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2)
- 2023(12490)
- 2022(10051)
- 2021(9066)
- 2020(7719)
- 2019(17347)
- 2018(17231)
- 2017(33851)
- 2016(18284)
- 2015(20671)
- 2014(20587)
- 2013(20199)
- 2012(18774)
- 2011(16757)
- 2010(16899)
- 2009(16098)
- 2008(16295)
- 2007(14904)
- 2006(13215)
- 2005(12429)
- 学科
- 济(75374)
- 经济(75235)
- 管理(59351)
- 业(57388)
- 企(47155)
- 企业(47155)
- 方法(35556)
- 数学(31695)
- 数学方法(31485)
- 制(28123)
- 财(25610)
- 银(25268)
- 银行(25121)
- 中国(23652)
- 行(23597)
- 农(19348)
- 融(19263)
- 金融(19261)
- 业经(17360)
- 务(16355)
- 财务(16324)
- 财务管理(16275)
- 体(16238)
- 企业财务(15640)
- 度(14959)
- 制度(14954)
- 体制(13719)
- 学(13143)
- 农业(12643)
- 贸(12641)
- 机构
- 大学(264220)
- 学院(259558)
- 济(111785)
- 经济(109467)
- 管理(99793)
- 研究(87598)
- 理学(84269)
- 理学院(83417)
- 管理学(82151)
- 管理学院(81676)
- 中国(78524)
- 财(61376)
- 京(55541)
- 科学(49505)
- 财经(47096)
- 农(44816)
- 所(43894)
- 经(42897)
- 中心(42046)
- 江(41754)
- 研究所(39012)
- 经济学(36592)
- 业大(36455)
- 财经大学(35418)
- 农业(35309)
- 北京(35019)
- 经济学院(33042)
- 州(32673)
- 院(31749)
- 银(30596)
- 基金
- 项目(168181)
- 科学(133571)
- 基金(126161)
- 研究(120763)
- 家(110030)
- 国家(109160)
- 科学基金(94259)
- 社会(80372)
- 社会科(76234)
- 社会科学(76214)
- 基金项目(65409)
- 省(63217)
- 自然(60736)
- 自然科(59334)
- 自然科学(59314)
- 自然科学基金(58369)
- 教育(55969)
- 划(54071)
- 资助(52941)
- 编号(46339)
- 部(39119)
- 成果(38893)
- 重点(38254)
- 制(36088)
- 创(34784)
- 发(34618)
- 国家社会(34421)
- 教育部(34207)
- 课题(32841)
- 创新(32773)
共检索到41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桂霞 巫和懋 魏旭 王勇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两期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当银行将信息不透明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卖给连续统个市场投资者时,风险自留监管的效果。基本模型的分析发现:首先,单一风险自留比例不具有普适性;最优风险自留比例与基础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交易双方的风险态度都密切相关。其次,风险自留监管会降低差资产证券化数量的有效信息含量,从而加剧逆向选择程度;而对于好资产,又存在发信号成本。本文进而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证明,银行的风险态度会影响单一风险自留要求是否能够提高银行监督贷款的激励。因此,在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时,政府应当结合银行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比单一风险自留监管更好地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
风险自留监管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灏
为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的金融风险及相应监管建议,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入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其对单个银行风险水平影响,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其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降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增强风险承担意愿,给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流动性扩张机制,当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下降时,金融市场表现为流动性骤然波动;当外部冲击到来时,次级投资者将先陷入混乱,威胁金融稳定,甚至会传染至整个经济体系。最后,给出相应监管建议。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行为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韩明智 李文泓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稳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有效管理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的各类风险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实施资产证券化,必然能将银行资产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明 张元萍
2007年次贷危机后,为缓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各国监管部门普遍采用了风险自留的监管举措。在梳理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内生逻辑的基础上,对风险自留监管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险自留监管规则在自留内容、主体、方式、比例、反规避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杰 殷培培
本文根据一般表内资产和证券化资产的不同资本要求,给出了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释放的测算方法以及如何预估风险自留比例的效果。进一步,基于国内银行资产证券化项目实际分层、风险自留数据,测算了不同基础资产、不同类型银行监管资本释放的差别,并预估了降低风险自留比例的影响。结论是,降低风险自留比例对促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优化基础资产结构作用有限,但可能有助于促进中小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改善发行主体结构。建议改进风险自留政策的同时,配套出台促进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
风险自留 资产证券化 监管资本 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海霞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银行增强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制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我国于2005年3月21日才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的会计、税收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国开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分析.提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改进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吕凯
2012年,我国监管部门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制定了风险自留规则,要求证券化发起人自留一定比例的最低档资产支持证券。立法者期望该规则能控制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并促进证券化的发展。目前的风险自留规则能否有效落实该立法目的?本文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前的试点项目的经验研究,结合欧盟和美国风险自留规则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风险自留规则进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道德风险 风险自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纪慧松
2008年后欧盟和美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欧洲议会的修订版的资本要求指令(CRD)及其122a条款和美国的《多德一弗兰克法案》第94l章都对风险自留做出了新的规定,并在规则中又设定了复杂的风险自留的豁免条款。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规则及其豁免条款的设定,探讨对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及其豁免的制度设计。文章提出我国在资产证券化中要增加发起自留的灵活性,对一些基础资产质量较高的证券化产品可以部分或全部豁免风险自留,同时强化信息披露。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豁免 规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艳娟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而言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当前发展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通过对一些周转慢、缺乏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实施证券化,银行能够有效地将这类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并及时获取现金,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在不改变负债总额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资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琦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企业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优风险自留比例和相关监管举措,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探索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定价和监管新思路。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国际、国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置的风险自留比例5%警戒线是合理且适度宽松的;企业资产预留比例与基础资产的质量特征呈两边低、中间高的"橄榄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降低企业信贷风险,显著提高收益,增强资产的安全性;通过比对现行的风险自留方式,我们认为L型的风险自留方式更为合理;在对资产进行打包证券化的时候,相关监管机构应聚焦发行机构的风险规避程度及资产的实际变化情况,合理的监管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隋修平 高磊
资产证券化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商业银行创造流动性,并将部分风险转移出表。资产证券化创造的收益影响并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提升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并且通过降低表内流动性缓冲和增加风险贷款提高了其流动性风险,为流动性危机爆发埋下隐患。文章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的运行机制文献梳理,以期形成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的系统全面认识,对商业银行在实践上形成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波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操作复杂、设计精巧的金融创新工具,它的本质和特性非常适合商业银行用于资产经营管理,正确运用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现金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降低资本要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敞口风险,但运作不当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 风险 运作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悦 冯宗宪 倪志凌
文章扩展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模型,分别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及监督努力水平两方面来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若证券化增加了通常情况下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降低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若证券化增加了非常时期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提高银行的监督努力水平。总体而言,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则会增大单个银行的风险。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流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红霞 幸丽霞
信贷资产证券化历经多轮试点逐步走向常态化发展,本文基于监管主导与市场选择的对比视角研究商业银行2005年试点启动以来资产证券化行为动机,发现监管推动是商业银行参与的主导因素,流动性充足是导致商业银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和存款利率逐步放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于融资成本增加下的盈利性动机增强;资本管理监管新办法出台和风险资产自留要求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监管资本套利动机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