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8)
- 2023(14009)
- 2022(12146)
- 2021(11341)
- 2020(9295)
- 2019(21576)
- 2018(21401)
- 2017(41740)
- 2016(22532)
- 2015(25356)
- 2014(25619)
- 2013(25523)
- 2012(23805)
- 2011(21624)
- 2010(21573)
- 2009(19612)
- 2008(19372)
- 2007(17474)
- 2006(15634)
- 2005(14302)
- 学科
- 济(95849)
- 经济(95757)
- 管理(62358)
- 业(60041)
- 企(49031)
- 企业(49031)
- 方法(39745)
- 数学(34270)
- 数学方法(33952)
- 中国(27945)
- 农(25626)
- 地方(24411)
- 银(24259)
- 银行(24112)
- 行(22754)
- 制(22352)
- 财(21535)
- 业经(21498)
- 融(19717)
- 金融(19716)
- 学(19478)
- 贸(16646)
- 贸易(16628)
- 农业(16615)
- 易(16020)
- 理论(14916)
- 环境(14862)
- 和(14679)
- 技术(14405)
- 务(13707)
- 机构
- 大学(321720)
- 学院(319699)
- 济(129948)
- 管理(127109)
- 经济(126986)
- 研究(111627)
- 理学(108205)
- 理学院(106982)
- 管理学(105320)
- 管理学院(104747)
- 中国(90561)
- 京(70434)
- 科学(67440)
- 财(61163)
- 所(56581)
- 农(52697)
- 中心(51216)
- 研究所(51025)
- 江(48390)
- 财经(48216)
- 业大(46196)
- 北京(45530)
- 经(43804)
- 范(42717)
- 师范(42310)
- 农业(41090)
- 院(40234)
- 州(40067)
- 经济学(38500)
- 财经大学(36009)
- 基金
- 项目(211148)
- 科学(165675)
- 研究(156111)
- 基金(152237)
- 家(131833)
- 国家(130678)
- 科学基金(112240)
- 社会(96936)
- 社会科(91906)
- 社会科学(91881)
- 省(82112)
- 基金项目(80858)
- 自然(72874)
- 自然科(71127)
- 自然科学(71114)
- 教育(70829)
- 自然科学基金(69825)
- 划(69247)
- 编号(64457)
- 资助(63394)
- 成果(52427)
- 发(48301)
- 重点(46921)
- 部(46423)
- 课题(44376)
- 创(43667)
- 创新(40681)
- 科研(39983)
- 教育部(39863)
- 项目编号(39564)
- 期刊
- 济(148994)
- 经济(148994)
- 研究(102695)
- 中国(65622)
- 学报(48222)
- 农(48180)
- 管理(47919)
- 科学(45757)
- 融(45258)
- 金融(45258)
- 财(44838)
- 教育(36737)
- 大学(36440)
- 学学(34125)
- 农业(32444)
- 技术(27330)
- 业经(24714)
- 财经(23938)
- 经济研究(23184)
- 经(20259)
- 理论(19711)
- 问题(19039)
- 实践(18217)
- 践(18217)
- 图书(17585)
- 业(16487)
- 技术经济(15733)
- 科技(15018)
- 现代(14967)
- 商业(14641)
共检索到497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鑫
交易机制会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造成影响。本文基于银行阃债券市场的高频数据,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对做市商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发现:存货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对价格发现均有显著影响,而后者的影响更大;交易行为显著正相关,但对价格水平无任何影响;交易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较快。不存在滞后调整。总体来看,《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规定》的出台前后,市场质量无明显改善,这与现行的做市商制度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价格发现 向量自回归 存货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蕾 孟庆斌
本文运用逐笔报价动态调整模型,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报价持续期是影响债券价格波动性与交易信息含量的重要因素。对不同做市商报价的信息份额进行对比发现,总体上外资银行报价的信息含量高于我国银行,而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报价的信息含量高于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蕾 苏畅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交易的734只债券样本,利用做市商双边报价高频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做市商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和外资银行的价格发现贡献度进行客观性评价。实证结果显示,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并不能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能力,其机制设计的优越性在我国现阶段尚未体现;外资银行虽然报价比例较小,但表现出较强的价格发现能力,引入外资银行的战略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整体水平;我国做市商群体,特别是大型银行,存在比较严重的报价信息含量低、对新息冲击识别不足、对报价义务敷衍塞责等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蕾 苏畅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交易的734只债券样本,利用做市商双边报价高频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做市商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和外资银行的价格发现贡献度进行客观性评价。实证结果显示,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并不能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能力,其机制设计的优越性在我国现阶段尚未体现;外资银行虽然报价比例较小,但表现出较强的价格发现能力,引入外资银行的战略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整体水平;我国做市商群体,特别是大型银行,存在比较严重的报价信息含量低、对新息冲击识别不足、对报价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小华 陈琦
