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2)
- 2023(10533)
- 2022(8122)
- 2021(7346)
- 2020(6138)
- 2019(13914)
- 2018(13759)
- 2017(27616)
- 2016(14628)
- 2015(16340)
- 2014(16603)
- 2013(16176)
- 2012(14504)
- 2011(12616)
- 2010(12930)
- 2009(12527)
- 2008(12820)
- 2007(11955)
- 2006(10823)
- 2005(10580)
- 学科
- 业(75898)
- 企(70935)
- 企业(70935)
- 济(69566)
- 经济(69492)
- 管理(57715)
- 方法(29985)
- 业经(27214)
- 财(24979)
- 农(23044)
- 数学(22240)
- 数学方法(22171)
- 制(21624)
- 银(19784)
- 银行(19638)
- 务(18870)
- 财务(18851)
- 财务管理(18834)
- 行(18308)
- 中国(17983)
- 企业财务(17831)
- 农业(16722)
- 贸(16308)
- 贸易(16296)
- 技术(15991)
- 易(15940)
- 融(13841)
- 金融(13841)
- 策(13668)
- 体(13010)
- 机构
- 学院(213083)
- 大学(207346)
- 济(99288)
- 经济(97599)
- 管理(89163)
- 理学(74792)
- 理学院(74246)
- 管理学(73540)
- 管理学院(73168)
- 研究(63650)
- 中国(63068)
- 财(49591)
- 京(43026)
- 财经(38798)
- 经(35289)
- 江(34903)
- 农(34727)
- 科学(32642)
- 中心(31616)
- 经济学(31288)
- 所(30847)
- 财经大学(28650)
- 经济学院(28445)
- 银(28400)
- 州(27659)
- 银行(27239)
- 研究所(26929)
- 商学(26921)
- 农业(26912)
- 业大(26896)
- 基金
- 项目(128830)
- 科学(104404)
- 研究(97728)
- 基金(96904)
- 家(81243)
- 国家(80486)
- 科学基金(72403)
- 社会(66060)
- 社会科(62956)
- 社会科学(62939)
- 基金项目(50876)
- 省(50212)
- 自然(44765)
- 自然科(43854)
- 自然科学(43847)
- 教育(43575)
- 自然科学基金(43171)
- 划(39873)
- 资助(39501)
- 编号(38773)
- 业(32335)
- 创(30170)
- 成果(29807)
- 部(29326)
- 国家社会(27923)
- 重点(27832)
- 发(27790)
- 创新(27265)
- 制(27026)
- 人文(26300)
- 期刊
- 济(115940)
- 经济(115940)
- 研究(68861)
- 财(42906)
- 中国(41989)
- 融(41698)
- 金融(41698)
- 管理(39364)
- 农(33419)
- 科学(25735)
- 学报(23822)
- 农业(21298)
- 财经(21114)
- 业经(20721)
- 技术(20157)
- 大学(19966)
- 学学(19152)
- 经济研究(18201)
- 经(18155)
- 问题(15531)
- 教育(14226)
- 贸(14103)
- 业(13920)
- 技术经济(13701)
- 国际(13039)
- 世界(12226)
- 现代(11988)
- 财会(11960)
- 商业(11666)
- 理论(11135)
共检索到344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清理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银行部门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部门市场化优化了信贷配置,通过减少信贷支持从而促进了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表现为产业层面僵尸企业比例减少,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产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区分僵尸企业出清的形式发现,相对于大规模退出可能引致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性问题,银行部门市场化更可能通过僵尸企业"复活"这一更为"温和"的方式实现其市场出清。上述作用在政府干预更弱、市场化进程更完善的地区更为有效。
关键词:
银行部门市场化 僵尸企业 信贷配置 退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泽 干春晖 余典范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体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重构的影响。本文发现,银行部门的市场化促进了企业层面的重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不过,银行体制的变化对盈利能力不同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它在推动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的重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同时,加剧了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生产效率的分化,进而激发了产业层面的重组和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产出创造率远远高于产出破坏率,并且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于是,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推动了中国工业部门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工业部门面临产能过剩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
关键词:
银行体制的变化 信贷配置 工业重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祖根
处置"僵尸企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任务。破产重整制度作为公司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弥补破产清算以及破产和解制度的不足,防范大公司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运用破产重整制度处置"僵尸企业",使经营陷入困境但仍然具有一定再生价值的企业起死回生,有助于缓解企业破产清算分配受偿率过低的问题,进而减少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陶雄华
本文通过构建指数量化测度了1979—2009年中国银行部门市场化进程,剖析了其历程特征。中国银行部门市场化经历了五大阶段的曲折演进,2009年的市场化程度为66%;年度进程的平缓性、阶段进程的波动性赋予了市场化进程总体渐进、局部激进的悖论特征。1997年以来,我国银行部门市场化进程遵循的基本次序是利率、信贷市场化领先,外资银行准入和业务自由度其次,产权多元化略显滞后。
关键词:
银行部门 市场化指数 动态进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亮 柳建华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弱法律风险和股权高度集中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业务预期违约风险的基本框架。以此为基础,本文考察了我国的银行业改革以及市场化进程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配置信贷资源时,会认真考虑贷款企业的历史财务绩效和代理成本。并且,银行业改革和地区市场化进程都成功促进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商业化。本文的研究为评价银行业改革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一方面,银行在配置其信贷资源时不仅要进一步关注贷款企业的财务绩效;另一方面,也应当致力于促使银行在确立必要报酬率时进一步关注贷款企业的代理成本。
关键词:
银行业改革 市场化 信贷资源配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莹
