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0)
2023(12386)
2022(10391)
2021(9692)
2020(8230)
2019(18664)
2018(18043)
2017(35073)
2016(17933)
2015(20089)
2014(19606)
2013(19173)
2012(17508)
2011(15619)
2010(15259)
2009(14062)
2008(13231)
2007(11257)
2006(9989)
2005(8836)
作者
(48685)
(40807)
(40466)
(38695)
(26026)
(19349)
(18536)
(15875)
(15724)
(14058)
(14010)
(13668)
(12814)
(12742)
(12635)
(12439)
(12148)
(11744)
(11693)
(11368)
(10088)
(9902)
(9588)
(9462)
(9275)
(9258)
(8769)
(8331)
(8141)
(7930)
学科
(92251)
经济(92175)
管理(52553)
(47327)
(40299)
企业(40299)
方法(38123)
数学(34193)
数学方法(33826)
(22781)
银行(22635)
(21504)
(21277)
中国(20362)
(20240)
地方(19891)
(17351)
金融(17350)
(17270)
业经(17165)
(17141)
地方经济(13154)
(13065)
财务(13028)
财务管理(12994)
(12668)
企业财务(12444)
(12075)
贸易(12064)
农业(11898)
机构
大学(251225)
学院(248822)
(115353)
经济(113302)
管理(100373)
理学(86631)
理学院(85785)
管理学(84504)
管理学院(84033)
研究(80932)
中国(69231)
(52814)
(49950)
科学(45173)
财经(42830)
中心(39412)
(39137)
经济学(37926)
(37886)
(35863)
(35350)
研究所(34443)
经济学院(34007)
业大(32713)
财经大学(32392)
北京(30429)
(30005)
师范(29695)
(29037)
(28312)
基金
项目(170366)
科学(137127)
基金(128678)
研究(124272)
(110941)
国家(110079)
科学基金(96998)
社会(84324)
社会科(80187)
社会科学(80171)
基金项目(67903)
(64467)
自然(61566)
自然科(60214)
自然科学(60203)
自然科学基金(59150)
教育(57267)
(53964)
资助(51878)
编号(47659)
(38990)
重点(38141)
成果(37451)
(36471)
国家社会(36370)
(35882)
教育部(34727)
人文(33994)
创新(33571)
科研(32999)
期刊
(122671)
经济(122671)
研究(77666)
中国(42435)
(41875)
(38741)
金融(38741)
管理(37752)
学报(34676)
科学(32996)
(30552)
大学(27647)
学学(26384)
财经(22790)
技术(22148)
经济研究(21390)
(19551)
农业(19113)
教育(18257)
业经(17163)
问题(15580)
技术经济(13519)
理论(12963)
统计(12707)
(11636)
(11592)
实践(11428)
(11428)
商业(10995)
世界(10957)
共检索到371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宪  熊启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如何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缓释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增强银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稳健性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议题。本文对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资本缓冲的调整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全球100个国家170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不具备逆周期调节资本缓冲的行为特征,其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第二,银行资产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下行)周期的提高(降低),是造成资本缓冲呈现亲周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罗贵君  朱滔  
最优资本缓冲的持有或计提,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因而其周期性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1998年至201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和货币当局的逆周期货币政策强化了资本缓冲的逆周期性特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洪建  全克军  孔迪  
为落实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监管要求,巴塞尔委员会成员经济体监管当局需解决系统性风险量化标准不明确、停止积累和释放逆周期资本时机难把握、逆周期资本监管措施缺乏灵活性三大难题。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2014年第四季度首次披露逆周期缓冲资本(简称"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和监管规则,较好解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树生  王文峰  
《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制定逆周期缓冲资本监管框架,并根据需要计提逆周期缓冲资本,以保护银行业免受信贷过度投放导致的潜在损失。本文选取1994~2013年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对逆周期缓冲资本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逆周期缓冲资本机制在中国金融监管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由此,本文提出完善逆周期监管指标体系以及制定逆周期监管政策和工具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崔婕  沈沛龙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2004~2013年季度数据验证信贷/GDP指标是否能运用于中国银行业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结果表明,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指标信贷/GDP比值在样本期内的波动与中国银行业信贷波动情况基本一致,该指标可以充分反映此期间信贷波动的实际情况。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是预测中国银行业危机的有效指标。建立多元化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必须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构建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实行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监管部门的逆周期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银行资本缓冲经济周期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及相关决定性因素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行为,该特征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来源于银行资本金及风险加权资产与经济周期之间显著相关性的共同作用,政府注资、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缓冲的重要外源途径,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确定适度的资本缓冲区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重点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忠生  赵泫珠  
