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0)
2023(18456)
2022(15935)
2021(14812)
2020(12591)
2019(28494)
2018(27872)
2017(54680)
2016(29252)
2015(32299)
2014(31926)
2013(31277)
2012(28485)
2011(25420)
2010(24963)
2009(22728)
2008(22291)
2007(19254)
2006(16386)
2005(14067)
作者
(84675)
(70313)
(69691)
(66390)
(44612)
(34077)
(31748)
(27657)
(26784)
(24925)
(23863)
(23830)
(22171)
(21926)
(21911)
(21909)
(21390)
(21126)
(20180)
(20165)
(17450)
(17312)
(16840)
(16026)
(15888)
(15588)
(15554)
(15375)
(14121)
(14012)
学科
(108182)
经济(108057)
管理(82710)
(81606)
(66844)
企业(66844)
方法(55119)
数学(48650)
数学方法(48042)
(31274)
中国(29559)
(28169)
(25834)
银行(25686)
(25460)
(24357)
(24157)
业经(23927)
(21168)
财务(21096)
财务管理(21059)
(20668)
金融(20666)
(20481)
贸易(20469)
地方(20265)
企业财务(20066)
(19912)
农业(19000)
理论(18325)
机构
大学(405195)
学院(403010)
管理(160417)
(157718)
经济(154403)
理学(139816)
理学院(138280)
管理学(135626)
管理学院(134907)
研究(131440)
中国(104399)
科学(84347)
(84178)
(74645)
(72902)
(65585)
业大(65248)
中心(61608)
财经(60844)
研究所(60601)
农业(58060)
(57071)
(55623)
北京(51991)
(49861)
师范(49207)
经济学(48796)
(47757)
(46830)
财经大学(45996)
基金
项目(288795)
科学(226381)
基金(211728)
研究(202024)
(187539)
国家(186042)
科学基金(159604)
社会(128487)
社会科(121894)
社会科学(121864)
基金项目(112720)
(112265)
自然(107466)
自然科(105035)
自然科学(105003)
自然科学基金(103109)
(95413)
教育(92933)
资助(87471)
编号(79814)
重点(64884)
(63131)
成果(62426)
(60138)
(60005)
科研(56613)
创新(56252)
计划(54594)
课题(54394)
教育部(53942)
期刊
(157119)
经济(157119)
研究(114924)
学报(72063)
中国(70233)
(64148)
科学(62999)
(57211)
管理(55082)
大学(53823)
学学(51503)
(48035)
金融(48035)
农业(42530)
教育(36675)
技术(32232)
财经(29286)
经济研究(26294)
业经(26084)
(25006)
(21795)
问题(20627)
(20591)
科技(20068)
理论(19352)
业大(19099)
技术经济(18146)
实践(17777)
(17777)
统计(17662)
共检索到569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赫国胜  孟楠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是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而银行业过度的期限错配行为则会带来系统性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创新步伐加快,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呈现扩大趋势,流动性问题凸显,风险事件频发。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出发,分析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形成机制,基于同群效应视角,实证研究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有较大意义。结果表明:受外部经济环境、行业同质化经营及最后贷款人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区域性银行间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同时,银行自身及同群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对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类型银行具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银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休亨瑞·乔德里  于东智  
本书介绍了银行业基本的经营艺术,即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介绍关于银行资本、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和市场风险对冲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的角色,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是银行最重要的高级管理层委员会之一。随后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讨论,并对主要的流动性计量指标进行阐述;分析了银行战略和收益,认为银行战略需要将关注点集中于在不同的商业周期阶段中获取可持续性的收益上。最后讨论了监管资本、驱动银行战略的资本可得性和后续处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庆  苏薪茗  
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的变化,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产流动性降低等问题。本文结合"新办法"对流动性风险监管升级作出详细阐述,对于当前我国银行业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保险业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值得重点关注与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OECD国家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现状,然后使用Krishnamurthy等(2016)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指数。接下来,使用IMF统计的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危机数据,分别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logit模型对35个OECD国家的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指数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指数与金融稳定指数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金融危机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该指数会促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增加。该指数平方项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在解释了结论的内在机理和基于中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之后,本文给出了其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隽豪  
美国快速加息形成利率曲线倒挂诱发银行业危机,利率风险管理引起高度关注。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微观视角出发,分别从期限错配程度和利率期限结构分析净息差的变化机理,通过手工采集数据构建微观层面期限错配程度对我国上市银行2015—2022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净息差与期限错配程度呈现相反关系,出现“期限错配之谜”,信用风险承担渠道和主动资产负债管理倾向则是可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对净息差影响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方向相反,本质上与资产负债利率重定价周期错位有关;期限错配程度较高的银行利率风险敏感性更小,并非是其利率风险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结果,反而暴露出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现状;全国性银行相较地方性银行利率风险敏感性也更高,短期“船大难调头”特征明显。为牢牢守住我国金融体系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应当提高跨周期风险管理能力、重视资产质量和资产负债主动管理以及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几年贷款需求结构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影响,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表现和面临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多角度剖析了期限错配的原因,并从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大资产证券化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几年贷款需求结构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影响,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表现和面临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多角度剖析了期限错配的原因,并从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大资产证券化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克保  
由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外汇储备过快增加造成的。解决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外贸政策以及金融市场政策等方面应该协调配合,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谈正达  顾巧明  胡海鸥  
宏观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我国最为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本文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出发,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定量分析了广义货币M2增长的主要来源及其与M2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外汇占款是广义货币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金融危机后外汇占款为国内信贷扩张提供了支持,而国内信贷扩张最终导致广义货币的迅速增长,所以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过多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冬辉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配置的特征研究出发,采用流动性缺口法度量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基于VAR模型分析了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利用协整分析找出期限错配与相关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一步描述了变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哲  邵华明  
本文基于HP滤波法和2007—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使用流动性错配指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测度,应用面板门限模型对其与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大规模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有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而小规模银行相应业务的发展却会导致流动性错配程度加剧。这种效应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小规模银行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的效应强于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而大规模银行的相应效应仅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显著。监管当局既要重视规模效应,又需结合货币政策的状况,还应关注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效应,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政策,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沛龙  樊欢  
政府资产是政府债务顺利偿还的基础,当政府资产低于其负债时,政府债务将面临一定风险,因此基于政府资产负债的视角,本文结合中国实际首先编制了一个简化的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然后,分析了1998—2008年我国政府仅考虑直接债务时的政府债务风险,并且对2009—2010年的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3—2006年因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较小且比较稳定,但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在此期间前后的两次金融危机中都比较大,金融危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显著。研究还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短期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具有明显效果,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磊  许争  杜思佳  
文章度量了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大小。通过构建银行体系流动性错配指数来衡量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剩余水平,并模拟出银行体系流动性错配指数的分布函数,据此计算出在某一流动性错配水平下发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条件概率。结果发现,当前中国银行体系发生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条件概率不大,整体上风险可控。但商业银行资产方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方的融资流动性风险正变得日益复杂,这也造成了银行流动性错配程度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旦流动性错配水平继续下降,就极有可能引发银行体系的系统流动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红玉  高磊  史康帝  
本文采用流动性错配指数(LMI)研究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缓冲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并未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反而通过商业银行逐利特性和形成稳定预期的方式减少了流动性缓冲,从而强化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有必要持有一定的流动性缓冲,并且控制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中的资产质量,避免过度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