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6)
2023(15104)
2022(12880)
2021(12083)
2020(10677)
2019(24548)
2018(24388)
2017(47795)
2016(25828)
2015(29203)
2014(29285)
2013(28754)
2012(26491)
2011(23664)
2010(23747)
2009(22191)
2008(22044)
2007(19749)
2006(16714)
2005(14951)
作者
(74435)
(62265)
(62015)
(59224)
(39737)
(30031)
(28675)
(24288)
(23592)
(22457)
(21268)
(21060)
(19699)
(19686)
(19494)
(19467)
(18747)
(18486)
(18093)
(17848)
(15510)
(15217)
(15199)
(14195)
(14110)
(14043)
(14040)
(13782)
(12767)
(12298)
学科
(103330)
经济(103225)
管理(74931)
(74919)
(61548)
企业(61548)
方法(56589)
数学(50682)
数学方法(49916)
(29402)
中国(26953)
(25437)
(25132)
(25094)
银行(24948)
(23410)
业经(21119)
(20727)
(20058)
财务(19988)
财务管理(19941)
(19864)
金融(19861)
(19042)
贸易(19028)
企业财务(18972)
(18517)
地方(17926)
理论(17789)
农业(16773)
机构
大学(365060)
学院(363588)
(146065)
管理(144912)
经济(142918)
理学(125073)
理学院(123791)
管理学(121277)
管理学院(120616)
研究(114434)
中国(95888)
(76403)
科学(71162)
(70446)
(61754)
(57302)
中心(56628)
财经(56495)
业大(55300)
(54492)
研究所(52216)
(51403)
农业(49005)
北京(47668)
经济学(45488)
(43858)
(43836)
师范(43298)
财经大学(42498)
经济学院(41407)
基金
项目(247338)
科学(194923)
基金(181818)
研究(174999)
(159124)
国家(157868)
科学基金(136514)
社会(110285)
社会科(104676)
社会科学(104647)
(96323)
基金项目(95530)
自然(91819)
自然科(89793)
自然科学(89768)
自然科学基金(88169)
教育(82729)
(81646)
资助(77422)
编号(70479)
成果(56289)
重点(55696)
(55024)
(51482)
(50744)
科研(48645)
创新(48060)
课题(47806)
教育部(47403)
大学(46555)
期刊
(147112)
经济(147112)
研究(102076)
中国(67682)
学报(58342)
(56502)
(53272)
科学(52675)
管理(51415)
(47563)
金融(47563)
大学(44439)
学学(42005)
教育(34425)
农业(34407)
技术(33946)
财经(27972)
经济研究(24225)
(23764)
业经(23409)
统计(21145)
问题(19335)
(19301)
(19198)
技术经济(18484)
理论(18250)
决策(17400)
(17374)
图书(16712)
实践(16680)
共检索到530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力  刘阳  
本文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了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增长缺口作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两个变量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但是利用不良贷款率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GMM估计方法发现,我国存在着"集中脆弱性"的现象。最后设计交叉变量分析各省不同经济状况对集中度和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影响,发现银行集中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在各个省份是不一样的。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营银行进入市场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稳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薛志宏  黄诗琪  
银行业集中度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有待考察。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运用不仅有效地克服分析银行集中度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而且通过正交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还能够考察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响应路径和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现阶段,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治国  丁日佳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而收入模型是适应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的度量模型。本文建立了一个面板数据收入模型,利用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2002年1季度到2011年1季度的季度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家银行净利润16.67%的波动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深圳发展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高于另外两家银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安  
笔者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与风险的关系,分别选取郝氏指数、勒纳指数来表征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与商业银行市场势力。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7—2015年间国内16家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越高、资产规模越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越小;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势力正在逐步降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会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破产风险。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加深,风险控制能力应该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去行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安  
笔者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与风险的关系,分别选取郝氏指数、勒纳指数来表征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与商业银行市场势力。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7—2015年间国内16家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越高、资产规模越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越小;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势力正在逐步降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会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破产风险。笔者认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加深,风险控制能力应该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去行政化应该加速推进,继续深入市场化运作,最终形成制度完善、市场化运作的商业银行市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邵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在宏微观审慎框架下,商业银行积累资本缓冲以抵御未来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本缓冲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取资本缓冲对上市银行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稳健;资本的外部监管使得资本缓冲对绩效有显著的阻碍作用;银行绩效有显著的亲周期效应;资本监管平抑银行绩效亲周期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旭  
选取18家商业银行2005~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通过设计变量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具有反向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贷款集中度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因此,应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重新定位市场以降低贷款集中度、有效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格  
本文通过选取15家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根据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分类,设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贷款集中度对总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而言,贷款集中度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增加不良贷款率;对于资产较小的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与总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因此应建立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关注中小银行的贷款集中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冀志斌  周先平  董迪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集中度和银行业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银行业稳定性的增强,进一步讲,在经济增长率较低、财政支出较少、社会融资渠道较单一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提高更能增强银行业的稳定性。这一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是,在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方面,应当综合权衡效率和稳定,而不应一味增加银行的数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超  
考虑到渐近单风险因子模型(ASRF)的局限性,监管部门在资本监管二支柱部分特别提出了有关集中度风险的评估要求。本文以非预期损失模型为基础,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有关定义,提出了覆盖地区、行业集中风险、借款人集中风险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集中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并且分析了各类集中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量化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和判断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实际承担的风险大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谭利  苏莉  
基于我国30个省份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模型技术,实证考察了银行集中度、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控制资本流动变量以后,东部和西部地区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性加强,中部地区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变得难以判定,说明资本流动对各地区的银行集中度和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建议改善银行业竞争环境、引导资本流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丹  王磊  
考虑到以往对产融结合效果的研究一般采用公司绩效作为衡量标准,而公司绩效好坏从根本上取决于公司投资效率的高低,并且产融结合的主要作用是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因此,从投资效率的角度研究产融结合的效果能更准确地反映产融结合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通过采用中国沪深两市2009-2014年产融结合的样本实证研究显示:整体上产融结合有助于缓和公司投资不足,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没有发现产融结合助长公司过度投资的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股权集中度存在治理效应也存在控制权私人获利,其对产融结合的公司投资行为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大股东控制权的共享利益与大股东私自榨取公司价值之间的平衡;相对而言,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更有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明   刘璐   陈方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渐成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示剂,防范银行风险溢出已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该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银行特征来看,“双支柱”调控对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的银行的调控效果更显著;从经济周期来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因经济周期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明显高于上行期;从宏观政策工具类别来看,各类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结果不同,使用信贷类宏观审慎工具会使得“双支柱”调控的风险抑制作用失效。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的异质性视角,为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调搭配并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霞  
少数大客户一直因其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得到银行的青睐,特别是对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向这类客户集中成为普遍现象。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贷款集中不但增大了银行的风险,而且还侵蚀了利润。贷款集中行为短期看似乎因大客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使贷款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但实际上最终会导致银行陷入风险和收益被一家或少数几家客户"套牢"的被动地位,加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建林  张红伟  
本文运用CCA模型方法,对2007年一季度到2013年三季度我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救市"刺激、监管政策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自2012年三季度开始我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逐步增大的运行态势,直到2013年三季度并没有发生趋势性的改变,提示应高度重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举措进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