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6)
- 2023(14977)
- 2022(13085)
- 2021(12391)
- 2020(10440)
- 2019(24152)
- 2018(23719)
- 2017(47003)
- 2016(24818)
- 2015(27717)
- 2014(27475)
- 2013(26789)
- 2012(24277)
- 2011(21587)
- 2010(21111)
- 2009(19193)
- 2008(18584)
- 2007(16012)
- 2006(13656)
- 2005(11769)
- 学科
- 济(94173)
- 经济(94074)
- 管理(71029)
- 业(69730)
- 企(57608)
- 企业(57608)
- 方法(48185)
- 数学(42375)
- 数学方法(41821)
- 中国(25578)
- 财(25237)
- 农(24145)
- 制(23470)
- 银(23295)
- 银行(23148)
- 行(21702)
- 业经(21203)
- 学(19717)
- 地方(17926)
- 融(17639)
- 金融(17636)
- 贸(17094)
- 贸易(17082)
- 务(17074)
- 财务(17003)
- 财务管理(16967)
- 理论(16637)
- 易(16624)
- 企业财务(16105)
- 农业(15903)
- 机构
- 大学(341648)
- 学院(339240)
- 管理(140560)
- 济(133811)
- 经济(130904)
- 理学(122375)
- 理学院(121114)
- 管理学(118902)
- 管理学院(118296)
- 研究(105446)
- 中国(85956)
- 京(70912)
- 科学(65275)
- 财(62714)
- 农(51879)
- 财经(51490)
- 中心(50489)
- 所(50218)
- 业大(50122)
- 江(47666)
- 经(47063)
- 研究所(46257)
- 北京(44061)
- 范(42971)
- 师范(42528)
- 经济学(40940)
- 农业(40764)
- 州(39485)
- 财经大学(38996)
- 院(38923)
- 基金
- 项目(241283)
- 科学(191149)
- 基金(177435)
- 研究(175732)
- 家(153493)
- 国家(152273)
- 科学基金(133022)
- 社会(111309)
- 社会科(105527)
- 社会科学(105501)
- 基金项目(94712)
- 省(93598)
- 自然(87953)
- 自然科(85979)
- 自然科学(85960)
- 自然科学基金(84395)
- 教育(81303)
- 划(78537)
- 资助(73571)
- 编号(71304)
- 成果(55908)
- 部(53504)
- 重点(53418)
- 创(50377)
- 发(50002)
- 课题(47785)
- 创新(46983)
- 科研(46775)
- 教育部(46534)
- 大学(45739)
- 期刊
- 济(135489)
- 经济(135489)
- 研究(99434)
- 中国(58070)
- 学报(52146)
- 管理(49143)
- 科学(48117)
- 财(46798)
- 农(45497)
- 融(41046)
- 金融(41046)
- 大学(40305)
- 学学(38115)
- 教育(34144)
- 农业(30400)
- 技术(29547)
- 财经(24489)
- 业经(22911)
- 经济研究(22044)
- 经(20754)
- 理论(17758)
- 问题(17487)
- 图书(17351)
- 实践(16465)
- 践(16465)
- 科技(16001)
- 技术经济(15977)
- 版(15224)
- 商业(15093)
- 业(14869)
共检索到479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若微 杨军 王雪颖 陈勇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风险传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和上市银行股价高频数据,构建了银行风险沿同业拆借直接渠道和信息溢出间接渠道交叉传染的复杂网络模型,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相较于单一传染渠道,双渠道交叉传染下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损失率更高,即只考虑一种传染渠道会低估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与完全连接网络结构相比,中心-边缘网络结构更加贴合实际,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后一种网络结构中造成的核心资本损失率更高,其风险溢出不容忽视。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风险传染 双渠道 网络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傲琼 刘新宇
传染性渠道和相关性渠道代表了引发系统风险的两种不同机制,这两种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又取决于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本文通过数理模拟方法研究了系统风险发生概率与传染性渠道、相关性渠道以及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的资产收益相关性与系统风险发生概率间关系呈现驼峰形,即降低银行间资产的关联性未必能够降低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传染性渠道的增加会导致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两种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影响随着银行网络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传染渠道 系统风险 金融网络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洲洲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数据,文章综合运用倾向于得到完全型网络的最大熵法和倾向于得到联系稀疏型网络的最小密度法估计同业业务网络,进而应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考察了两类网络中的风险传染问题。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最小密度网络中的风险传染较最大熵网络更为严重;(2)在两类网络中,国有银行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容易受到传染;(3)在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及农商行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当违约损失率较高时股份制银行也会受到传染。文章研究对完善我国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银行同业业务 风险传染 网络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先明 陈楚
影子银行业务关联复合使得其内部风险交叉传染,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危及金融安全。在业务关联的视角下,通过对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等主要影子银行业务交叉运行机制的分析,构建t-Garch-Copula模型对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传染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发现,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形成源于资金交叉复合导致的信用错配、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错配;尽管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总体上可控,但四类主要的影子银行业务均呈现正向的违约相依性;四类影子银行业务间发生风险交叉传染的概率值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先明 陈楚
影子银行业务关联复合使得其内部风险交叉传染,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危及金融安全。在业务关联的视角下,通过对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等主要影子银行业务交叉运行机制的分析,构建t-Garch-Copula模型对影子银行业务的交叉传染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发现,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形成源于资金交叉复合导致的信用错配、期限错配与流动性错配;尽管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总体上可控,但四类主要的影子银行业务均呈现正向的违约相依性;四类影子银行业务间发生风险交叉传染的概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交叉风险损失的程度不一。为此,参与者需要基于对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考量追求收益,而监管者则应审慎把握监管力度,在防控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的同时使其活跃金融要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洋
