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90)
2022(206)
2021(178)
2020(160)
2019(364)
2018(392)
2017(961)
2016(508)
2015(600)
2014(708)
2013(667)
2012(583)
2011(586)
2010(523)
2009(553)
2008(563)
2007(495)
2006(514)
2005(488)
2004(403)
作者
(1454)
(1220)
(1146)
(1088)
(736)
(585)
(555)
(514)
(451)
(427)
(414)
(406)
(384)
(375)
(357)
(353)
(348)
(337)
(324)
(307)
(307)
(299)
(291)
(290)
(287)
(270)
(252)
(249)
(235)
(233)
学科
(4542)
银行(4489)
(4007)
(3140)
业务(2613)
制度(2345)
(2345)
银行制(2329)
(1893)
金融(1893)
(1560)
经济(1560)
方法(1209)
数学(1174)
数学方法(1174)
(820)
体制(812)
(621)
(587)
企业(587)
管理(559)
中国(445)
会计(396)
行会(391)
中国金融(372)
组织(321)
理论(223)
(199)
商业(178)
(176)
机构
大学(6825)
学院(6332)
(4254)
银行(4090)
中国(3841)
(3831)
(3176)
经济(3083)
管理(2438)
(2397)
金融(2371)
(2000)
理学(1861)
理学院(1851)
管理学(1843)
管理学院(1833)
研究(1746)
财经(1595)
人民(1490)
分行(1475)
(1465)
(1465)
国人(1371)
中国人(1370)
中国人民(1362)
财经大学(1296)
金融学(1295)
经济学(1259)
金融学院(1229)
(1221)
基金
项目(3371)
基金(2716)
科学(2604)
研究(2401)
(2148)
国家(2140)
科学基金(1908)
社会(1568)
社会科(1528)
社会科学(1528)
基金项目(1398)
资助(1380)
自然(1233)
自然科(1204)
自然科学(1204)
自然科学基金(1181)
教育(1100)
(1076)
(891)
(886)
(876)
教育部(829)
编号(820)
金融(807)
(774)
人文(757)
社科(734)
重点(731)
成果(729)
大学(695)
期刊
(5997)
金融(5997)
研究(3235)
(2690)
经济(2690)
(1417)
(973)
财经(922)
理论(878)
管理(852)
实践(832)
(832)
农村(819)
(819)
农村金融(792)
(706)
学报(691)
科学(661)
中国(660)
(586)
论坛(586)
大学(566)
学学(566)
上海(554)
国际(544)
(480)
(464)
浙江(464)
国际金融(431)
武汉(431)
共检索到1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琨  周丽青  李凤辉  陈四清  葛建龙  刘长琳  施兆鸿  
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为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银鲳鳃组织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下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热滴定法制备银鲳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初步探讨了银鲳的进化程度。实验银鲳为70–80日龄,体长为7–9 cm,设置3个重复组,每组3尾银鲳。将银鲳暂养于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中4 h,剪取鳃组织制备染色体标本。该实验方法避免了对银鲳离水操作造成的物理伤害,确保银鲳在活力正常的前提下获得实验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银鲳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剑光  张林  张晨捷  张涛  彭士明  
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探究该物种起源、进化地位及指导遗传育种生产提供参考,以采自东海水产研究所福鼎基地人工繁殖的1龄银鲳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银鲳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M+6SM+10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6。在银鲳的SM组中,有一对相对本组其它染色体明显较大的染色体,除此之外,各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组染色体均未发现带有特殊标志性特征如随体、次缢痕的染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施兆鸿  谢明媚  彭士明  张晨捷  高权新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晨捷  彭士明  高权新  施兆鸿  王建钢  
银鲳(Pampus argenteus)是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本研究针对养殖银鲳幼鱼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研发,降低饲料成本、增强鱼体体质、提高存活率等。通过配制以100%鱼油(FO)、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100%大豆油(SO)为脂肪源的4组饲料,检测银鲳幼鱼血清溶菌酶(LZM)和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以探究饲料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幼鱼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SFO组血清LZM水平最高,SO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SO和SFO组的肌肉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生  胡芬  严利平  
利用2001—2010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所测定的银鲳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态学参数,同时对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讨论了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建议开捕叉长。结果表明,目前东海银鲳平均叉长144.14 mm,优势叉长组110~170 mm,占72.83%;叉长-体重的年关系式为W=0.963×10-5L3.207。利用ELEFAN技术估算的东海银鲳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267.75mm、0.46、-0.32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分别为2.21龄和2.46龄。从20世纪80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施兆鸿  赵峰  傅荣兵  黄旭雄  王建钢  
2005~2006年,在舟山海域银鲳繁殖季节(4~5月),随流刺网和张网捕鱼船出海,捕捞性腺成熟的银鲳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运回岸上在孵化桶中继续孵化,得到初孵仔鱼并移入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在水温19.0~24.0℃、盐度25.0~28.0的人工育苗条件下培育苗种。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孵化后3 d仔鱼开始开口摄食。银鲳初孵仔鱼~12日龄为仔鱼期,13~40日龄为稚鱼期,41日龄起转为幼鱼期。经50 d培育,获得20~27 mm叉长的银鲳幼鱼。育苗成活率为5%~1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学森  邓秀新  章文才  张艳敏  
