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0)
- 2023(13513)
- 2022(11775)
- 2021(11211)
- 2020(9443)
- 2019(21578)
- 2018(21631)
- 2017(41878)
- 2016(22886)
- 2015(25691)
- 2014(26109)
- 2013(25541)
- 2012(23274)
- 2011(20900)
- 2010(20797)
- 2009(19154)
- 2008(18714)
- 2007(16603)
- 2006(14365)
- 2005(12796)
- 学科
- 济(81446)
- 经济(81344)
- 管理(64272)
- 业(61937)
- 企(50684)
- 企业(50684)
- 方法(39665)
- 数学(34144)
- 数学方法(33735)
- 制(24625)
- 银(24162)
- 银行(24015)
- 中国(23999)
- 财(23479)
- 行(22551)
- 农(21227)
- 学(20943)
- 业经(17958)
- 融(17804)
- 金融(17796)
- 理论(16242)
- 地方(16113)
- 务(15195)
- 财务(15117)
- 财务管理(15085)
- 企业财务(14351)
- 贸(14183)
- 贸易(14173)
- 度(14152)
- 制度(14137)
- 机构
- 大学(318512)
- 学院(315488)
- 管理(124836)
- 济(117912)
- 经济(114945)
- 理学(106970)
- 理学院(105747)
- 研究(105636)
- 管理学(103757)
- 管理学院(103184)
- 中国(86596)
- 京(69039)
- 科学(67971)
- 财(58494)
- 农(55643)
- 所(53696)
- 业大(49723)
- 中心(49514)
- 研究所(49221)
- 江(47007)
- 财经(46450)
- 农业(44085)
- 北京(43741)
- 经(42297)
- 范(40600)
- 师范(40098)
- 州(38970)
- 院(38607)
- 财经大学(34989)
- 经济学(34767)
- 基金
- 项目(218448)
- 科学(169931)
- 基金(157686)
- 研究(156445)
- 家(138570)
- 国家(137424)
- 科学基金(117140)
- 社会(95703)
- 社会科(90483)
- 社会科学(90461)
- 省(85425)
- 基金项目(83862)
- 自然(78698)
- 自然科(76857)
- 自然科学(76834)
- 自然科学基金(75441)
- 划(72667)
- 教育(71896)
- 资助(65980)
- 编号(63650)
- 成果(51942)
- 重点(48600)
- 部(47443)
- 创(45050)
- 发(44950)
- 课题(44107)
- 科研(42352)
- 创新(42031)
- 计划(40702)
- 大学(40409)
- 期刊
- 济(126111)
- 经济(126111)
- 研究(95715)
- 中国(62381)
- 学报(55419)
- 农(49597)
- 科学(48707)
- 管理(44866)
- 财(44516)
- 融(42266)
- 金融(42266)
- 大学(40994)
- 学学(38667)
- 教育(35261)
- 农业(33001)
- 技术(26921)
- 财经(22397)
- 业经(20093)
- 经济研究(19662)
- 经(18863)
- 理论(16985)
- 图书(16831)
- 业(16781)
- 问题(15924)
- 实践(15848)
- 践(15848)
- 科技(15564)
- 版(15398)
- 业大(14324)
- 技术经济(14195)
共检索到469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佳 曹雪锋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交易支付结算体系都与系统性风险相关。机构和市场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已多有论述,但交易支付结算体系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不仅学术界探讨得不多,而且在实践中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可能造成严重的隐患。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经验等多角度论述银行间支付结算体系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银行间支付结算体系 系统性风险 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书华 高宇璇
基于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至2013年5月的日对数收益率,文章构建了各上市商业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相依结构的时变SJC-Copula-GARCH模型,通过对各上市商业银行日对数收益率波动性的GARCH计量,拟合了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时变SJC-Copula联合分布。分析结果证实了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相依结构的动态时变特征,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联合概率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非对称性,但时变的动态相依结构随着时间延展而减弱,非对称的时变相依结构对于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雪 龚飞 刘坤焱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资产价格繁荣和萧条的往复循环,探究资产价格泡沫在系统性风险累积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跨部门视角出发,分别考察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对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在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和2015年3月—2015年6月存在正向股市泡沫,在2012年、2013年底、2015年和2016年以及2022年的多个阶段存在正向或负向房市泡沫。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的存续均会显著提升银行间系统性风险;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和主营业务比率的提高有助于缓解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此外,个体银行的风险贡献和风险敞口受不同类型因素影响:银行的风险溢出度更多地受银行个体特征(如盈利能力)影响,而银行的风险接收度则更多地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如GDP增速、利率、通胀率以及投资占GDP比重)影响。本文研究揭示了资产价格泡沫与系统性风险间的因果关系,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剑男 赵金楼 王世波
银行间市场能够有效地提供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险的传染,并将网络中的每,支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转。文章试图模拟一个银行间市场的网络去研究系统性风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考虑进去。进而调查每家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准备金作为缓冲,去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先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改进了一个银行间市场网络的模拟方法,并将其和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相结合去构建整个银行间市场;再在银行系统触发金融危机来模拟银行间网络的级联失效过程,以此研究如何调整准备金率以保证银行间市场的平稳理政策。,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去掌握最好的系统性风险的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佟孟华 邢秉昆 于洪涛
