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6)
- 2023(9528)
- 2022(8572)
- 2021(8132)
- 2020(6758)
- 2019(15963)
- 2018(15898)
- 2017(31380)
- 2016(16857)
- 2015(19053)
- 2014(18979)
- 2013(18783)
- 2012(17083)
- 2011(15283)
- 2010(14888)
- 2009(13542)
- 2008(13097)
- 2007(11245)
- 2006(9899)
- 2005(8567)
- 学科
- 济(64328)
- 经济(64258)
- 管理(47872)
- 业(45404)
- 企(38861)
- 企业(38861)
- 方法(33213)
- 数学(28975)
- 数学方法(28681)
- 银(18952)
- 银行(18805)
- 制(17593)
- 行(17529)
- 财(16129)
- 中国(16016)
- 农(15794)
- 业经(14305)
- 学(13956)
- 地方(13062)
- 融(12623)
- 金融(12622)
- 理论(11210)
- 务(10879)
- 财务(10822)
- 财务管理(10807)
- 和(10740)
- 贸(10664)
- 度(10655)
- 贸易(10654)
- 制度(10642)
- 机构
- 大学(234003)
- 学院(231087)
- 管理(97927)
- 济(89689)
- 经济(87641)
- 理学(85272)
- 理学院(84397)
- 管理学(83068)
- 管理学院(82668)
- 研究(73392)
- 中国(59684)
- 京(49649)
- 科学(46083)
- 财(40755)
- 农(36735)
- 所(35855)
- 业大(35110)
- 中心(34327)
- 财经(33564)
- 研究所(33010)
- 江(32302)
- 北京(31245)
- 经(30607)
- 范(29658)
- 师范(29408)
- 农业(29049)
- 州(27411)
- 院(26624)
- 经济学(26317)
- 财经大学(25374)
- 基金
- 项目(164140)
- 科学(129042)
- 研究(120158)
- 基金(119561)
- 家(103242)
- 国家(102408)
- 科学基金(88848)
- 社会(74608)
- 社会科(70755)
- 社会科学(70734)
- 基金项目(64789)
- 省(63952)
- 自然(58932)
- 自然科(57547)
- 自然科学(57537)
- 自然科学基金(56501)
- 教育(54621)
- 划(53683)
- 编号(49363)
- 资助(49291)
- 成果(39013)
- 部(36052)
- 重点(35900)
- 创(34268)
- 发(34052)
- 课题(32885)
- 创新(31877)
- 科研(31516)
- 教育部(31074)
- 项目编号(30897)
共检索到331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支德勤
本文从中国银行重组的现状入手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了银行重组的动力、效率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银行重组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原则,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重组机制,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关键词:
银行业 重组 金融稳定 机制构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正元
加入WTO在即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 ,已成为政府和金融部门近期普遍关注的首要问题。理论界和政府当局提出了诸多应对之策 ,其中提得较多的是依靠政府权力中心的推动来扩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 ,进而提高竞争能力来应对外资银行的强大冲击。笔者以为 ,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业致命冲击不在规模竞争 ,而在体制内部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竞争。靠规模的联合可以抵御外资银行进入时的初始冲击 ,但抗拒不了外资银行的体制优势带来的长期的持续冲击力。因此 ,分步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重组 ,按市场规则塑造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现实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并购重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原有的技术吸收能力产生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结果,对各类商业银行及政策当局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并购重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识予 刘冲
国有银行财务重组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对国有银行财务重组的政策效果缺乏评估。本文用基于双差分估计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国有银行财务重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的研究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2004年开始的国有银行财务重组显著提高了资产质量,改善了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
国有银行 财务重组 政策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继红 岐麟
问题银行的救助重组制度,对于保护存款人及公共利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问题银行重组更倚重国家公共资金的救助,其实际效果只是延缓了危机的爆发,而非彻底根除化解风险,直接导致内耗增加、处置成本攀升。本文对以股东、债权人为代表的私主体救助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问题银行救助制度之中国模式的构建思路,以期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帆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并在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跨国金融机构,短短十几年间,苏格兰皇家银行经历了从飞跃到坍塌继而重组变革的过山车式巨变。其2008年以来的经营重组和战略转型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经营变革堪称经典案例,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常思勇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客户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如何留住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充分挖掘和利用客户资源,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首要关注的问题。入世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更加深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研究和应用,借助CRM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演变,实现对银行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的重组。本文在展开对商业银行CRM的应用和研究的时候,将CRM放在企业信息化和管理改造的整体框架中进行分析、论证和实施。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更深刻地体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是本文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 业务流程重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兴胜 王祺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一个以改制、重组、上市为重心的蜂聚性的体制创新阶段,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构建股份制框架下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三项核心工作,已上市银行改制重组的不同模式则是可贵的借鉴材料。本文选取我国境内上市的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改制重组的案例,梳理、比较和分析它们在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公司治理构建方面的不同做法,并结合各行改制重组的特殊性探讨了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旨在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重组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由于文章较长,将分两期刊发。本期是该文章的第一部分:上市银行财务重组方式的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兴胜 王祺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一个以改制、重组、上市为重心的蜂聚性的体制创新阶段,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构建股份制框架下的公司治理体系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三项核心工作,已上市银行改制重组的不同模式则是可贵的借鉴材料。本文选取我国境内上市的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改制重组的案例,梳理、比较和分析它们在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和公司治理构建方面的不同做法,并结合各行改制重组的特殊性探讨了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旨在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重组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上期刊发了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期将继续刊发文章的其余内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向力力 李斌
本文首先对银行并购与银行效率的有关研究文献和分析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接着对中国光大银行收购中国投资银行进行实证研究,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光大银行并购前后的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光大银行与其他非并购行相比继续保持其效率优势,而并购后银行效率首先下降然后恢复其有效。最后提出了本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银行并购 银行效率 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