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8)
2023(2892)
2022(2351)
2021(2269)
2020(2026)
2019(4575)
2018(4393)
2017(8859)
2016(4845)
2015(5438)
2014(5446)
2013(5414)
2012(4965)
2011(4393)
2010(4387)
2009(4215)
2008(4492)
2007(4169)
2006(3683)
2005(3512)
作者
(14440)
(11749)
(11643)
(11146)
(7587)
(5627)
(5567)
(4732)
(4462)
(4310)
(3999)
(3972)
(3953)
(3858)
(3775)
(3725)
(3619)
(3502)
(3404)
(3325)
(3100)
(2787)
(2777)
(2760)
(2718)
(2716)
(2625)
(2552)
(2450)
(2410)
学科
(17252)
银行(17106)
(15774)
(13830)
(12878)
(12867)
经济(12855)
管理(10864)
(10727)
保险(10636)
业务(10460)
(10109)
企业(10109)
(9521)
制度(9515)
(9195)
金融(9195)
银行制(8737)
方法(8146)
数学(7340)
数学方法(7278)
中国(6848)
(5803)
各种(4444)
(4381)
财务(4379)
财务管理(4364)
种类(4274)
类型(4260)
各种类型(4258)
机构
大学(62698)
学院(60987)
中国(27787)
(24575)
经济(23948)
管理(22980)
(20020)
研究(19374)
银行(19125)
理学(18068)
理学院(17878)
(17805)
管理学(17529)
管理学院(17425)
(17096)
(13518)
(13368)
(12833)
财经(12736)
金融(12652)
(11593)
中心(11506)
科学(11366)
农业(10966)
(10674)
(10009)
财经大学(9857)
人民(9837)
国人(9217)
中国人(9182)
基金
项目(36791)
科学(28913)
基金(28763)
(24920)
国家(24730)
研究(24041)
科学基金(21618)
自然(15548)
社会(15244)
自然科(15211)
自然科学(15207)
自然科学基金(14956)
基金项目(14707)
社会科(14439)
社会科学(14434)
(13401)
资助(12937)
(11744)
教育(10812)
编号(8734)
(8184)
重点(8160)
科研(7793)
(7413)
计划(7348)
成果(7243)
教育部(7160)
大学(7106)
创新(7075)
(6946)
期刊
(29964)
金融(29964)
研究(24758)
(24030)
经济(24030)
中国(14647)
(14148)
(11826)
学报(10970)
科学(9296)
大学(8039)
管理(7960)
学学(7894)
财经(6732)
农业(5485)
(5462)
理论(5028)
实践(4734)
(4734)
保险(4299)
(4299)
农村(4219)
(4219)
财会(3971)
会计(3880)
中国金融(3746)
国际(3676)
经济研究(3639)
技术(3517)
农村金融(3516)
共检索到111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商业银行逐渐将表外业务作为其业务转型的重要取向,以提高竞争力。随着巴塞尔协议的演变,风险管理战略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风险偏好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风险战略的核心。鉴于表外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在拓展过程中必须严守风险偏好框架,实证分析也表明以收益、资本和风险为主的风险偏好指标确实能对表外业务产生影响。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在拓展表外业务时,必须对这些指标进行平衡,严格遵守监管机构关于表外业务的监管标准,分阶段推进表外业务创新,这样才能使表外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正仲  
本文从最近国内外金融监管和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出发,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偏好。首先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内在逻辑要求商业银行确定风险偏好;其次,分析了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如何确定的,包括确定风险偏好需要考虑的因素、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偏好的比较、先进银行确定风险偏好的共同点,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研究风险偏好的渐进化路径和相关的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鹏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对欧美来说,主要是围绕证券化推动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些工具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多数不存在。根据央行的定义,中国的影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华茂  
正确认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有了银行就有表外业务,最早的结算与兑换业务就是银行建立的初衷,也是其基本功能。而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一切与交易、信用有关的领域银行往往都会涉足其间。同时,对银行业的监管不断强化,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所需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升,为了保持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扩展与创新表外业务实施监管套利。因此,我们不能对表外业务的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萍  李婷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系数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指标,它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投资决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系数的量化对于银行进行正确的决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系数的设定模型,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旭艳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建立于全行层面的反映了董事会和高管层愿意承受的风险程度的总体观点。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银监会相关指引中清晰地看到,金融监管当局希望银行董事会以及高管层为银行制定风险偏好水平并作为银行总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架构的一部分。合适的风险偏好体现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刘柳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双重效应,即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直接效应)以及表外业务通过强化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间接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复杂性、高杠杆率、低透明度和流动性期限错配风险直接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外业务对利益搜寻效应的强化和对央行沟通和反应函数的改变则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用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步法规避货币政策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本文实证检验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且表外业务确实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本文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异质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凡  
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选择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层面,银行偏好于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因此在信贷资源较为紧张的地区,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会发展得较好,可见长期内银行选择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公司层面,银行偏好于行业中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企业,而企业为了获得信贷资源也会调整其发展策略,倾向于积累固定资产。指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非银行融资渠道,减弱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扭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凡  
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选择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层面,银行偏好于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因此在信贷资源较为紧张的地区,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会发展得较好,可见长期内银行选择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公司层面,银行偏好于行业中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企业,而企业为了获得信贷资源也会调整其发展策略,倾向于积累固定资产。指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非银行融资渠道,减弱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扭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凡  
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选择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层面,银行偏好于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因此在信贷资源较为紧张的地区,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会发展得较好,可见长期内银行选择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公司层面,银行偏好于行业中固定资产比率较高的企业,而企业为了获得信贷资源也会调整其发展策略,倾向于积累固定资产。指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非银行融资渠道,减弱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扭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冲  杜通  刘莉亚  李明辉  
为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与信贷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于2014年开展了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试点工作。本文基于上市银行2010至2016年的微观数据,与银监会公布的行业信贷风险进行匹配,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前述改革如何影响试点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调配。研究发现,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后:(1)试点银行显著降低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2)试点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存在非线性的特征,在调减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最安全行业的贷款,而是增加了风险略高行业的贷款,体现出试点银行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3)进一步将行业划分为"虚"与"实",研究发现试点银行减少了房地产业("虚")、制造业("实")和建筑业("实")贷款,显著增加了金融业("虚")贷款。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监管方面的文献,也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晓冬  章仁俊  
2009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其资产规模、经营性质、历史渊源有怎样的差异,都将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资本冲击的双重考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已经引入国内十多年,以风险偏好为主要内涵的战略规划也已纳入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议程,但它能否经得起检验,是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风险偏好传导的整体失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要真正发挥风险偏好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是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现实意义和一般流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风险偏好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风...
[期刊] 征信  [作者] 彭越  
以征信的视角,通过企业征信立方体数据,对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抚顺市银行业表外业务呈现出的总体状况、融资偏好及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确立科学明晰的风险偏好是引导商业银行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本文着重阐述了风险偏好与银行科学发展的关系以及银行风险偏好的选择,并就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建立以风险偏好为核心的业务经营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昕  
理性风险偏好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警示,商业银行不仅要关注业务快速发展,更要把风险管理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正确平衡"资本、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只有坚持理性的风险偏好,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严守风险底线,才能应对外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