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6)
2023(5882)
2022(4271)
2021(3788)
2020(2990)
2019(6876)
2018(6768)
2017(14146)
2016(7489)
2015(8521)
2014(8828)
2013(8363)
2012(7437)
2011(6681)
2010(6636)
2009(6574)
2008(6640)
2007(6280)
2006(5960)
2005(5862)
作者
(21972)
(17907)
(17905)
(17202)
(11489)
(8430)
(8259)
(7243)
(6661)
(6569)
(6218)
(6205)
(5858)
(5795)
(5752)
(5734)
(5345)
(5299)
(5275)
(4782)
(4626)
(4547)
(4159)
(4139)
(4127)
(4120)
(4074)
(3998)
(3683)
(3602)
学科
(32822)
经济(32799)
(18869)
管理(18660)
(16960)
银行(16814)
(15551)
(14590)
企业(14590)
(14409)
方法(12891)
数学(11590)
数学方法(11546)
中国(11328)
(10857)
金融(10856)
业务(9405)
(9323)
(9215)
制度(9214)
银行制(8133)
业经(7973)
(6411)
(6382)
农业(5863)
地方(5863)
(5708)
贸易(5699)
(5520)
(5271)
机构
大学(107705)
学院(106125)
(49696)
经济(48655)
管理(40160)
中国(39225)
研究(36996)
理学(32819)
理学院(32536)
管理学(32079)
管理学院(31892)
(24914)
(23713)
(23171)
银行(22741)
(21100)
财经(19682)
中心(19147)
科学(18812)
(18596)
(18204)
(17999)
(17938)
经济学(16920)
(16080)
研究所(16004)
金融(15815)
经济学院(15253)
财经大学(14936)
北京(14789)
基金
项目(64478)
科学(51680)
基金(48766)
研究(47935)
(41665)
国家(41360)
科学基金(36209)
社会(32505)
社会科(30985)
社会科学(30974)
基金项目(24934)
(23565)
自然(22075)
教育(21753)
自然科(21656)
自然科学(21653)
自然科学基金(21288)
资助(20227)
(19813)
编号(18964)
成果(15371)
(14897)
重点(14368)
国家社会(14293)
(13976)
教育部(13272)
(13031)
课题(12883)
人文(12718)
(12627)
期刊
(57560)
经济(57560)
研究(39869)
(34247)
金融(34247)
中国(23346)
(19087)
(17649)
管理(16220)
科学(14012)
学报(14010)
大学(11395)
财经(11207)
学学(10787)
(9550)
农业(9438)
经济研究(9153)
业经(8977)
教育(8865)
技术(8642)
问题(7840)
理论(7476)
农村(6779)
(6779)
国际(6682)
实践(6673)
(6673)
(6141)
现代(5555)
技术经济(5494)
共检索到183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泽  干春晖  余典范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体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重构的影响。本文发现,银行部门的市场化促进了企业层面的重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不过,银行体制的变化对盈利能力不同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它在推动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的重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同时,加剧了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生产效率的分化,进而激发了产业层面的重组和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产出创造率远远高于产出破坏率,并且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于是,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推动了中国工业部门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工业部门面临产能过剩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清理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银行部门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部门市场化优化了信贷配置,通过减少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了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表现为产业层面僵尸企业比例减少,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产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区分僵尸企业出清的形式发现,相对于大规模退出可能引致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性问题,银行部门市场化更可能通过僵尸企业"复活"这一更为"温和"的方式实现其市场出清。上述作用在政府干预更弱、市场化进程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有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亮  柳建华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弱法律风险和股权高度集中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业务预期违约风险的基本框架。以此为基础,本文考察了我国的银行业改革以及市场化进程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配置信贷资源时,会认真考虑贷款企业的历史财务绩效和代理成本。并且,银行业改革和地区市场化进程都成功促进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商业化。本文的研究为评价银行业改革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一方面,银行在配置其信贷资源时不仅要进一步关注贷款企业的财务绩效;另一方面,也应当致力于促使银行在确立必要报酬率时进一步关注贷款企业的代理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陶雄华  
本文通过构建指数量化测度了1979—2009年中国银行部门市场化进程,剖析了其历程特征。中国银行部门市场化经历了五大阶段的曲折演进,2009年的市场化程度为66%;年度进程的平缓性、阶段进程的波动性赋予了市场化进程总体渐进、局部激进的悖论特征。1997年以来,我国银行部门市场化进程遵循的基本次序是利率、信贷市场化领先,外资银行准入和业务自由度其次,产权多元化略显滞后。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罗彩云  傅晓初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带给商业银行更强的趋利性 ,使银行信贷资金趋向经济发达地区配置 ,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在信贷融资可得性方面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 ,市场化较强、趋利性较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对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更多信贷资金 ,信贷资金配置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显示出正相关性 ;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金配置未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导向 ,但其资金配置也不断优化 ,对不同区域的信贷资金配置产生一定影响。总的来说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促使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永球  陈仲常  陈永丽  
