 谢维云
芽生长过长和细弱的种薯,需要抹芽播种,块茎表现出生理年龄老化,干瘪皱缩。抹芽种薯出苗晚,苗期的抗逆性差,植株生长势较弱,早衰。植株主茎细,匍匐茎多,形成块茎小而多,单株产量低、单薯重量低,商品率不高。最终产量降低15.56%~49.97%。单薯重量减少0.008~0.044 kg,单株重量减少0.01~0.22 kg,商品薯率减少12.49%~45.08%。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抹芽播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瑞 孙伟 吴建民 王蒂 张俊莲 石林榕 张华
针对我国丘陵山地作业大型机械不适宜、小型手扶类拖拉机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减阻和提高土薯分离效率为目标,设计了一种铲筛激振式马铃薯挖掘机。该机将挖掘铲后端设计成栅格状,分离筛各齿条倾角由内向外增大,增加了土薯分离面积;采用铰链四杆式摆动机构和组合式偏心轮,可实现挖掘铲倾角和振幅调整。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土薯分离效果良好,明薯率为96.2%,挖净率为97.8%,伤薯率低于3.9%;在前进速度为0.34 m/s情况下,无振动时的平均牵引阻力为1 498 N,而频率为14 Hz,振幅为4 mm和8 mm时的平均牵引阻力分别为1 204 N和995 N。研究表明,振动挖掘可以降低牵引阻力,提高土薯分离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尚龙 戴飞 赵武云 石林榕 高延炯 吴正文 尚铮太
针对现有马铃薯挖掘与残膜回收一体机田间试验中存在的搂模装置对马铃薯表皮造成擦伤,地膜回收率低及易产生撕膜等问题,对该机具的地膜回收部分进行改进设计。马铃薯挖掘部分仍采用成熟机型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残膜回收部分采用送膜装置和滚筒式卷膜装置。通过计算确定了土薯分离装置、送膜装置及卷膜装置的各关键参数,并确定了压膜轮、送膜装置与卷膜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掘薯、输运顺畅,土薯分离效果明显,残膜能被卷膜辊连续的卷起,卸膜方便可靠,明薯率为97.2%,伤薯率3.7%,损失率4.2%,残膜回收率
关键词:
马铃薯 挖掘 地膜 一体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