采用压片法对我国银杏属雌株5大类型50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并对5个类型的代表品种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50个品种全部为二倍体,人工诱变也未获得有价值的多倍体;5个代表品种的核型一致,均为2n=2x=24=4m+8sm+12st,相对长度在14.75%~6.65%之间,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均大于2,属较不对称的3B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曾玲  金显仕  李富国  
根据2004年5~6月在黄海南部的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了在经过近30年的高强度捕捞下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生殖力及其与叉长、纯重等生物学参数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47665±3989粒;与20世纪70年代历史资料相比,同海区相同大小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变化不显著,但相同叉长银鲳的相对生殖力FL显著增大,相同纯重银鲳的相对生殖力FW显著减小;黄海冷水区银鲳的生殖力显著大于长江口区相同叉长银鲳的生殖力。由于银鲳属于中上层鱼类,且分布较分散,集群性较差,受捕捞压力相对较小,但在长期捕捞压力及外部环境变化下,银鲳性成熟提前、生长状况变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露姣  施兆鸿  严莹  
对出膜后1~12 d银鲳(Pampus argenteus)仔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在水温为22~24℃和盐度25~28情况下,初孵仔鱼具很大的卵黄囊,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直形盲管,管腔狭窄,口和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3 d仔鱼消化系统分化加快,在卵黄囊凹陷部位出现2~3个弯曲,已初步分化出食道、胃、肠和肝脏,肠管也变粗。4 d仔鱼消化系统各器官初步形成。5 d仔鱼出现侧囊,并见部分卵黄囊和油球。7 d卵黄囊和油球基本被完全吸收,仔鱼主动摄食轮虫和小球藻,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过渡基本完成。12 d以后仔鱼肝脏明显分为两叶,体积增大;幽门盲囊指状分支已增加到几十根;食道、胃和肠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孟彦羽  章龙珍  赵峰  施兆鸿  庄平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海南(HN)、浙江(ZJ)、江苏(JS)、河北(HB)等近海海域的4个地理群体银鲳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利用POPGEN Version 1.31软件对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共检测出总位点数56个,其中多态位点有3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9.64%。4个海域银鲳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23 2~0.158 7,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77 6~0.100 4。JS群体与HN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321 6;JS群体与HB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231 6。结果表明,RAPD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渊  宋娜  KHAN Fozia Siyal  柳本卓  高天翔  
鲳属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为重要经济鱼种,鲳属鱼类因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分类一直存在分歧。本研究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采集科威特(科威特北部海域)、巴基斯坦(松米亚尼湾、奥尔马拉和伯斯尼)、北部湾和台湾近海的银鲳样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DNA条形码开展了研究。银鲳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Ⅶ-Ⅷ-39~43;胸鳍21~29;臀鳍Ⅴ-Ⅵ-35~41;尾鳍26~28。鳃耙细弱、稀疏,2~3+8~9=10~12。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支丛后缘呈浅弧形,腹分支丛较背分支丛略长,向后延伸未达背鳍起点,呈峨眉状。脊椎骨数37~38。结合GenBank中所有拉丁学名为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勤单  徐国成  王有基  吕为群  
为研究银鲳仔鱼对环境盐度的耐受性以及盐度与个体耗氧量的关系,以2日龄和4日龄的银鲳仔鱼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时将银鲳仔鱼急性转入5、10、20、30、40、50和55等7个盐度梯度环境中进行盐度耐受力测试,以死亡率、48 h半致死盐度MLS-48、半数死亡时间DT50、平均死亡时间MD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作为耐盐指标评价银鲳仔鱼对不同盐度环境的耐受情况,并用微呼吸仪对不同盐度下仔鱼的个体耗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低盐(盐度5)和高盐(盐度50以上)均不利于银鲳仔鱼的存活;2日龄和4日龄银鲳仔鱼MLS-48分别为盐度8.15~24.90和盐度15.54~34.97;2日龄银鲳仔鱼DT50和MD...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侯俊利  张浩  赵峰  
利用PCR技术扩增我国3个不同海域(渤海湾、东海的舟山海域、南海的广东沿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得到长度为604bp的片段,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48尾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8条序列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个,各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渤海8个、舟山26个、广东1个;48个个体具有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2和0.0028。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3%,而101.03%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3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施兆鸿  李伟微  周洪琪  罗海忠  傅荣兵  
测定了海捕银鲳亲鱼肌肉,肝脏和性腺组织的氨基酸,并分析了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雄性V期亲鱼精巢中的牛磺酸含量最高(27.8 mg/g),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而雄性V期亲鱼氨基酸总量在肌肉中最高(631.4 mg/g),其次是精巢(544.8 mg/g)和肝脏(468.0 mg/g)组织。雌性亲鱼肝脏中的牛磺酸含量(13.7 mg/g)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组织。在卵巢从III期发育到V期过程中,雌性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在V期下降显著,而卵巢氨基酸总量维持稳定。在总氨基酸的组成上,肌肉中含量高的氨基酸为G lu,Lys,A sp,Leu和A rg;肝脏中含量高的为G l...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彭士明  胡盼  赵峰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