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0)
2023(16105)
2022(13960)
2021(13277)
2020(11090)
2019(25996)
2018(25351)
2017(49283)
2016(26076)
2015(29586)
2014(29108)
2013(28905)
2012(26492)
2011(23680)
2010(23230)
2009(21162)
2008(20504)
2007(17367)
2006(15065)
2005(13101)
作者
(72447)
(60211)
(59556)
(56968)
(38447)
(28606)
(27260)
(23537)
(22965)
(21150)
(20573)
(20363)
(18867)
(18771)
(18748)
(18383)
(17888)
(17503)
(17216)
(17119)
(14660)
(14542)
(14538)
(13634)
(13480)
(13392)
(13138)
(12926)
(11972)
(11737)
学科
(105642)
经济(105525)
管理(74413)
(69781)
(57654)
企业(57654)
方法(53391)
数学(47691)
数学方法(47150)
中国(29337)
(27358)
(26441)
(25438)
(25274)
银行(25127)
(23731)
业经(22195)
(21331)
贸易(21316)
(20780)
(20049)
(19640)
金融(19638)
地方(18680)
农业(17696)
(17179)
财务(17109)
财务管理(17072)
企业财务(16219)
环境(15948)
机构
大学(364699)
学院(360360)
(152225)
经济(149285)
管理(147385)
理学(128314)
理学院(127007)
管理学(124930)
管理学院(124287)
研究(119134)
中国(97208)
(76905)
科学(70685)
(69236)
(57425)
财经(56655)
中心(55519)
(55121)
研究所(52648)
(52035)
业大(51736)
(49583)
北京(48637)
经济学(47397)
(45243)
师范(44835)
(43483)
农业(43409)
经济学院(43012)
财经大学(42867)
基金
项目(252858)
科学(200519)
基金(187422)
研究(184639)
(162776)
国家(161507)
科学基金(140139)
社会(118780)
社会科(112829)
社会科学(112802)
基金项目(98942)
(94827)
自然(91034)
自然科(88987)
自然科学(88966)
自然科学基金(87406)
教育(84785)
(80785)
资助(78202)
编号(73697)
成果(58559)
(57368)
重点(55902)
(52683)
(52494)
国家社会(50009)
教育部(49938)
课题(49757)
创新(49060)
科研(48692)
期刊
(153009)
经济(153009)
研究(107961)
中国(64557)
学报(54095)
管理(52290)
(51772)
科学(51071)
(48305)
(43464)
金融(43464)
大学(42063)
学学(39684)
教育(34912)
农业(32546)
技术(30728)
财经(27662)
经济研究(25928)
(23529)
业经(23405)
问题(19922)
理论(18427)
(17569)
(17269)
技术经济(17240)
图书(17020)
实践(16686)
(16686)
统计(16613)
科技(16125)
共检索到521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科才  郑建峡  喻微锋  
基于2007—2019年中国170家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不同银行高管薪酬支付方式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1)短期现金薪酬引发了银行高管的短视行为,使影子银行规模提高。中长期薪酬方面,管理层持股有效降低了影子银行规模,但高管薪酬实施延期支付却增加了影子银行规模。(2)现金薪酬、管理层持股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表外风险作用机制。(3)在相对宽松货币政策背景,或者在大型、高资产规模、低资本充足率等银行微观特征中,高管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更为激进,因此会放大现金薪酬对影子银行的扩张作用,削弱管理层持股对影子银行的约束作用。(4)延付高管薪酬提高影子银行规模的结论仅在中小银行中成立,但仍没有证据表明大型银行实施高管薪酬延付能降低影子银行规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卢齐阳  鲁臻  
不恰当的薪酬激励被公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根源之一,优化薪酬结构则是针对性监管政策的关键举措。基于东西方银行薪酬机制差异,本文将银行高管薪酬分解为权力薪酬、激励薪酬及操作薪酬,以2007-2013年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我国银行高管薪酬结构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银行高管的激励薪酬与系统性风险显著正相关,其传导渠道为期限错配。据此,调整银行高管薪酬结构、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应成为纠正不恰当薪酬机制的当务之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喻微锋  
运用2007-2012年的银行微观面板数据,检验银行高管薪酬对银行资产配置的影响。总体来看,管理层现金薪酬和股权薪酬均显著促进银行短期贷款的增加;从贷款质量看,股权薪酬可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而现金薪酬对其无明显影响。薪酬激励的效果因银行性质而有所差异:现金薪酬增加短期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股权薪酬对短期贷款的影响则集中在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股权薪酬降低不良贷款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立新  黄驰  
文章根据目前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从银行规模、经营绩效、内部治理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进行指标选取,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银行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没有密切反映银行经营绩效;高管薪酬与政府控制度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企业规模(总资产)存在较高程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罗付岩  
本文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分析银行关联及强度与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银行关联的公司在并购中更可能选择现金支付方式,银行关联强度(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加了并购现金支付方式的可能性。原因可能在于:银行关联和关联强度大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债务能力和较低的融资成本,从债务能力、融资成本和融资的方便性来看,银行关联的公司会优先选择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艳艳  王成龙  于李胜  蓝一阳  
