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4)
2023(4955)
2022(3833)
2021(3658)
2020(3110)
2019(7171)
2018(7410)
2017(13699)
2016(7459)
2015(8389)
2014(8358)
2013(7869)
2012(7367)
2011(6528)
2010(6809)
2009(6580)
2008(6774)
2007(6044)
2006(5968)
2005(5893)
作者
(19495)
(15984)
(15743)
(15720)
(10293)
(7591)
(7563)
(6283)
(6024)
(5917)
(5596)
(5589)
(5302)
(5232)
(5152)
(5071)
(4820)
(4666)
(4656)
(4273)
(4214)
(4017)
(3791)
(3787)
(3782)
(3760)
(3755)
(3644)
(3248)
(3123)
学科
(22755)
经济(22700)
(19952)
(19265)
银行(19120)
管理(18930)
(17875)
(16342)
(14825)
企业(14825)
(11849)
制度(11848)
(11616)
金融(11616)
业务(10022)
(9857)
中国(9630)
(8984)
体制(8902)
银行制(8808)
业经(7115)
方法(6613)
(6179)
(5546)
数学(5507)
数学方法(5403)
税收(5351)
(5291)
地方(5091)
教育(4991)
机构
大学(91749)
学院(89488)
(37218)
中国(36982)
经济(36113)
研究(34156)
管理(31951)
(24984)
理学(24743)
理学院(24422)
管理学(24041)
管理学院(23821)
(23025)
银行(22064)
(21037)
(20508)
中心(17913)
(17884)
财经(17217)
科学(17193)
(16913)
(15594)
研究所(14571)
(14333)
人民(14303)
(14229)
北京(14110)
(12967)
(12958)
(12840)
基金
项目(49050)
研究(39671)
科学(38340)
基金(34788)
(29328)
国家(29019)
科学基金(24926)
社会(24663)
社会科(23300)
社会科学(23292)
教育(19060)
(18155)
基金项目(17141)
编号(16891)
成果(16089)
(15514)
资助(14585)
自然(14494)
自然科(14156)
自然科学(14152)
自然科学基金(13913)
课题(12313)
(11445)
(11376)
重点(11299)
项目编号(10850)
(10622)
(10483)
国家社会(10295)
教育部(10220)
期刊
(48258)
经济(48258)
研究(39903)
(31903)
金融(31903)
中国(28716)
(20867)
教育(17182)
管理(14007)
(12949)
学报(11356)
科学(10178)
财经(9544)
大学(9485)
学学(8241)
(8120)
经济研究(7355)
技术(7227)
图书(6884)
理论(6694)
业经(6506)
实践(6120)
(6120)
农村(6093)
(6093)
农业(6048)
问题(5634)
书馆(5540)
图书馆(5540)
(5340)
共检索到178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健康发展是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石。近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全面变革,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日益优化,盈利能力、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银行监管的理念和手段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监管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持续增强。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本实力和盈利排名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楼文龙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有效引导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贷款总额等指标均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5%左右,资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曲洪建  GONG Tao  迟运鹏  
基于2003~2015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资本监管压力通过收入多元化的中介作用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压力能够约束银行风险行为,提高银行稳健性;收入多元化程度越大,银行稳健性越好;收入多元化在资本监管压力影响银行稳健性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提高资本监管压力,能够促使银行拓展收入来源,提高银行稳健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六兵  刘峰  
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稳健性的角度,探讨了贷款方式和企业性质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担保借款对稳健性的需求明显高于信用借款。(2)银行在事后风险控制过程中,信贷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里,信用借款比例越高,企业稳健性越低;在非国有企业里,二者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结合货币政策的变动,研究发现该歧视行为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年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曲洪建  GONG Tao  迟运鹏  
基于20032015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资本监管压力通过收入多元化的中介作用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压力能够约束银行风险行为,提高银行稳健性;收入多元化程度越大,银行稳健性越好;收入多元化在资本监管压力影响银行稳健性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提高资本监管压力,能够促使银行拓展收入来源,提高银行稳健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庄毓敏  张祎  
作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力补充,流动性监管旨在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是中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流动性监管如何发挥审慎监管职能、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成为国内外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出发,挖掘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一方面,流动性监管具有显著的稳定作用,即引入流动性监管要求,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且流动性监管与资本监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银行稳健性的提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显著存在,但流动性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因而有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而且,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抑制效果在区分银行特征、风险类型、经济环境后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丽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的发展历程,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审慎有序、自主坚定"的科学开放政策,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确保外资银行在华安全稳健运行,促进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质量的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盛清才  
依法监管是实现银行业稳健运营的保障。为此,就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创新监管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监管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监管执法;强化监管法纪,完善内外监督。唯如此,才能实现有效监管,实现银行业的稳健运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杰勒德·卡普里奥  胡妍斌  王辰  
本次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特别是越来越多人希望巴塞尔Ⅱ以及其他监管体系能够较少地顺周期。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杰勒德.卡普里奥分析了反周期监管的内在原理。反周期的拨备(或资本)要求是获得顺周期的一个重要途径,西班牙和哥伦比亚是实施反周期拨备的为数不多的国家,虽然实施时间太短而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有限的实践结果显示与预期有差距。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反周期的拨备和资本要求在实际运用中需考虑的具体问题,并为发展中国家降低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艳海  刘洪锋  
金融监管缺失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针对金融市场透明度低和监管强度影响商业银行会计稳健性等问题,本文以2004年至2012年的9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和相关报告为数据来源,验证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会计政策选用相对单一,金融监管政策会较为明显的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稳健性。金融监管当局应于会计政策制定者积极沟通和协调,以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障投资者利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真  彭建刚  黎灵芝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大型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重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严格审慎的监管纠正危机暴露出的这些根本性缺陷,构建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珂  
理论基础和一般实践委托代理理论是影响现代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实践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应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最终产出相联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满足代理人激励兼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琼  
稳健,是公众、监管者对商业银行的期望,也应该是银行自身追求的目标。但是,银行在实际经营中,很容易滑向稳健的反面——激进,以过度承担风险为代价追求短期的利益。为何会这样,怎么才能防止或减轻这个问题,《变革与稳健——银行监管和银行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海  杨利  
基于2004年~2015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管压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大型银行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负向作用明显弱于其他类型银行;市场竞争力对银行业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无明显差异。此外,不同类型银行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交互作用与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交叉作用增加了小型银行的稳健性,却显著降低了大型银行的稳健性。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强化了银行稳健性的动态一致性特征,随着资本监管压力和银行业竞争性的上升,银行稳健性对监管压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