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3)
- 2023(6031)
- 2022(4783)
- 2021(4470)
- 2020(3868)
- 2019(8563)
- 2018(7867)
- 2017(16433)
- 2016(8247)
- 2015(9182)
- 2014(8998)
- 2013(8892)
- 2012(8266)
- 2011(7305)
- 2010(7577)
- 2009(7832)
- 2008(7203)
- 2007(6540)
- 2006(5958)
- 2005(5882)
- 学科
- 银(34179)
- 银行(34034)
- 济(32655)
- 经济(32625)
- 行(32454)
- 融(30915)
- 金融(30915)
- 业(28242)
- 管理(23367)
- 企(22655)
- 企业(22655)
- 中国(19203)
- 制(18528)
- 方法(15557)
- 数学(14239)
- 数学方法(14167)
- 财(13275)
- 业务(12206)
- 中国金融(11970)
- 度(11385)
- 制度(11384)
- 险(10833)
- 保险(10742)
- 务(10400)
- 财务(10387)
- 财务管理(10371)
- 银行制(10355)
- 企业财务(10069)
- 体(7810)
- 地方(7379)
- 机构
- 大学(110377)
- 学院(109558)
- 济(53260)
- 经济(52142)
- 中国(45376)
- 管理(42674)
- 理学(34836)
- 理学院(34588)
- 管理学(34178)
- 管理学院(33988)
- 研究(33190)
- 财(31447)
- 银(31113)
- 银行(29883)
- 行(27802)
- 融(25290)
- 金融(24909)
- 财经(24405)
- 经(22243)
- 京(22073)
- 中心(19962)
- 经济学(19300)
- 人民(19281)
- 财经大学(18837)
- 国人(18006)
- 中国人(17950)
- 经济学院(17659)
- 中国人民(17353)
- 江(16610)
- 所(15069)
- 基金
- 项目(65795)
- 科学(52810)
- 基金(50769)
- 研究(49680)
- 家(41813)
- 国家(41441)
- 科学基金(37188)
- 社会(34774)
- 社会科(33094)
- 社会科学(33085)
- 基金项目(26170)
- 省(24009)
- 自然(22373)
- 资助(22308)
- 教育(22137)
- 自然科(21904)
- 自然科学(21902)
- 自然科学基金(21565)
- 划(19687)
- 编号(19074)
- 成果(15677)
- 部(15471)
- 国家社会(14984)
- 性(14409)
- 教育部(14352)
- 重点(14278)
- 创(14267)
- 人文(14122)
- 融(13965)
- 制(13489)
共检索到188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娇 王擎
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3年的数据分别通过条件在险价值和未定权益法度量了银行溢出风险以及宏观金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涵盖资本约束和各级金融风险的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个体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识别出了四类银行,为监管部门实施差别化监管提供了依据;(2)体现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个体风险与体现银行风险转嫁行为的溢出风险具有替代性,揭示了资本监管政策无法兼顾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目标;(3)宏观金融风险存在加大银行体系风险的反馈机制,但个体银行在资本约束下的自利行为会将其部分消化。本文从资本监管渠道探析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为有效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友传
本文研究了监管资本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与资本调整策略,发现监管压力并不影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对其资本调整策略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银行逼近法定最低资本要求时,主要通过调增附属资本的方式来提高其资本充足水平;而当银行违背监管资本要求时,监管压力对其资本调整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资本监管不一定能达到降低银行风险行为的目的。鉴于统一的监管制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银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局有必要对其实施分类的资本监管,并研究分类监管制裁行动和手段的可行性与适当性。
关键词:
资本监管 监管约束 市场约束 次级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成洁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银行在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与风险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将资本监管压力分为惩罚压力与预警压力,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银行面临惩罚压力,而达到监管要求但与监管要求之差低于其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标准差的银行面临预警压力。研究发现,惩罚压力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均没有显著影响,预警压力显著提高了资本缓冲不足银行的资本比例调整,对风险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补充资本的同时又不放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进一步地,通过对资本补充机制的分析,发现银行较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内源性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资本监管 资本调整 风险调整 资本缓冲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超 刘丽洁 程均丽 钟星星
中国非银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但也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明显的风险外溢效应。基于偏t分布的Garch-Copula-CoVaR方法测度并分析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现,自2016年以来宏观审慎政策有效遏制了影子银行风险,同时降低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进一步,通过构建带有金融加速器机制的DSG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降低杠杆率、违约率和风险溢价,有效缓释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风险冲击,从而降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水平,并有利于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等措施疏通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塞,并引导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中相对安全的行业企业来降低融资风险溢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袁鲲 饶素凡
本文基于15家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2年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了杠杆率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兼顾了杠杆率约束的资本监管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风险水平的逐步下降,银行资本变动与风险水平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标准,监管压力不仅作用于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同样也作用于资本充足性银行,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资本补充能力,向目标资本水平调整的速度更快。本文认为,《巴塞尔协议Ⅲ》关于杠杆率与资本充足性相结合的监管精神强化了金融风险监管,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计量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杠杆率 资本充足率 风险承担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彩 朱博文
