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6)
2023(8130)
2022(6697)
2021(6308)
2020(5185)
2019(11501)
2018(10805)
2017(21555)
2016(10486)
2015(11519)
2014(10872)
2013(10627)
2012(9693)
2011(8627)
2010(8878)
2009(8798)
2008(7955)
2007(7594)
2006(6885)
2005(6523)
作者
(27576)
(22701)
(22452)
(21314)
(14607)
(10726)
(10164)
(8935)
(8298)
(8205)
(7778)
(7734)
(7265)
(7213)
(7099)
(7089)
(6663)
(6593)
(6551)
(5833)
(5562)
(5483)
(5249)
(5200)
(5162)
(5075)
(5073)
(4909)
(4486)
(4470)
学科
(38823)
(38596)
经济(38566)
管理(35451)
(34982)
企业(34982)
(33638)
银行(33493)
(31894)
(30748)
金融(30748)
(19180)
中国(19122)
方法(16171)
技术(14668)
数学(14109)
数学方法(14046)
(13737)
中国金融(11872)
业务(11699)
技术管理(11625)
(11241)
制度(11240)
业经(10567)
银行制(10188)
(10104)
财务(10090)
财务管理(10075)
企业财务(9780)
(9432)
机构
学院(140017)
大学(139657)
(65903)
经济(64612)
管理(57612)
中国(50312)
理学(48030)
理学院(47660)
管理学(47236)
管理学院(46957)
研究(43417)
(35469)
(31591)
银行(30343)
(28181)
(27788)
财经(27461)
(25941)
金融(25452)
(24992)
中心(24272)
经济学(22054)
(22041)
财经大学(20938)
人民(20112)
科学(20065)
经济学院(19884)
(19763)
(18980)
国人(18239)
基金
项目(86085)
科学(70243)
研究(66945)
基金(64527)
(53764)
国家(53290)
科学基金(48356)
社会(45372)
社会科(43458)
社会科学(43446)
(34089)
基金项目(33679)
教育(29985)
自然(29102)
自然科(28547)
自然科学(28543)
自然科学基金(28118)
(27381)
编号(25691)
资助(25681)
(25567)
创新(22796)
成果(20667)
国家社会(19298)
(19242)
重点(19016)
(18661)
(18455)
课题(17851)
(17762)
期刊
(71117)
经济(71117)
研究(50985)
(50261)
金融(50261)
中国(32179)
(28630)
管理(25352)
科学(15619)
财经(15273)
(15208)
学报(14106)
(12952)
教育(12701)
大学(12082)
经济研究(11962)
技术(11825)
学学(11518)
业经(10571)
理论(9775)
实践(8779)
(8779)
技术经济(8191)
问题(8101)
国际(8074)
中国金融(7906)
科技(7849)
农业(7643)
(7402)
商业(6878)
共检索到238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淦  
相对于股票市场的“金融脱媒”,我国债券市场正逐步壮大。一方面,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改变着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为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也持续地推动着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二者相互促进的效应也影响着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渐进过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念  文庆能  
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交易活跃程度进一步改善。为了突破市场在工具和制度上的瓶颈,2005年央行不断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创新产品和创新制度。本文旨在分析近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动力、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债券市场创新在我国金融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东原  
上海清算所积极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互联互通,为我国债券市场专业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丰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刚性兑付逐步打破以及对外开放举措加速推出,各融资渠道对优质市场主体的争夺加剧、境内外投资者数量和类型显著增加,各方对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债券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迫切需求。金融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云峰  
文章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债券品种的对比,认为美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主要有两类:一是在期限、利率、利息支付、面值及持有期等债券构成要素上直接创新的产品;二是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债权衍生产品。而我国债券市场由于基础产品不健全、体制不顺及市场分割等原因导致无法进一步进行债券类衍生产品的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需要债券市场更多金融创新支持,而债券市场产品创新演进的过程应该首先是满足市场不断加深的需求,其次是逐步使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文章认为债券市场创新的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这是持续进行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穆怀朋  
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是1997年形成的,而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004年以后,在明确了发展思路、方向和路径之后,人民银行积极推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拓创新推动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懈的创新,无疑是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之源。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是在债券产品创新、交易方式创新、衍生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全面展开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凯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具体来说,要从转变目前的监管体制、创造多元化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加强和改进市场中介机构服务这三方面入手,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仲琦  
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组建以来飞速发展,在这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在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市场中异军突起,并占据了重要地位。截至2006年11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已达9.22万亿元,比股票市场多融资2万亿元;2006年1-11月交易量为69.03万亿元,是股票市场的9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建忠  
本章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传统金融市场理论与银行间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作者试图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银行间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实证分析仅局限于银行间现券交易。实证结果显示,银行间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最后,论文引入行为因子,对传统债券定价模型进行修正。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春锋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创新的鼓励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归纳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原则,并从基础产品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做市商及其配套制度创新、发行与结算方式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潜在方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媛媛  杨俊虹  
2005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第一个衍生产品——债券远期的正式推出。该文介绍了债券远期交易推出的背景,以及债券远期的产品框架、制度架构和风险控制与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琴  万迪昉  付雷鸣  
以2007年1月~2010年6月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政治关联对公司新增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政治关联有利于公司获得更高水平的融资规模,而且这种便利性在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融资中都有体现。不同于以往研究,当以增量法刻画债务期限结构,并以债券种类代表公司新增债务期限时,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公司更可能以短期融资券融资,而不是中期票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雪  牛锋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涌现。2013年出现的"钱荒"事件,暴露了同业业务等金融业务创新存在的风险隐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银行间市场的关注。本文基于金融业务创新的视角,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非标"与同业业务等金融业务创新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现状,针对金融业务创新的规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作为其中机构投资者演绎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小金融机构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合格性问题,亦成为现阶段亟待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从提升市场效率、维护投资者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客观需求出发,通过对河南省121家市场成员的调查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及我国资本市场合格投资者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阐述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金融机构投资者合格性的内涵,设计了相应的合格性评判标准并进行实例应用。最后对投资者合格性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禹志强  
入世在即,外资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为期不远,由此将给市场带来激烈的竞争,更将对市场的发展起到深远和积极的影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参与债券市场的运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在转变业务经营思路、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强化创新意识、加强业务合作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能抵御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