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8)
- 2023(6276)
- 2022(5357)
- 2021(4876)
- 2020(4168)
- 2019(9537)
- 2018(9264)
- 2017(17567)
- 2016(9674)
- 2015(10720)
- 2014(10979)
- 2013(10745)
- 2012(9896)
- 2011(9068)
- 2010(9272)
- 2009(8974)
- 2008(8941)
- 2007(7958)
- 2006(7405)
- 2005(6776)
- 学科
- 济(39214)
- 经济(39138)
- 管理(32929)
- 业(28269)
- 企(23938)
- 企业(23938)
- 方法(14539)
- 财(12450)
- 制(12334)
- 数学(11189)
- 农(11109)
- 数学方法(11056)
- 业经(10049)
- 地方(9981)
- 中国(9597)
- 体(8655)
- 学(8571)
- 环境(8428)
- 农业(7566)
- 务(7386)
- 财务(7367)
- 财务管理(7350)
- 体制(7238)
- 企业财务(7007)
- 划(6677)
- 理论(6634)
- 和(6621)
- 银(6432)
- 银行(6424)
- 融(6349)
- 机构
- 学院(142359)
- 大学(141524)
- 济(55978)
- 经济(54685)
- 管理(54459)
- 研究(48292)
- 理学(46132)
- 理学院(45554)
- 管理学(44810)
- 管理学院(44523)
- 中国(37300)
- 京(30648)
- 财(30086)
- 科学(29396)
- 江(29263)
- 所(23891)
- 财经(22890)
- 中心(22196)
- 研究所(21357)
- 农(21334)
- 经(20511)
- 范(20269)
- 师范(20046)
- 业大(19264)
- 州(18504)
- 北京(18191)
- 院(17925)
- 省(16851)
- 经济学(16844)
- 财经大学(16744)
- 基金
- 项目(93772)
- 科学(74956)
- 研究(69033)
- 基金(68914)
- 家(59534)
- 国家(59054)
- 科学基金(51360)
- 社会(45655)
- 社会科(43329)
- 社会科学(43318)
- 省(38246)
- 基金项目(37294)
- 自然(32779)
- 自然科(31894)
- 自然科学(31886)
- 自然科学基金(31339)
- 教育(31067)
- 划(30502)
- 资助(28153)
- 编号(27150)
- 制(23038)
- 成果(22137)
- 重点(21293)
- 部(20793)
- 发(20625)
- 课题(19529)
- 创(19186)
- 国家社会(18884)
- 创新(18091)
- 人文(18075)
共检索到221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东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宗臻铃 欧名豪 董元华 杨林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生态重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如经济、粮食、就业等问题 ,其中经济问题是最根本的 ,仅靠上游地区是难以解决的。就此问题 ,笔者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运用对策思维方法 ,提出建立经济补偿机制 ,实行内部补偿、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实现长江流域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重建初期 ,以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主 ,内部补偿为补充 ;待上游地区经济补偿能力提高以后 ,则以内部补偿为主 ,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补充。内部补偿重点在于挖掘自身的经济潜力 ;外部补偿的最佳模式是进行造血式经济补偿 ;代际补偿除给予资金支...
关键词:
经济补偿 对策论 生态重建 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存在着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生态补偿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等问题。我们要根据长江流域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的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一是针对长江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二是建立多元化生态建设融资机制;三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实施、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补偿 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辉 李勇
在讨论农业土地持续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本区情况, 提出今天的土地管理趋向持续性发展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土地持续管理的指标制定应强调人为干预, 而不仅是生物物理变化的影响; 从预防性的角度, 而不仅是从土地退化后的恢复角度考虑; 结合农民和地方的经验; 注意收集信息的长期性贮存; 必须考虑简单、低成本。根据这些基本原则, 需要以土地质量指标对土地持续管理进行评价,但该指标并不是土地质量本身的简单反映,而是包括了环境因素,特别是土地管理的人为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
农业强度 农业多样性 土地质量 持续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名豪 宗臻铃 董元华 杨林章
通过对区域生态重建经济补偿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加以计量 ,结合上游地区的实际 ,提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重建成本给予全额补偿。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过程 ,运用生长曲线模型和恩格尔系数相结合进行分析 ,建立了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模型 ,并运用这一模型确定各受益对象对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的支付意愿 ,从而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方案。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蓝勇
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蓝勇长江上游自古滩多水险,舟行稍有不慎即遭覆没。早在唐代就有专门的“篙工”专司引导航,明清时期也有专门的滩师专司过滩引导,但是仍免不了常常失吉成灾。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已成定局,四川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长江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俐 石颖
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新型资金投入机制,可以从三个层面搭建:放宽企业直接投资管理、创新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管理及企业资本运营。放宽企业直接投资管理主要包括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和减少官办项目,增加民办项目两条途径;创新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管理主要从培养风险投资主体和培养新兴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两个点入手;通过有效的企业资本运营投资,抓住时机,实现重庆市产业结构的新一轮提升,做大做强重庆企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春风 陶和平 刘斌涛 史展 郭兵 华娟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长江上游土壤的理化性质数据库,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对土壤质地进行转换,采用EPIC模型计算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各亚类的可蚀性K值,将其链接至长江上游土壤图的属性表,得到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图,进而探讨土壤可蚀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土壤可蚀性以较低可蚀性、中等可蚀性和较高可蚀性为主,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三峡库区区域土壤可蚀性明显高于四川盆地地区;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和横断山区的低海拔谷地;平均K值为0.239 0,最大值0.41,最小值0.07土壤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小林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俐 马子茜
本文指出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离不开新型融资机制的支持。提出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新型融资机制可以从四个层面搭建:创新权益性融资、创新银行信贷融资、创新企业债券融资及创新融资租赁。创新权益性融资主要包括不遗余力培育上市资源和出台企业上市政策支持体系两条途径;创新银行信贷融资主要从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创新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综合授信业务、拓宽贴息贷款业务、发展灵活的抵押贷款业务、加快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和发展商业信用融资七个点入手;创新企业债券融资主要抓发展一般企业债券融资和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两个方面;最后提出创新融资租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的融资功能、投资功能、推销功能和资产管理功能。
关键词:
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新型融资机制 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德忠 范研 吴琳
长江上游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其生态保护困难重重。基于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效机制重在构建存量项目的救助机制、增量项目的筛选机制、区域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项目受害人的补偿机制等。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长效机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向峰 李君轶 杜浩 盖帅帅 方冬冬 危起伟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关键词:
鱼类早期资源 环境因子 长江上游 江安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卓伟 赵霞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实施四年以来,监督和奖惩制度已在多地实施运用,但仍存在约束失灵、效果有限等问题。通过建立博弈理论模型提出假设,并选择北京市六个主城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门槛Logit回归、调节效应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监督和奖惩制度均能有效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且奖惩制度组合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监督力度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边际促进作用递减,且是奖惩制度的负向调节变量,特别是对惩罚制度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在控制变量中,环境认知与垃圾桶设施配备能够正向促进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而租户的垃圾分类行为相对较差。为此,提出推进垃圾分类要注重奖惩制度结合,实行奖惩制度的同时适度放宽监督力度,以更好发挥制度组合的作用。同时,仍需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对租户的管理与引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瑞民 杨志峰 沈珍瑶 丁晓雯 伍星 刘芳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关切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则是其中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目前,严重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本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在DEM基础上,分析了 2000年长江上游高程、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变化,2000年长江上游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对长江上游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本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影响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改善地表覆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建设体系 环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