基于《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依据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和宏观经济数据,采用"信贷余额/GDP"指标,计算需要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时期和数量,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对中国银行业的有效性。针对模型与中国国情不符问题,宜将信贷/GOP指标与相关经济指标配合使用,将系统风险变动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注意与宏观政策的配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兰德尔·夸尔斯  宋湘燕  黄珊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结构性的、覆盖整个经济周期的监管标准,以确保金融体系能抵御各种冲击逆周期资本缓冲及金融稳定对于逆周期资本缓冲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它如何促进金融稳定谈起。该方法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结构性的、覆盖整个经济周期的监管标准,以确保金融体系能抵御各种冲击。与危机前的框架相比,银行,尤其是大型、系统性重要银行,如今需要保持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损失吸收资本及其他缓冲资本;压力测试检验大型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本文从银行资本补充能力的视角考察了我国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问题。通过分析我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本文将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归类为资本补充能力强和资本补充能力弱的银行,在此基础上应用2004~2012年16家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和60家城商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两类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而城商行资本缓冲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类银行资本缓冲差异性的原因在于:经济形势越好,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资本占总资产比重越高,而城商行资本占总资产比重越低。此外本文还发现,城商行为提高资本缓冲不得不降低贷款供给,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资本缓冲对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指引》,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正式提出了实施的基本路径。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的关键在于选择有效的识别指标,将资本要求与该指标挂钩。但在我国,由于指标正处于结构性变化之中,数据非平稳,含义不明确。且对于指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尚缺乏完整的周期性数据进行检验,所以指标的可靠性未被证明。本文建议慎用逆周期资本监管,如确实需要实施,可采取先相机抉择,后规则的方案,并在参考信贷余额/GPD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课题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胜邦  
本轮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亲周期效应是指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这种相互强化的互动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虽然亲周期效应是银行体系重要的内在特征,但现行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向前  温博慧  袁铭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微观金融稳定的内涵基础上赋予了新资本协议宏观审慎的外延。本文加入银行风险承担因素,以中国10家代表性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LSTAR模型对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逆周期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影响显著。(2)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资本缓冲行为的状态转换速度随银行规模和国有控股程度的弱化而递减。(3)银行的资本缓冲行为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更敏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卫东  孙广绪  
本文使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2002-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单步系统GMM估计法,研究了经济周期和监管变化对银行资本缓冲、风险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呈现正相关关系。资本监管的变化使得银行资本缓冲呈现出更强的逆周期性;(2)我国银行风险的周期效应不明显,监管变化显著影响银行风险;(3)我国银行绩效的周期效应不明显,资本监管的变化对绩效影响不显著;(4)资本缓冲会显著增加银行的绩效,而其对银行风险影响不明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洪吉  李慧  
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监管资本存在紧密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国际会计准则机构都对贷款减值准备的逆周期计提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改革设想。本文根据国内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国内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以及发现了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时旭辉  宋琳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着力推进监管框架的改革。此次危机带有的典型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各国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也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监管措施。然而,对于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2005—2013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但其在经济上行和下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经济下行时期,这种逆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资本缓冲在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资本缓冲水平较低的银行由于面临一定的压力,确实会抑制其信贷增速的过快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