本文基于信息溢出角度构建中国银行间关联网络,探究银行间风险传递路径特征,并由风险传递效应测度模型实现对银行间风险传递效应的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的银行间关联网络既稳健又脆弱;系统性风险乘数效应产生的关键是风险核心传递中介,而非银行间关联性强弱;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间的直接关联可有效防控中国的银行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冯超 王银
本文在银行间市场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服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清算序列,并运用神经元动态规划进行求解,据此,为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最后贷款人提供优化的救助策略,以最大限度减小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为金融监管部门系统性风险处置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本文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脆弱性银行及传染风险等指标有机结合,提出并度量了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以风险生成银行为起点,以风险承受银行为终点,从微观机构角度刻画了系统性风险在风险生成银行与风险承受银行之间的传染,兼具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及直接面向金融监管实践的优点。本文通过实证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风险和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均与规模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风险生成银行往往是那些遭受外生冲击较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受银行则通常是遭受外生冲击较小、且与风险生成银行持有资产结构类似(高度关联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对系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琳 曹勇
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与系统性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包含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压力在内的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指数能够较好地拟合并解释现实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同时得出结论,银行业发生风险及宏观经济形势下滑将对影子银行体系产生较大风险压力,银行业和影子银行体系对系统性风险压力的影响较为直接。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系统性风险 压力指数 构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君潞 范小云 曹元涛
本文使用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利用矩阵法估算了我国银行系统的双边传染风险,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个银行倒闭及多个银行同时倒闭所引起传染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监管当局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传染 银行间市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军华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所积聚的总体风险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来源之一。银行体系的非核心债务与核心债务的比率能够反映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和银行体系的风险承担情况。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非核心债务和短期债务的顺周期性以及二者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资产负债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非核心债务和短期债务的快速增长,增加了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系统中介链的拉长,系统整体期限错配加剧,系统性风险增加,监管者应采用逆周期的方式运用各种工具来抑制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红忠 赵玉洁 周冬华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公允价值会计被认为是顺周期机制,放大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而广受诟病。本文尝试从正向冲击和逆向冲击角度研究公允价值是否存在放大作用。研究发现两类冲击下系统性风险均存在;公允价值会计作用不对称,逆向冲击下放大了系统性风险,正向冲击下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逆向冲击的作用渠道时发现,市场流动性不足是放大作用的显著原因,银行以公允价值计价的风险敞口和资本充足率对放大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公允价值会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宇
作为金融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脆弱性,这历来都是经济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这里研究的不是单个银行的问题,而是一国整个银行体系的问题,是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表现为整个银行体系风险曾加,贷款回收困难、不良资产增加,甚至出现个别银行挤兑、倒闭、合并等,此状况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为银行体系危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一方面来源于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所特有的高负债结构;另外一方面来源于外部风险的增加,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鄢俊华 罗春蓉 刘轶
本文使用系统性风险β值法度量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以及上市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不仅取决于系统性风险β值,还受到其个体风险值的影响。总体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β值高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和影响也较大。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尽管β值较小,一旦个体风险值急剧增加,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可能超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因此,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既要关注那些系统性风险β值大的银行,也要关注个体风险值可能出现剧烈波动的中小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