僵尸企业普遍存在于我国传统经济各领域,阻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该文通过主营获得的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符合僵尸企业标准现状,并从政府过度保护与市场竞争力不足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原因。继而,基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供给端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出清僵尸企业具有内在关联性,以及出清僵尸企业面临着人员安置难、资产变现难、清算程序复杂、并购阻力大、历史欠账多等困境。最后提出,依托政府有序引导、资金与政策支持、政府合理退出机制、计划与市场协同配置等路径,实现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罗彩云 傅晓初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带给商业银行更强的趋利性 ,使银行信贷资金趋向经济发达地区配置 ,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在信贷融资可得性方面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 ,市场化较强、趋利性较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对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更多信贷资金 ,信贷资金配置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显示出正相关性 ;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金配置未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导向 ,但其资金配置也不断优化 ,对不同区域的信贷资金配置产生一定影响。总的来说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促使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杰英 褚冬晓 廉永辉
市场竞争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银行信贷对这一竞争机制有重要调节作用。根据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了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市场竞争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宽松的信贷有利于市场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第二,银行信贷调节作用明显,银行信贷与股权治理机制为替代关系,与信息披露、管理层激励机制为互补关系,银行信贷对于市场竞争发挥资本配置作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市场竞争 资本配置效率 银行信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振 王小龙 许敬轩
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是经济去杠杆和去产能的关键。本文从资本品减税的视角出发,利用2004年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这一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值税转型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显著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并且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机制检验显示,增值税转型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降低资产负债率来抑制僵尸企业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增值税转型主要通过促进僵尸企业恢复为正常企业来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对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可以使用税收手段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应千凡 易振华 焦琦斌 游碧芙
利率市场化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和理论模型,比较利率管制、利差管制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本所有者、资本中介者和资本需求者的行为模式,指出利率市场化对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资本中介者的经营效率以及企业的融资结构、企业融资约束的放松都产生了积极正向的效应。"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信贷 企业融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晗 张克菲
本文利用2001—2017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2004年和2013年取消存贷款利率上下限两次外生冲击,从异质性企业融资数量和融资成本两方面考察利率市场化如何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取消贷款利率上下限整体上对全部企业的新增贷款无明显影响,但有利于促进资金由低成长型企业流向高成长型企业。此外,取消贷款利率上下限整体上提高了全部企业的贷款成本,且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显著降低了高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成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承明 张建军
本文依据Stiglitz&Weiss的信贷配给理论,构建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信贷配给影响农业信贷配置效率的分析框架,采用Markov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下,农业信贷配给导致信贷配置效率区间状态转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贷需要根据经济所处区间采取差异化的利率政策,并通过信贷与保险互联机制分担信贷风险、降低信贷利率,这有利于改善农户信贷配给,提高农业信贷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时雨 秦畅
金融科技赋能对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创新增长,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利用上市企业贷款信息和北京大学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驱动效果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高新科技型企业影响更加明显。渠道研究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具有普惠特征,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加信用贷款占比,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银行信息甄别能力,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绩效。因此,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优化信贷配置效率,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瑜 吴玥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不仅会引起银行业的调整,而且更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利用2004年~2007年46719家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从信贷资源配置的角度入手,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企业贷款行为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企业融资环境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对企业的贷款规模有改善作用,但对贷款范围和贷款对象无促进作用,甚至恶化了私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状况。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贷款配置 企业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会霞 陈金明 陈运森
本文从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考察了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银行信贷筛选和定价能力对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2004~2011年期间最新借款公告数据发现:更好的财务业绩、更低的代理成本以及更高的行业商业信用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却并不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银企关系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借款成本显著低于民营企业,企业维持关系的银行数量越多,获得借款的可能性越大,借款金额也越高,却依然不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借款融资成本。对银行类型进行细分后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筛选与风险定价能力要强于其他类型银行。本文结果意味着,尽管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置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