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4)
- 2023(15150)
- 2022(12899)
- 2021(11810)
- 2020(10316)
- 2019(23501)
- 2018(22943)
- 2017(44156)
- 2016(24074)
- 2015(26981)
- 2014(26848)
- 2013(26323)
- 2012(24260)
- 2011(21525)
- 2010(21250)
- 2009(19948)
- 2008(19724)
- 2007(17461)
- 2006(14832)
- 2005(13076)
- 学科
- 济(96380)
- 经济(96276)
- 管理(68297)
- 业(66032)
- 企(54548)
- 企业(54548)
- 方法(51688)
- 数学(46679)
- 数学方法(46172)
- 财(26722)
- 农(23925)
- 银(23579)
- 银行(23432)
- 中国(22936)
- 制(22564)
- 行(21977)
- 学(20299)
- 业经(19802)
- 贸(19238)
- 贸易(19230)
- 易(18734)
- 融(18416)
- 金融(18411)
- 务(17931)
- 财务(17887)
- 财务管理(17847)
- 企业财务(16994)
- 农业(16218)
- 地方(16143)
- 技术(14434)
- 机构
- 大学(342283)
- 学院(339991)
- 济(138193)
- 经济(135495)
- 管理(133017)
- 理学(116174)
- 理学院(114946)
- 管理学(112779)
- 管理学院(112183)
- 研究(109867)
- 中国(90312)
- 京(70172)
- 科学(69966)
- 农(66879)
- 财(63304)
- 业大(56543)
- 所(55553)
- 中心(54492)
- 农业(53627)
- 财经(51862)
- 研究所(51113)
- 江(50146)
- 经(47378)
- 经济学(43439)
- 北京(42796)
- 范(40930)
- 师范(40315)
- 州(40009)
- 经济学院(39765)
- 财经大学(39084)
- 基金
- 项目(238462)
- 科学(187347)
- 基金(176152)
- 研究(164168)
- 家(156404)
- 国家(155178)
- 科学基金(133044)
- 社会(105341)
- 社会科(100095)
- 社会科学(100064)
- 基金项目(93630)
- 省(92880)
- 自然(89947)
- 自然科(87980)
- 自然科学(87949)
- 自然科学基金(86413)
- 划(79116)
- 教育(76606)
- 资助(72659)
- 编号(64040)
- 重点(53887)
- 部(52712)
- 成果(50511)
- 创(49763)
- 发(49447)
- 科研(47482)
- 创新(46644)
- 计划(46154)
- 教育部(45035)
- 大学(44579)
- 期刊
- 济(135090)
- 经济(135090)
- 研究(92184)
- 学报(61667)
- 中国(58387)
- 农(58066)
- 科学(52984)
- 财(50165)
- 大学(45749)
- 融(45683)
- 金融(45683)
- 管理(44950)
- 学学(43754)
- 农业(37088)
- 技术(27775)
- 教育(27577)
- 财经(25903)
- 经济研究(22887)
- 经(22042)
- 业经(21695)
- 业(20313)
- 问题(18409)
- 版(17783)
- 统计(17782)
- 理论(17156)
- 策(16349)
- 技术经济(16348)
- 业大(15796)
- 科技(15698)
- 实践(15657)
共检索到484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杰 洪洁瑛
本文运用2001年至2008年50家银行总共207个数据来分析国内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国内银行会根据当年的贷款损耗和上一年度的贷款损失储备来决定本年度的贷款损失拨备量,然而我们并没有得到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与未来不良贷款变动成正比。这说明我国银行可能还是主要根据过去的损失情况而不是根据估计未来可能出现的损失来决定贷款损失拨备的。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国内银行是否应用贷款损失拨备来调整资本比率、平滑收入以及作为显示银行未来经营状况的信号。我们的实证结果印证了前两个假设,但是却没有找到关于信号假设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常柏 邵永同
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对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已有的几种典型的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即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链迁移矩阵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本研究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办兴
本文利用某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资料,运用主成因子分析对贷款样本的LGD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排序。本文结论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LGD的因素依次为企业的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贷款担保方式等因素对LGD的影响都很弱。此外,本文验证了PD和LGD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违约损失率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办兴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因素依次为企业的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经济周期等因素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却很弱。此外,客户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违约损失率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瑞稳 樊平
贷款损失准备(LLP)反映了商业银行现有资产组合中贷款的预期损失,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会对银行财务报表的质量及银行的稳健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对201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计提效率的表现和变动情况,并对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一定的无效性,技术效率呈递减趋势,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LLP计提技术效率优于股份制银行。LLP计提效率主要受银行自身特征因素影响,与宏观经济因素关系不显著。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流动性风险对技术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L...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明东 陈学彬
不健全的拨备规则可能加剧银行的顺周期行为,危机后建立微观反周期机制的途径之一就是改革拨备规则。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动态拨备系统的经验分析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虽不能消除商业银行的顺周期行为,但其较好地解决了拨备的充足性及其"旱涝保收"问题,提高了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缓冲能力。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银行业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风险冲击能力。
关键词:
贷款损失拨备 顺周期 动态拨备规则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有为 王勇 王继娜
以来自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4年16家上市和150家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对经济迅速下滑和商业银行基于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应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济平稳期,在经济迅速下滑的收缩期,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在经济迅速下滑期,相对于非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指导,减轻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应区别对待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差别性的政策,尤其是重点做好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的指导工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有为 王勇 王继娜
以来自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4年16家上市和150家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对经济迅速下滑和商业银行基于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应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济平稳期,在经济迅速下滑的收缩期,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在经济迅速下滑期,相对于非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指导,减轻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应区别对待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差别性的政策,尤其是重点做好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的指导工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丽 徐子蒙
贷款损失准备不仅影响上市银行报告期的利润,而且影响上市银行未来吸收未预计损失的能力。我国现有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计提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合理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银行 贷款 贷款损失准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吴毓龙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嵩然 马德功
结合2003~2013年我国107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经济周期波动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行为特征、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对信贷行为的周期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整体是逆周期的;(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具有逆周期效应,而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是顺周期的;(3)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逆周期效应在经济下行时期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伍伦
本文以2016—2019年我国79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首次实证检验了银行内部审计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银行内部审计治理水平越高,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越低,该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对收益减少型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内部审计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的治理效应在大型银行、上市银行更显著;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内部审计能够替代外部治理机制,对操纵性贷款损失准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丰富了金融与审计领域的交叉研究,为银行监管机构科学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区别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监管效率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天琦 徐晓羽
贷款损失拨备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计提充分与否能影响银行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进而对经济周期的波动产生影响。在当前国内外金融监管当局再次关注金融机构跨经济周期稳健经营问题的背景下,本文总结了国外有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拨备 经济周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文宏 侯梦春
银行贷款损失税收待遇制度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也是银行税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基础与国际比较两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对“何时”及“如何”将贷款损失在税前进行扣除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释,并对比了国际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以期对我国银行业税制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银行 贷款 税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