本文运用我国2006—2009年34家商业银行的127个面板数据,对资本约束、治理机制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银行的风险主要与银行的治理机制有关、与银行的资本约束无关,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的规模与银行的风险负相关,高管的薪酬与银行风险正相关。银行资本的变动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资本约束 治理机制 风险承担 商业银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沛龙 王晓婷
针对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上研究了逆周期政策工具所带来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信贷扩张期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会使银行的当期风险承担水平增加,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使风险承担降低。而滞后六个月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可以显著降低当期的风险承担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一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敬思 曹国华
本文建立了一个资本约束加强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理论模型,使用2009年至2013年我国53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门限效应,并对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资本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数量约束和资本质量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均存在门限效应。资本数量方面,资本充足率的门限值为11.95%。资本质量方面,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的门限值为69.93%。当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占比低于相应的门限值时,加强资本约束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反之则会增加或不能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此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资本约束 银行风险承担 经济资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辛兵海 刘雪薇
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批发融资市场的市场约束问题。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批发融资市场存在市场约束,银行偿付风险对批发融资成本存在正向影响;第二,不同规模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约束程度不同,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中小银行面临更为严苛的市场约束;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降低机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紧缩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机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本文结论对于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以及银保监会对批发融资市场风险的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监管 风险 激励相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广子
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服务和银行风险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载体,底层技术会从产品、机构、金融生态、间接影响等不同维度对银行服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银行风险的演化特征包括操作风险异化、个人业务风险上升、风险关联性增强、直接风险加大等。针对风险的变化,需要厘清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业务和职责边界,加强对中小银行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的监管,同时改进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要求。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服务 银行风险 金融生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马玥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据,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纳入普惠金融指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普惠金融与银行风险承担间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第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2018年纳入普惠金融指标,可以通过成本渠道降低城商行因发展普惠金融提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商行亦可以通过主动布局金融科技降低其因发展普惠金融而提高的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雪飞
有别于传统信贷需求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路径,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从信贷供给的角度分析基于银行资本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以中国2000—2011年季度数据估计及模拟发现,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升级,银行资本约束上升增大了各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复苏期不宜过早地执行巴塞尔协议III,需分阶段渐进实施资本监管,必要时需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银行注入资本,以减缓这种金融加速器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胜民 何玉洁
笔者基于2008—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方法,探究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银行风险行为的关系,并讨论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协调安排。通过实证得出:(1)宏观金融风险会向银行传染,宏观金融风险上升会导致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主动风险承担上升,但会使经营风险下降;(2)银行经营风险和主动风险承担是宏观金融系统不稳定的原因,经营风险上升会导致宏观金融风险上升,但主动风险承担对宏观金融风险影响不稳定;(3)系统性银行的主动风险承担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比非系统性银行的要高,而非系统性银行的经营风险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比系统性银行的要高。然后笔者又从政策目标安排、风险调控重点和系统重要性对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福 韩雍
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陆续出台各种金融严监管政策。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研究其在严监管背景下的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行为,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联立方程分析框架,基于128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调整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诱发银行在高杠杆经营与高资产风险承担之间相互替代的监管套利行为;严监管政策约束了商业银行的表内信贷风险承担,却导致银行资产组合风险承担上升,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与"非标"或表外资产业务之间相互转换;经济增速换挡与监管标准趋严"叠加"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动机更加明显,增大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稳步推进,短期要加强监管协调,形成"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中长期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金融运行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