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4)
- 2023(3953)
- 2022(3115)
- 2021(2837)
- 2020(2262)
- 2019(5064)
- 2018(5189)
- 2017(9046)
- 2016(5256)
- 2015(6022)
- 2014(6366)
- 2013(5987)
- 2012(5659)
- 2011(5254)
- 2010(5324)
- 2009(4878)
- 2008(4719)
- 2007(4276)
- 2006(3636)
- 2005(3434)
- 学科
- 济(16350)
- 经济(16312)
- 管理(13679)
- 业(10658)
- 企(8920)
- 企业(8920)
- 中国(6921)
- 学(6726)
- 制(5696)
- 农(5577)
- 体(5442)
- 理论(5387)
- 财(5037)
- 教育(4599)
- 业经(4355)
- 方法(4326)
- 融(4271)
- 金融(4264)
- 银(4136)
- 银行(4123)
- 行(4026)
- 地方(3794)
- 农业(3534)
- 和(3407)
- 体制(3192)
- 策(2833)
- 教学(2824)
- 数学(2817)
- 数学方法(2737)
- 务(2555)
- 机构
- 大学(75032)
- 学院(73509)
- 研究(28919)
- 济(25130)
- 管理(24374)
- 经济(24369)
- 中国(21192)
- 理学(20452)
- 理学院(20141)
- 管理学(19638)
- 管理学院(19506)
- 科学(18204)
- 京(16723)
- 所(15132)
- 农(14430)
- 研究所(13747)
- 财(13384)
- 中心(12739)
- 江(12127)
- 范(12111)
- 师范(11909)
- 农业(11364)
- 业大(11136)
- 北京(10801)
- 院(10608)
- 财经(9889)
- 技术(9870)
- 师范大学(9534)
- 州(9474)
- 经(8956)
- 基金
- 项目(48055)
- 科学(36676)
- 研究(36423)
- 基金(32873)
- 家(29330)
- 国家(29051)
- 科学基金(23571)
- 社会(21497)
- 社会科(20054)
- 社会科学(20050)
- 省(18559)
- 教育(17560)
- 基金项目(16691)
- 划(16334)
- 编号(16178)
- 成果(15026)
- 自然(14560)
- 自然科(14178)
- 自然科学(14172)
- 自然科学基金(13895)
- 资助(12943)
- 课题(11740)
- 重点(11014)
- 部(10351)
- 体(10268)
- 发(10268)
- 项目编号(10161)
- 性(9876)
- 年(9838)
- 创(9681)
共检索到120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伟华 张亦弛
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口述史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以其独有的价值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代叩问而言,口述史以其事件性、主观性与公共性等特点,使得以集体记忆巩固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可能;而以口述史方式所提取的,基于个人生命经历的记忆具有进一步升华为更高层次的集体记忆乃至国家记忆的潜力,能够通过巩固中华民族历史根基、挖掘中华民族精神意涵、实现中华民族文化整合三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以呈现形式与依托载体创新拓宽口述史资料传播的横向广度,并结合数字化技术与仪式操演等方式实现口述史资料的长远纵向传承,是以口述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口述史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朝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办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自觉主动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从政治保障、价值引领、文化浸润、知行合一、研究创新等多维进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根铸魂,使各民族师生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安 毛荣
法学教育应当坚决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也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新时代法学教育需要服务于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大局,引导法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法治实践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法治人才基础。法治国家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层面存在高度契合,这为法学教育具有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宏观可能。在法学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重点从把握好课程思政参与主体的二元性、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中充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在实践教学中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着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安 毛荣
法学教育应当坚决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也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新时代法学教育需要服务于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大局,引导法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法治实践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法治人才基础。法治国家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层面存在高度契合,这为法学教育具有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宏观可能。在法学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重点从把握好课程思政参与主体的二元性、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中充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在实践教学中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着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刘燕群
空间的浮现及课程空间的建构为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维范式转换的可能性与可操作性。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建构文化符号与外部环境联动的实践空间、知识体系有机联结的认知空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体验空间。然而,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文化符号内外环境系统的空间割裂、知识体系的空间“碎片化”以及实践方式缺乏空间体验的问题。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转向应遵循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着眼完整深刻的共同体“课程绘图”,增强学校课程的空间意义;聚焦多元文化的交叠共生,提高学校课程的空间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校课程的空间体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唐兴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精神力量范畴。从本质属性、存在价值、根本目的等维度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落点都聚焦于人的价值塑造,是通过价值塑造达成民族团结和“五个认同”旨归的教育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行动,必须在对象、内容、形式和空间等教育要素中,突显对“共同性”的价值观照。要牢牢把握“团结”与“认同”教育的逻辑主线,构建面向全员和促进全维发展的教育格局,坚持“意识”和“存在”互构的实践范式,统整制度性教育与非制度性教育两个场域,全面推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晓玉 巴桑旺堆
