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6)
2023(10519)
2022(9399)
2021(8975)
2020(7496)
2019(17608)
2018(17344)
2017(34807)
2016(18672)
2015(21085)
2014(21324)
2013(21139)
2012(19419)
2011(17436)
2010(17129)
2009(15678)
2008(15506)
2007(13735)
2006(12065)
2005(10769)
作者
(54064)
(44390)
(44110)
(41984)
(28688)
(21361)
(20211)
(17388)
(17211)
(15950)
(15514)
(14884)
(14182)
(14007)
(13826)
(13778)
(13294)
(13053)
(12744)
(12644)
(10921)
(10836)
(10805)
(10112)
(9967)
(9948)
(9869)
(9828)
(8971)
(8605)
学科
(72736)
经济(72655)
管理(53770)
(51422)
(44193)
企业(44193)
方法(36743)
数学(31959)
数学方法(31649)
(21200)
银行(21053)
(19681)
(19641)
(19411)
中国(17891)
(17309)
(15900)
(15897)
金融(15896)
业经(15430)
地方(13739)
(13575)
贸易(13561)
(13299)
财务(13241)
财务管理(13216)
(13119)
企业财务(12616)
理论(12571)
(11780)
机构
大学(266058)
学院(261948)
管理(109245)
(104860)
经济(102469)
理学(94243)
理学院(93275)
管理学(91851)
管理学院(91379)
研究(84746)
中国(71394)
(56705)
科学(51063)
(50347)
(42239)
财经(40700)
(40374)
中心(40002)
研究所(38093)
业大(37864)
(37480)
(37035)
北京(36245)
(32609)
师范(32306)
农业(31611)
(31556)
经济学(31313)
财经大学(30731)
(30425)
基金
项目(178671)
科学(140277)
研究(131042)
基金(130660)
(112710)
国家(111792)
科学基金(96835)
社会(81420)
社会科(77217)
社会科学(77196)
基金项目(69921)
(68213)
自然(64263)
自然科(62757)
自然科学(62746)
自然科学基金(61620)
教育(59665)
(57730)
资助(55002)
编号(53670)
成果(43177)
(40032)
重点(38976)
(36959)
(36736)
课题(35818)
教育部(34634)
创新(34412)
科研(34349)
人文(33949)
期刊
(111275)
经济(111275)
研究(81926)
中国(46243)
(39923)
金融(39923)
学报(39359)
管理(39153)
(37740)
科学(36717)
(35342)
大学(29828)
学学(28057)
教育(25884)
农业(23304)
技术(21108)
财经(20301)
业经(17353)
经济研究(17243)
(17007)
理论(16416)
实践(15285)
(15285)
问题(14320)
图书(13801)
技术经济(12647)
现代(12109)
科技(12065)
(11622)
商业(11355)
共检索到388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锦强  
当前我国信用债市场存在因监管差异导致的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分割,两个市场在投资者结构、托管结算、交易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即便同一发行人如果选择不同的发行场所和债券品种,也会存在不同的发行成本以及二级市场不同的估值水平。通过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总体来看,交易所市场定价低于银行间市场;从同一发行人在两市场分别发行的债券比较来看,交易所市场定价高于银行间市场,且评级越高、差异越大。未来可以从厘清不同市场间法律法规关系、扩大政府信用支持债券跨市场发行规模、强化产品创新和市场流动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支持较低评级信用债市场发展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定价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湛  曹萍  温锦波  
对企业债券概念的界定近年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正在被人们所关注——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从法律地位上看,分属于两个法律法规规范,属于两个不同的债券品种。在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2007年5月30日开始实施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和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分别给"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进行了概念性的定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潘婉彬  缪柏其  靳韬  
我国的国债市场被人为的分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不同的国债投资主体被限制在不同的国债流通市场进行交易。本文将G ranger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应用于分析同一国债价格和交易量在两个不同市场的关系。对跨市场发行的2002年记账式(十五期)国债在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净价和交易量进行了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对于价格,交易所市场对银行间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而对于交易量,银行间市场对交易所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有利于构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收益率曲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东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通过债券价格的波动性体现出来 ,它是指债券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的决定机制。不同组织方式下债券在不同交易场所的波动性不尽相同。本文选用了基点价格值、久期与凸性等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国债价格的波动性进行测度。计量结果表明 ,交易所市场的功能和效率更强一些 ,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国债市场波动性较大、投机性较强等现象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蕾  周爱民  杨晓东  
通过构建交易价格分解模型,将交易机制效率进行量化,构造度量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交易主体和流动性差异;剔除价差中的逆向选择部分,提取成交价格与有效价格的真实偏离,同时将价格波动归结为由债券新息引起的波动和由交易机制摩擦引起的波动两部分。选取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跨市国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逐笔成交高频数据计算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个市场交易机制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交易所债市竞价交易机制价格误差更小,交易机制效率更高;银行间债市较大的报价价差源于做市商的逆向选择风险防范,而做市商机制的真实交易成本与交易所竞价机制相差较小,这种交易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史浩然  曹丹  陈琦  
本文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研究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率曲线三因子与未来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全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经济增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债券市场比交易所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有更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比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更能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且对经济增速的预示作用强于通货膨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裕,梁婷  
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是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市场由于在交易主体、交易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价格和收益率的一定差别。本文以有代表性的2002年15期国债为例,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两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主要是交易所价格领先于银行间价格,交易所价格对银行间价格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茂军  李昊  南江霞  王国栋  
用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及其原因。研究表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收益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上升动态特征;在收益溢出效应中银行间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在波动溢出效应中交易所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利率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显著负向影响收益总溢出和波动总溢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以往文献对两个国债市场信息溢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实证验证了两个市场信息溢出时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同质性,哪种性质占主导取决于新信息的来源。笔者发现当新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内部,两个国债市场会表现出差异性,溢出效应为负向,即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上升预示着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下降。当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外部,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则先表现出同质性,溢出效应为正向;随后差异性占主导,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发生信息负向溢出或资本的流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鑫  龚仰树  
债券市场的首要功能是融资。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本文以企业融资成本为对象,对两市场的融资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银行间市场的显性发行成本低于交易所市场,但发行利率指导、发行垄断导致隐性成本的增加;交易所市场由于投资者资金实力不足造成发行利率水平的偏高,但证券公司自身的择时能力和债券需求的真实性确保了最低的隐性发行成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鲁秀  胡海鸥  
引入虚拟变量建构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国债价格差异。主要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债券市场交易对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显著影响;流动性变量对到期收益率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两类市场对流动性风险的补偿系数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芳秀  王梓溦  
中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二者在发展程度、制度规则、交易主体、债券种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致市场有效性的差别。运用游程检验、单位根检验、方差比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中国总体债券市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别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达到弱式有效水平,但交易所市场的有效性略高于银行间市场。今后应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两个债券市场的统一,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泓  杨之曙  
本文选择同一支债券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5支债券,分别利用VAR模型与Hasbrouck(1995)信息份额模型,实证研究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VAR模型表明,交易所市场在债券价格发现中起领先作用;信息份额模型表明,所有国债交易都是交易所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大。因此,交易所市场在债券的价格发现中起着主要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文胜  翁骋  
本文分别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建立了VAR模型和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经济变量对两个债券市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的上扬会带来两个市场收益率的升高,而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提高则会使债券市场收益率产生反方向变化,并且交易所债券市场对于经济变量的冲击更为敏感,但银行间债券市场受冲击的影响更持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