尽管政府取消了对银行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改成了对银行的贷款进行窗口指导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对信贷资金的分配仍然有十分强大的控制权。为了考察当前我国信贷市场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本文以最近五年的宏观金融统计数据,采用了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验证了我国贷款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结论表明,当前我国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非市场因素在影响信贷资金的分配中仍占主导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蔚华  
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金融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远较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要得多,因此,金融体制如何尽快地从旧的体制下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总体特征去实现自身的改革,其意义远不限于金融体改本身。一、市场经济下的金融必然是市场金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承明  张建军  
本文依据Stiglitz&Weiss的信贷配给理论,构建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信贷配给影响农业信贷配置效率的分析框架,采用Markov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下,农业信贷配给导致信贷配置效率区间状态转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贷需要根据经济所处区间采取差异化的利率政策,并通过信贷与保险互联机制分担信贷风险、降低信贷利率,这有利于改善农户信贷配给,提高农业信贷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灿  刘子宁  李栋  
本文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有两种效应,利差效应倾向于降低表内业务利润,而由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所产生的再配置效应则倾向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利用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本文证实了在中国再配置效应可能大于利差效应,因而利率市场化有可能提升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文涛  张朋  
本文基于默顿(Merton)期权定价公式,创新性地构建政府隐性担保指标,并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剖析政府隐性担保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隐性担保提升了信贷数量配置效率以及信贷价格配置效率,前者在高盈利企业中更为明显,后者在高盈利、低成长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从纾解企业"融资难"视角看,政府隐性担保掣肘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从改善企业"融资贵"的角度看,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隐性担保可以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据此,在经济遭受负面冲击的时期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随着经济全面复苏以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可逐步弱化政府隐性担保,以使市场在信贷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泽广  刘宇  
本文拓展了新古典资本需求方程的框架,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业投资效率、市场化程度与信贷配置变量的互动机制,并采用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广义矩的实证分析。在中国的体制背景下,伴随着竞争度的加强,企业之间投资的"追随模仿机制"使得企业内生地增加投资,结合信贷机构的结构性过度供给和非均衡分布特征,导致了行业间资金配置效率较低的绩效表现。对此,有必要改善信贷资源的支持机制,优化行业投资的配置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圣  史本山  文忠平  段玉娟  
以商业银行的经营性分支机构为研究对象,用信贷客户综合收益和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确定银行的收益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最优的贷款组合优化配置模型,改进了以往贷款组合模型需要假设收益目标或风险承受度的缺陷。探讨了综合收益RAROC最大化目标下的贷款组合"软约束"市场化管理方法,有效补充了当前商业银行行政色彩浓厚的规模"硬约束"计划管理方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柯丽莉  单克强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攻坚阶段,本文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从而有效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南  黎灵芝  
本文在构建一个跨期的银行资产组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面板VAR方法研究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存款流失、资金成本上升和紧缩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置的动态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紧缩货币政策会显著约束其他上市银行的信贷行为,但对国有上市银行的信贷配置影响不显著;银行间市场资金成本上扬通过"成本—利率"转嫁效应约束银行信贷,而存款资金成本上升则通过"成本—风险"转嫁效应刺激银行扩张信贷。方差分解表明:存款稳定性对国有上市银行信贷变化的贡献远不及资金成本的贡献,而资金成本和存款稳定性对其他上市银行信贷变化的贡献差异不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振华  杨海荣  廖文霞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的业务压力,以科技银行为例,评价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信贷业务。文章在阐述科技银行信贷绩效评价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从财务、信贷效益、客户和内部控制灯方面对科技银行信贷进行绩效评分。为评价科技银行信贷资金局部和总体的绩效水平提供思路,推动科技银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客观评价科技中小企业信贷情况,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信贷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