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交错采纳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银行业的债权激励改革——薪酬延付政策对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风险的影响后,银行高管薪酬延付政策内化了管理层的行为,降低了风险承担行为,虽然使得短期利润效率有所下降,但促使管理层更注重长期业绩的持续性,降低了银行业绩的波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利润效率的下降主要体现在股份制银行中,同时,我们也发现实施股权激励以及适度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有利于缓解银行利润效率短期内的下降。上述结果综合说明,以降风险为初衷的银行高管薪酬延付政策确实抑制了管理层的风险行为,虽然导致利润效率一定时间内下降,但增加了长期业绩的稳定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哲帅  
本文以2010年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为界点,对《指引》颁布前后高管薪酬是否存在粘性以及粘性强弱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高管薪酬存在粘性特征,而且在2010年指引颁布后高管薪酬的粘性程度较2010年前相比有所减弱。这说明有关稳健的薪酬制度、条规可以提高银行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度,改善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台进一步的薪酬管制政策,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供了实证经验支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巩爱凌  
信用证支付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种支付方式下,进口商的付款责任转为首先由银行来履行,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由于银行从事的是金融业务,银行不可能亲自对实际货物严格检验,故信用证属于纯单据业务,银行只能通过"严格一致的原则"来保障自身和开证申请人的利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喻微锋  陈志建  
本文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16家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高管与董事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决定均有重要影响,但银行高管对高管薪酬决定几乎有绝对的影响力,最终使得实际支付的银行高管薪酬比均衡的合理水平高24.20%,并且这种不合理程度每年均存在。银行高管薪酬不合理程度也存在异质性,平均而言,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最终支付的高管薪酬比均衡的合理水平高出25.12%,而国有商业银行为22.13%。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喻微锋  陈志建  
本文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16家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高管与董事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决定均有重要影响,但银行高管对高管薪酬决定几乎有绝对的影响力,最终使得实际支付的银行高管薪酬比均衡的合理水平高24.20%,并且这种不合理程度每年均存在。银行高管薪酬不合理程度也存在异质性,平均而言,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最终支付的高管薪酬比均衡的合理水平高出25.12%,而国有商业银行为22.13%。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君阳  徐娜  
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契约的有效性。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上市银行已经建立起基于业绩的高管薪酬制度,上市银行的薪酬体制越来越向市场化激励靠近,但是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高于一般上市公司,主要采取了"高报酬-业绩敏感性"激励机制。对于国有控股银行而言,政府对高管任命的控制权模糊了董事会与高管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实证研究表明,中央或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银行存在高管薪酬管制问题,高管货币化薪酬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形成了"准市场化"的高管激励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勇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对银行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样本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股权集中、银行风险和银行规模也影响了银行高管薪酬的决定;股权集中和银行风险强化了银行高管薪酬与绩效之间的敏感度,而股权制衡则弱化了薪酬绩效敏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鼎  
文章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高管薪酬制度能够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同时,业绩上升和业绩下降时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具有非对性。最后,就完善高管薪酬契约设计和健全治理机制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段军山  黄剑超  
本文基于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1年面板数据,研究银行治理、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治理与银行绩效互为显著正相关;银行绩效与高管薪酬亦互为显著正相关,二者存在"激励相容",且这种"高报酬—好业绩"双向激励机制在非国有性质的商业银行中尤为明显;对更高高管薪酬和绩效水平的银行而言,这种"激励相容"作用显著变弱。通过研究银行治理细分变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后发现,股权结构对绩效存在负作用,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等对银行绩效提升作用不明显,对银行治理和内部制衡机制功能发挥需要给予重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