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5)
2023(6048)
2022(4930)
2021(4555)
2020(3719)
2019(8513)
2018(8215)
2017(15436)
2016(8153)
2015(9107)
2014(8676)
2013(8535)
2012(8163)
2011(7235)
2010(7340)
2009(6826)
2008(7112)
2007(6768)
2006(6211)
2005(5360)
作者
(22265)
(18531)
(18312)
(17439)
(12135)
(9007)
(8413)
(7576)
(7086)
(6796)
(6795)
(6432)
(6181)
(5983)
(5958)
(5957)
(5881)
(5610)
(5320)
(4987)
(4746)
(4653)
(4475)
(4374)
(4289)
(4251)
(4232)
(4199)
(3794)
(3754)
学科
(30747)
经济(30733)
管理(25220)
(23011)
(19680)
企业(19680)
(16757)
银行(16612)
(15339)
(13822)
地方(12522)
技术(11243)
中国(10561)
(9979)
金融(9979)
方法(9972)
(9610)
制度(9604)
业务(9465)
(9090)
技术管理(8685)
数学(8519)
数学方法(8472)
银行制(8164)
业经(7731)
(7710)
农业(6064)
环境(5606)
地方经济(5384)
(5354)
机构
学院(103551)
大学(102316)
(41932)
经济(40945)
管理(39904)
中国(36612)
研究(36606)
理学(32329)
理学院(31912)
管理学(31436)
管理学院(31223)
(24738)
(24079)
(22262)
科学(21121)
(20998)
银行(20106)
中心(19451)
(18682)
(17449)
(17116)
(16341)
财经(16198)
研究所(15531)
(14659)
北京(14263)
(14217)
(13875)
(13820)
业大(13732)
基金
项目(66986)
科学(53252)
研究(51583)
基金(46913)
(39862)
国家(39473)
科学基金(34937)
社会(32922)
社会科(31158)
社会科学(31147)
(28539)
基金项目(25270)
教育(22981)
(22641)
自然(21710)
自然科(21126)
自然科学(21122)
自然科学基金(20739)
编号(20635)
资助(18204)
(16967)
成果(16453)
创新(16163)
课题(15841)
重点(15420)
(15378)
(14379)
(14279)
(13117)
国家社会(13091)
期刊
(52203)
经济(52203)
研究(36984)
中国(29855)
(29064)
金融(29064)
(17451)
管理(16738)
(15043)
教育(13893)
科学(12976)
学报(12557)
技术(10417)
大学(9864)
学学(8967)
业经(8658)
农业(8477)
财经(8387)
经济研究(7241)
(7080)
(6429)
论坛(6429)
问题(6166)
图书(6157)
资源(6093)
科技(6080)
(5855)
理论(5676)
农村(5514)
技术经济(5514)
共检索到18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推出短期融资券以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日益成为我国直接融资的主渠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推动江苏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郑葵方   温婉  
<正>2023年资金利率中枢较2022年有所上行,但债券收益率曲线大幅平坦化下行,信用利差全线收窄,等级利差多收窄。展望2024年,预计资金利率中枢将先抑后扬,债券收益率上半年将低位震荡,下半年将震荡上行。高等级信用利差将低位震荡,等级利差分化。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郭济敏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日益凸现,市场急需引入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鉴于市场目前的状况以及利率衍生品自身的特性,作者认为当前在银行间市场引入远期利率协议品种正当其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苏罡  
新券效应与国债品种特征、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均有密切关系。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不仅存在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交易额占比最大的基准国债品种上,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新券效应。但由于投资者行为存在差异,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品种,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短期国债品种。而且,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便于连续交易和信息披露,方便考察新券效应,而银行间国债市场仅能在较短时间内考察新券效应。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中长期国债与国债回购的利差更大,有利于现券回购套利投资,中长期新券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新券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晓艳  杨涛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近两年来取得长足发展 ,已经成为发展融资、优化金融资产结构、贯彻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但市场流动性差已经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为此 ,中央银行适时提出了“在发展中逐渐建立做市商制度 ,以便活跃市场交易”的要求。因此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在银行间债市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做市商制度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锐刚  杨如彦  
金融子市场间系统风险的联动是决定目前监管政策趋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中国银行间债市面向非金融机构开放为例,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分业监管的现状,对两个股市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之间的波动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基于分析结果对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现状做出分析和判断。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潘婉彬  缪柏其  靳韬  
我国的国债市场被人为的分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不同的国债投资主体被限制在不同的国债流通市场进行交易。本文将G ranger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应用于分析同一国债价格和交易量在两个不同市场的关系。对跨市场发行的2002年记账式(十五期)国债在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净价和交易量进行了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对于价格,交易所市场对银行间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而对于交易量,银行间市场对交易所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有利于构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收益率曲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国强  王申  
文章对两因子仿射模型在银行间国债市场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于3-4个月内剩余期限在7年期以下的品种预测误差较小,可信度较高。利用该预测方法,构建了基于极大似然框架的预测效果指标,证实了模型参数的稳定性较好。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又构建了自适应的模型预测误差修正方法,这一方法对于预测期在4个月以上的中短期国债的预测误差修正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淦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务市场发展很快,截至2012年8月末,由中国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银行间债务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3.6万亿的存量余额,占全国直接债务融资规模60%的比重,以及新发行量占当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71%的比重,成为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而得到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近几年安徽省后发居上,银行间债务融资额倍数于江西,而且占直接债务融资的比重超过60%,分析比较两者的差距,从中找出有益借鉴对加快江西的银行间债务融资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健  虞利娟  
流动性是国债市场能够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对流动性检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存在不足,当前期的交易指令流与当期的收益率、前期的收益率与当期交易指令流之间同时存在反向变化关系时,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面临前期市场上卖单增多,当期国债收益率升高,未来市场上卖单又进一步增多的恶性循环状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茂军  李昊  南江霞  王国栋  
用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及其原因。研究表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收益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上升动态特征;在收益溢出效应中银行间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在波动溢出效应中交易所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利率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显著负向影响收益总溢出和波动总溢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论  
本文采用2002~2012年由债券现券双边报价计算出的买卖价差作为衡量流动性的指标。首先,将国债按期限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再依据发行日期分为新券和旧券,文章具体分析了以上六类债券的流动性。其次,采用VAR模型分析了多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现券交易流动性水平与宏观经济走势相背离,且随着债券期限延长,流动性下降;在经济增长时期,短期国债旧券的流动性高于新券。此外,债券违约溢价对各期限债券的流动性有显著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中期和长期债券流动性分别是短/长期、短/中期债券流动性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俐丽  顾金宏  
本文将诱导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债券收益与交易变化量双变量自回归模型,利用银行间国债市场逐笔交易面板数据,对诱导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确实存在流动性黑洞;双边报价商数量对国债收益与交易指令流之间的双向关系产生了正向影响,双边报价商数量较少,市场交易主体多样性不足,是导致市场流动性黑洞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增加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避免流动性黑洞的发生,应该增加市场交易主体的多样性;鼓励多样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增加国债品种的多样性并扩大国债流通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