基于KMV模型和PageRank算法,提出新的测算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的具体方法,并从同业债务违约视角模拟分析了银行间传染风险。研究表明:在每一个年份,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引发传染风险可能性的排名都不相同,呈现出时变属性;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并不突出,说明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倒闭引发传染风险的概率很低;中小商业银行既是传染风险的主要发起者,又是主要承受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几乎不受传染风险的影响,即使银行体系出现大规模传染危机也不会倒闭。此外,即使样本中其他23家商业银行全部倒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本均不会低于监管要求,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能够在传染风险中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基本不会出现倒闭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子丰 周晔
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30家中美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Graphical LASSO算法估计和可视化了中美银行间的高维网络结构关联度,同时运用网络中心性、簇系数、小世界效应指数、网络密度等指标刻画银行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银行间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研究发现:总体上中美银行之间的关联度较弱,系统性风险跨境传染的路径较少;大型银行及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强,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具有较强的信息溢出效应和调节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小世界效应;金融危机或股灾期间,跨国银行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和网络密度会增强,国内银行网络的小世界效应也会略有提升,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路径也随之拓宽。强有力的救助计划或调控政策可以有效抑制,甚至削弱银行网络中的小世界效应,防止系统性风险通过关键节点向其他银行蔓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关键词:
机构关联 网络效应 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先明 谢雨菲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不同主体融资需求的同时,其交叉传染风险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冲击。本文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典型业务形式的解析,认为影子银行在我国更主要的是以"银行影子"的形式而存在,替代或补充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中介职能;由于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内部资金流动交叉融合是其交叉传染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微观关联效应和宏观联动机制助推交叉传染风险在影子银行内部蔓延,并促使其向正规金融体系渗透。基于此,从业务、机构、制度层面,本文提出防范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兵 万阳松
对传染性银行风险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基于信用链接的银行网络中风险传染研究的最新成果。该领域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方面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银行网络中风险传染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从经济物理的角度,通过对银行网络结构和银行主体建模,并用仿真的方法研究银行网络中的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对目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并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银行间市场 银行网络 风险传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大龙 白雪梅
异质的金融网络结构中,危机传染效应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不同。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这三种金融网络中危机传染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构建有向加权的银行间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确定网络中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其次模拟分析两类随机冲击和两类目标冲击下,不同网络结构中风险传染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状况。结果显示:无标度网络面对冲击时的稳定性更高,但当连接最多的银行遭受冲击时,这种网络结构极端脆弱;随机网络面对目标冲击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但面对随机冲击则更加不稳定;金融网络呈现出"稳健而脆弱"的特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枫 廖凯亮 徐金池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方法构造了银行同业间市场的拆借网络,根据真实的统计数据模拟了银行同业业务的资产负债状况,通过破产银行因同业负债无法偿还使关联银行资产受损和因同业资产的索回而使关联银行流动性趋紧的双向风险传染方式,刻画了银行风险传染的基本路径,并采用随机模拟法分析了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复杂网络结构对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同业间市场的风险具有扩散性特征,相对于大银行,小银行更容易因系统性冲击而发生倒闭风险,并将风险传染给大银行;银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弱化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且在银行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风险传染效应趋于稳定;小银行与大银行间的合作程度对银行同业问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传染渠道 网络理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徐丽丽 苗海宾
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流动性风险在同业之间的传染之快、后果之严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视角,构建了基于机构的网络模拟模型(ABNS),研究不同冲击下我国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和后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节点度最高,属于中心节点。第二,中心节点违约的后果尤为严重。第三,市场流动性收紧到阈值时违约机构大规模爆发。第四,组合冲击加深了传染后果,同时为2013年6月"钱荒"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些解释。第五,提出关注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分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传染 ABN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