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分割状态,本文从重大宏观经济信息公告(包括预期公告及意外公告)的角度运用GARCH扩展模型考察两者对公告的反应差异,结果发现:交易所债券市场吸收重大信息能力较强,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波动呈现非对称性;与国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对重大信息的反馈及吸收能力较低;近几年来两市场对重大信息吸收效率都有所提高。这些分别与交易机制差异、交易品种差异、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市场等有关。最后提出继续打通各市场主体、创新债券品种、加强跨市场监管协作等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思中
本文拟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特点出发 ,分析它的功能演进和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国情探讨下一步市场发展的相关对策 ,以求得银行间债券市场在量的积累上达到质的飞跃 ,推进市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 功能演变 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鲁秀 胡海鸥
引入虚拟变量建构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国债价格差异。主要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债券市场交易对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显著影响;流动性变量对到期收益率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两类市场对流动性风险的补偿系数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 价格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闵晓平 朱强
使用银行间企业债券市场成交数据和报价数据,本文分析了做市商的市场功能。实证研究表明,做市商的报价量与样本期内债券总成交量、交易天数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做市商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供给功能。在价格发现方面,虽然做市商的价格发现能力在逐年增强,但总体上仍然很低。
关键词:
企业债券 银行间 做市商 市场功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汝峰 于鑫
流动性是交易的基本需要。本文以银行间做市商的买卖价差为流动性指标,利用债券交易高频数据,对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市场的周内变化特征和现券流动性影响因素做实证研究。发现:各市场流动性在周内不同交易日差别不大,无周内效应;各类债券既有各自的影响因素,又共同受到价格风险和发行规模的影响,但由于投资者偏好和债券属性等原因,因素的作用方向不同;剔除因素影响后,不同债券的现券买卖价差无显著差异,表明分析中对于影响做市商做市的风险因素考虑较为充分,且做市商行为符合存货模型。
关键词:
流动性 周内效应 方差分析 广义矩估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梅静 吴刘
文章分析了银行间市场含权债实际成交价格的变动规律,介绍了市场实践中常用的定价方法,并对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一般估值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目前市场上含权债的交易价格基本合理,但估值实践中较少利用理论模型,一般参考市价简单处理。含权债定价可以从建立二项式模型开始,逐步改变目前市场定价随意、缺少理论支撑的现状。
关键词:
含权债 估值 二项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碧云 许高庆
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以及信息份额两个模型,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与交易所回购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结果表明:银行间回购市场对于回购交易的价格发现信息贡献程度相较于交易所回购市场所占份额更大,而银行类机构回购交易对于无风险利率发现起主导作用;交易所回购市场利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于我国利率体系,缺少商业银行的参与是造成此种现象的关键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颜炬 石磊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1997年6月16日正式开办的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投资者的债券市场。当时商业银行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导致股价异常波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同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应该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国峰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以场外债券市场为主,为此银行间债券市场应从金融机构间交易的同业市场、以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国债为主的政府信用市场基础上顺应职能的转变进行再定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壮志
文章的目的在于探寻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度起指导作用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首先分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异同,然后说明使用三次样条函数和Svensson模型构建利率期限结构的过程,提出使用国内数据估计Svensson模型参数的算法步骤,并采用2007年3月19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进行拟合,最后对拟合结果和模型的选择做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伟业 于忠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连接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由于做市商的缺位 ,造成了该市场的流动性偏低 ,交易不连续等问题。该文对做市商制度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做市商主体构成进行了探讨 ,并对如何促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