法治的思维与方式就是以法律为准绳,基于法理基础来评判是非曲直,从而调整和稳定社会关系和秩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法治的方式进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其提供了法治保障,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深挖法治的保障作用,以法治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付艺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关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群体,高校是青年学生汇聚的主阵地,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场所。青年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引导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在实践中不断夯实认知基础,逐步成为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时代青年。
关键词:
铸牢 高校 青年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康隆 吴合显
人类依靠文化在其历史进程中应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建构起了各民族的生境。我国各民族生境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态基础,其以文化为纽带在我国各民族的生境中开展其交往交流交融事项,由此使中华各民族的生境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生境。在中华民族生境中达成中华各民族的生态、生计与生命耦合体,这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境基础,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民族生境 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英 彭云青 李鹤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时代与政策变迁、观念与思想整合以及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转换同构的演化视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的基础上建构身份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拓展育情场域,从而多维度实现两者高度的统一。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协和万邦”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以“家国同构”情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体系;以“重德贵和”传统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从历史文化的元素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李家莹 马琪乐
民族院校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通识课程则是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本研究聚焦6所国家民委直属民族院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通识课程现状进行剖析,并总结实践经验及存在困境。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课程具有占比大、类别设置多样、内容选择异中有同等特点,但也存在分布比例失衡、班额偏大、实施方式参差不一等问题。建议增设通识课程类别与模块,调整课程比例与方式,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民族院校协同合作。本研究可为探究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通识课程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与实践路向,同时也可为民族院校促进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洪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高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民族高校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依循“思想引领”—“情感培育”—“行为自觉”的价值向度,推动各族师生全方位嵌入。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高校教学的实践存在共同体话语体系尚未成熟、新型平台建设不充分、理论研究深度不足、教学模式不够多样等现实困境。通过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中增进政治认同,在搭建宣传教育媒介平台中增进思想认同,在强化理论研究中增进理论认同,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增进情感认同的“四个认同”有效路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民族高校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及促进民族高校转型升级。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高校 教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程志杰 杨慧民
中华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民族院校班集体内多民族学生齐聚共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高校中的生动缩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院校班集体建设存在多维契合性,使班集体成为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民族院校班集体具有结构的互嵌性、文化的多彩性、价值的趋同性、共同体教育的贯穿性和育化的辐射性等特征,其建设内容包括组织、活动、文化、制度等。当下,应从建立“互嵌式”的班级结构和情景场域,构建共建共享的班级治理格局,科学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动态把握建设节奏等方面入手寻求班集体建设推进机制。
关键词:
民族院校 班集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晓伟 刘晨露 娄海欣
跨主体性主张以互为主体去替换他者,呼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理想主体关系,其概念和理论的起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解释和实践指引。数字媒介时代的主体性危机与主体间性鸿沟,凸显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跨主体性意义。依循跨主体性理论发现,教育中存在形成跨主体性思维与行为的关键性条件。以教育创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借助现有知识、情感、语言、技术聚点的支持,增强跨主体交往的逻辑承载力、共同体价值信念的内在驱动力、民族交流中的文化聚合力以及突破地缘限制的关系创生力。在优化重构聚点载体的过程中,凝聚理性共识、激发情感共鸣、凸显语言功效、发挥技术赋能,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易 陈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安全稳定的威胁和破坏,民族地区本身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消极思想残余,加之地域差异性与文化多元性的客观影响,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通过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路径来应对现实困境,从而实现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