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2)
2023(12945)
2022(11180)
2021(10573)
2020(8901)
2019(20785)
2018(20519)
2017(40273)
2016(21509)
2015(24332)
2014(24119)
2013(23980)
2012(22208)
2011(19703)
2010(19875)
2009(18496)
2008(17264)
2007(14941)
2006(13405)
2005(11957)
作者
(60100)
(49372)
(49042)
(46688)
(31728)
(23645)
(22617)
(19256)
(19011)
(17809)
(17191)
(16612)
(15688)
(15512)
(15448)
(15045)
(14665)
(14640)
(14176)
(14080)
(12274)
(12010)
(11988)
(11263)
(11126)
(11108)
(11107)
(10991)
(10029)
(9735)
学科
(78347)
经济(78251)
(60453)
管理(59780)
(49268)
企业(49268)
方法(37284)
(34655)
银行(34508)
(32920)
数学(31971)
(31791)
金融(31790)
数学方法(31640)
中国(27576)
(24726)
(23099)
(19758)
业经(18593)
地方(17974)
(16830)
贸易(16813)
(16473)
(16409)
(15297)
财务(15233)
财务管理(15200)
理论(14797)
企业财务(14483)
(14448)
机构
大学(293164)
学院(289340)
管理(118099)
(116182)
经济(113340)
理学(101258)
理学院(100201)
管理学(98696)
管理学院(98170)
研究(94875)
中国(83757)
(62516)
科学(56285)
(56212)
中心(46747)
(46596)
财经(44798)
(44151)
研究所(42347)
(42082)
业大(40912)
(40752)
北京(39863)
(36541)
师范(36207)
(35885)
经济学(35011)
农业(34680)
(34556)
(34444)
基金
项目(197586)
科学(154621)
研究(147083)
基金(143160)
(123251)
国家(122198)
科学基金(105410)
社会(91590)
社会科(86906)
社会科学(86880)
基金项目(76413)
(76082)
自然(68010)
自然科(66444)
自然科学(66433)
教育(66266)
自然科学基金(65239)
(63962)
编号(60999)
资助(59433)
成果(49903)
(43659)
重点(43578)
(41842)
(41310)
课题(40799)
项目编号(38827)
创新(38466)
教育部(37801)
科研(37800)
期刊
(122180)
经济(122180)
研究(90605)
中国(55605)
(53017)
金融(53017)
学报(43031)
(41695)
管理(41468)
科学(39018)
(38767)
大学(32835)
学学(30580)
教育(30094)
农业(25272)
技术(23171)
财经(21476)
经济研究(19317)
图书(19253)
业经(18734)
(18087)
理论(17632)
实践(16514)
(16514)
问题(15585)
国际(13957)
(13422)
科技(13145)
现代(13098)
(12905)
共检索到441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澜飚  彭砚  
全球金融机构逐渐将原先自行承担的业务转交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如何控制业务的风险,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务符合监管的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金融服务外包所带来的风险,进而对世界上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我国制定金融服务外包指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斌彬  
银行服务外包的兴起,改变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运作模式,其在节省银行运营成本、提升银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的风险。为此,各国监管当局都十分关注银行服务外包的风险监管。本文对国际上几个主要国家及地区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安排作了详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监管法规的不足提出若干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进行统一的银行服务外包立法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淑艳  
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金融服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从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与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从金融机构角度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常见业务和风险进行分析,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监管进行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永红  吴江涛  
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监管机构应参考国际监管组织制定的业务外包监管原则,借鉴发达国家监管当局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尽快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业务外包监管的发展,并比较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和部分国际组织的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裕  陈植雄  
文章从国际银行监管的两种模式出发,比较分析这两种监管模式在监管措施上的差异,以求获得有益于中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振兴  
首先,概括描述了银行并表监管区别于单一法人监管的五个主要特点,由此明确界定了并表监管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总结回顾了银行并表监管的国际监管实践,并对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的反思和改革重点进行了说明。再次,以并表监管的国际实践为借鉴,以国内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了我国银行并表监管方式的改进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振兴  
首先,概括描述了银行并表监管区别于单一法人监管的五个主要特点,由此明确界定了并表监管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总结回顾了银行并表监管的国际监管实践,并对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的反思和改革重点进行了说明。再次,以并表监管的国际实践为借鉴,以国内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了我国银行并表监管方式的改进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志国  张俊喜  张春雨  
本文对银行监管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可以将现有的银行监管理论大体归为支持银行监管的公共利益论和质疑银行监管的私利监管论,此外我们发现基于法律不完备视角的银行监管理论支持了银行监管的存在。本文同时指出,由于银行监管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刚刚起步,本文的理论梳理为今后银行监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或者说迫切需要翔实的实证研究对这些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王晓婷  沈沛龙  
金融包容作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新理念,是平衡金融体系安全、效率和公平的标准。以金融包容理念下当前中国银行监管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模型,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末至2014年末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监管标准的变化反而降低了全体样本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安全,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当前急需树立包容性监管理念,以金融包容理念来构建金融监管体系,将提高金融包容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加贫困低收入人群多种金融包容服务为目标,大力发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等机构,并实行监管差异化,加强监管有效性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中央银行风险监管是整个金融监管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央银行风险监管的内涵及手段,提出中央银行在风险监管方面应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型的防范与治理、化解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学波  吴保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蓬勃发展,金融自由化方兴未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原有的银行监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变化,导致银行监管严重失灵,金融危机此起彼伏,由银行监管失灵和安全网措施进而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并造成巨额监管成本。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是辨证统一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银行监管能保证金融创新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凤春  
银行声誉机制是解决监管部门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运用KMRW模型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声誉机制对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