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3)
- 2023(7512)
- 2022(6066)
- 2021(5499)
- 2020(4551)
- 2019(10602)
- 2018(9851)
- 2017(20661)
- 2016(10305)
- 2015(11729)
- 2014(11844)
- 2013(11954)
- 2012(11106)
- 2011(10153)
- 2010(10362)
- 2009(10338)
- 2008(9545)
- 2007(8713)
- 2006(7835)
- 2005(7428)
- 学科
- 济(52508)
- 经济(52454)
- 银(33579)
- 业(33550)
- 银行(33434)
- 行(31842)
- 管理(31334)
- 融(30963)
- 金融(30963)
- 企(29058)
- 企业(29058)
- 方法(28729)
- 数学(25941)
- 数学方法(25844)
- 制(19753)
- 中国(19654)
- 财(16018)
- 中国金融(11867)
- 业务(11615)
- 度(11491)
- 制度(11490)
- 务(11446)
- 财务(11432)
- 财务管理(11411)
- 企业财务(11116)
- 农(10696)
- 业经(10579)
- 银行制(10138)
- 贸(10057)
- 贸易(10043)
- 机构
- 大学(154949)
- 学院(152209)
- 济(76255)
- 经济(74901)
- 管理(61826)
- 理学(52459)
- 中国(52178)
- 理学院(52072)
- 管理学(51596)
- 管理学院(51316)
- 研究(46256)
- 财(39967)
- 财经(32154)
- 银(31779)
- 京(30560)
- 银行(30538)
- 经(29377)
- 行(28341)
- 融(27589)
- 经济学(27206)
- 金融(27145)
- 中心(25422)
- 经济学院(24804)
- 财经大学(24623)
- 江(22241)
- 人民(21348)
- 所(21008)
- 科学(20585)
- 国人(19522)
- 中国人(19440)
- 基金
- 项目(92890)
- 科学(75338)
- 基金(72135)
- 研究(70364)
- 家(59716)
- 国家(59230)
- 科学基金(53253)
- 社会(49093)
- 社会科(47048)
- 社会科学(47040)
- 基金项目(37170)
- 省(33617)
- 教育(32605)
- 自然(31967)
- 自然科(31332)
- 自然科学(31324)
- 资助(31178)
- 自然科学基金(30841)
- 划(27743)
- 编号(27001)
- 部(22675)
- 成果(22222)
- 国家社会(21423)
- 教育部(21047)
- 重点(20440)
- 人文(20416)
- 创(20090)
- 发(19416)
- 性(19165)
- 制(19071)
共检索到245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冲 盘宇章
银行间市场是促进还是阻碍了金融稳定?既有研究认为银行间市场作为银行之间相互拆借资金以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制度安排,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效应:通过风险分担促进金融稳定,或者为金融传染扩散提供了渠道。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表明,在异质性流动冲击下,银行间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能够使银行避免清算长期资产带来的损失,从而有效降低了金融传染的可能性。采用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在1935年"白银风潮"期间.有效的银行间市场在维护会融稳定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关键词:
银行间市场 风险分担 金融稳定 白银风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秦 傅东升
交易机制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理论上说,由于做市商具有维持市场稳定有序的义务,所以,通常做市商市场的稳定性较高。本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数据,利用非参数检验和Levene方差检验,实证验证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发现做市商并没有起到降低市场波动的作用,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
做市商 波动性 银行间债券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崔静雯 白湘阳
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沟通已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2005—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稳定沟通在短期内能够创造信息,引导股市收益朝中央银行合意的方向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该影响会逐步减弱;但无论何种期限内,沟通都不能降低股市噪音,反而会加大市场波动。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沟通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结论表明:在短期内沟通能通过信号渠道引导公众预期,而沟通的协调渠道在任何时期内都不能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我国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稳定 沟通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占浩 于维娜 刘希玉
理财产品业绩受市场波动影响加大,有可能与原有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共振、放大银行系统风险。基于此视角,本文将银行理财产品嵌入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模型假定的条件下,考虑理财产品后,风险传染引发的平均损失增加28.76%。(2)如果考虑破产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传染,平均损失进一步增加17.5%。(3)在投资者敏感性、资产非流动性较高时,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救助可以有效抑制风险传染;但冲击较大时,救助则会造成更大范围的风险传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琴 万迪昉 付雷鸣
以2007年1月~2010年6月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政治关联对公司新增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政治关联有利于公司获得更高水平的融资规模,而且这种便利性在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融资中都有体现。不同于以往研究,当以增量法刻画债务期限结构,并以债券种类代表公司新增债务期限时,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公司更可能以短期融资券融资,而不是中期票据。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 债务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如彦 崔海亮
本文利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数据,检验了中国中央银行在应对上一轮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采用利率政策作为信号传导的机制的有效性。解释了作为货币政策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其信号传导机制在某些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原因。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金梅
5月18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外币买卖业务,使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了由本币/外币的结售汇市场和外币/外币的外币买卖市场构成的体系。银行间结售汇市场本月日均成交量上升,日均外汇供应和需求均增加,供大于求日均顺差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稳定。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交易量逐渐增加,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各项服务不断完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金梅
2004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出现回落。外汇供大于求,顺差缩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栋 吴凤丹 庞继英
中国银行间市场架构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交易中心不仅是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也是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这样的一种市场架构,推动了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协调发展,经过十年的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市场架构,高效、协调地发展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把交易中心建设成人民币相关产品的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是当前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刊特别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周巡视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前总裁庞继英。
关键词:
外汇市场 货币市场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霍颖励
银行间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映照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不懈奋斗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安排,紧密围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金融双向开放、高效服务央行履职等重点任务,
关键词:
银行间市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明辉 周边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2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分析净稳定融资比率能否取代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从个体来看,20家上市商业银行在两种指标体系下达标率表现存在巨大差异;(2)从商业银行经营实际来看,两套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对部分银行能得出较为一致的达标率,而对于另外一些银行而言,一致性效果较差;(3)就上市银行整体而言,用净稳定融资比率代替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的效
关键词:
净稳定融资比率 存贷比 流动性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世友
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到底是"集中-稳定"还是"集中-脆弱"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但是通过采用熵值分解指数来刻画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以针对该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答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集中程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我国较高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稳定程度。
关键词:
结构 银行 稳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
完善农地产权是发展农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前提。但是,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产权对熟人间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由此忽视农地流转市场可能面临的转型趋势。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对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不仅会激励非熟人间的流转和提高农地租金,也会激励熟人间的营利性交易,并提高该类交易的农地租金;农地产权对农地交易对象的影响有超过50%的部分可由农地租金解释。由此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助于激励农地流转市场化。在农地流转规模增长乏力的阶段,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应秉持"总量稳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同时,应正确认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可能存在的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