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3)
- 2023(16395)
- 2022(14188)
- 2021(13526)
- 2020(11248)
- 2019(26242)
- 2018(25479)
- 2017(49814)
- 2016(26497)
- 2015(30011)
- 2014(29502)
- 2013(29012)
- 2012(26578)
- 2011(23762)
- 2010(23332)
- 2009(21626)
- 2008(21098)
- 2007(17966)
- 2006(15638)
- 2005(13849)
- 学科
- 济(106783)
- 经济(106668)
- 管理(77525)
- 业(74001)
- 企(62216)
- 企业(62216)
- 方法(54341)
- 数学(48349)
- 数学方法(47815)
- 财(29583)
- 中国(29113)
- 农(27120)
- 制(24903)
- 银(24103)
- 银行(23956)
- 业经(22687)
- 行(22512)
- 贸(21220)
- 贸易(21205)
- 易(20671)
- 务(20051)
- 财务(19981)
- 财务管理(19941)
- 学(19896)
- 融(19130)
- 金融(19128)
- 企业财务(19025)
- 地方(18537)
- 农业(17988)
- 环境(16270)
- 机构
- 大学(371583)
- 学院(367080)
- 济(154678)
- 经济(151739)
- 管理(150712)
- 理学(131291)
- 理学院(129980)
- 管理学(127908)
- 管理学院(127249)
- 研究(119932)
- 中国(99112)
- 京(78189)
- 财(70948)
- 科学(70404)
- 财经(58223)
- 所(57440)
- 中心(56398)
- 农(55657)
- 经(53404)
- 研究所(52467)
- 业大(51855)
- 江(50629)
- 北京(49326)
- 经济学(48221)
- 范(45830)
- 师范(45428)
- 财经大学(44042)
- 院(43745)
- 经济学院(43733)
- 农业(43612)
- 基金
- 项目(255636)
- 科学(202956)
- 基金(189703)
- 研究(187447)
- 家(164293)
- 国家(163002)
- 科学基金(141725)
- 社会(121057)
- 社会科(114946)
- 社会科学(114916)
- 基金项目(100134)
- 省(95708)
- 自然(91671)
- 自然科(89598)
- 自然科学(89578)
- 自然科学基金(88000)
- 教育(86090)
- 划(81377)
- 资助(79011)
- 编号(75056)
- 成果(59821)
- 部(58101)
- 重点(56523)
- 创(53022)
- 发(52968)
- 国家社会(50879)
- 教育部(50729)
- 课题(50395)
- 创新(49541)
- 人文(49204)
- 期刊
- 济(156583)
- 经济(156583)
- 研究(110781)
- 中国(63814)
- 财(54334)
- 学报(54177)
- 管理(53552)
- 科学(51503)
- 农(49210)
- 融(46757)
- 金融(46757)
- 大学(42523)
- 学学(40123)
- 教育(35257)
- 农业(32554)
- 技术(30832)
- 财经(28678)
- 经济研究(26231)
- 经(24356)
- 业经(23994)
- 问题(20487)
- 理论(18941)
- 贸(17709)
- 技术经济(17406)
- 业(17224)
- 实践(17127)
- 践(17127)
- 图书(16992)
- 统计(16804)
- 科技(16184)
共检索到532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贷款 债权 公司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锋 罗竹凤
现有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表明,政治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6~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贷款方式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会政治背景对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政治背景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董事会有政治背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用借款,且期限也更长;政治背景对中小企业的抵押借款和担保借款的期限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企业采用抵押借款和担保借款的比例更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焯亮
本文选择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假设两方面探究企业信用评级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为解释变量并加入相应的控制变量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信用评级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即随着企业信用评级提高,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成本越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率都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具有解析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用评级 银行贷款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银行持股 银行贷款 过度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玉珍 张心灵
文章从最具约束力的银行贷款融资契约入手,研究银行贷款中的限制条款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经营活动的限制及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银行贷款 限制条款 公司业绩 公司治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勇 黄曼丽 宋敏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倪春晖
本文以2006~2009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银行贷款成本视角,实证检验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具有债务契约功能,银行贷款成本与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但是,政治关联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了隐性担保,降低了会计盈余信息在银行贷款成本决策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本研究将政治关联纳入会计信息披露研究领域,丰富了会计信息债务契约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兴强
通过手工收集中国上市公司半年报自愿审计数据,实证研究了半年报自愿审计对上市公司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以及与此相关的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半年报自愿审计的上市公司下半年新增贷款总额显著更高、平均利率显著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半年报自愿审计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显著向上的盈余管理,且获得银行贷款后显著进行了过度投资。上述结果联合表明,半年报自愿审计的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和操纵的财务报表获得了利率更低与更多的银行贷款,但导致更为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半年报自愿审计市场的独立性堪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红枫 张韦华 张晓
以2001—2011年我国23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对其银行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所有的上市企业而言,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均有助于增强其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但同时具有两种关系反而不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建立政治关联或银行关系均有利于其获得长期贷款,但对短期贷款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政治关联有利于其获得长期借款,银行关系能显著增强其获得短期贷款的能力。
关键词:
政治关联 银行关系 上市公司 银行贷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中华
本文基于2009-2012年中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贷款成本间关系,公司资产规模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贷款成本显著负相关,即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其银行贷款成本越低;公司资产规模对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贷款成本间关系有着显著影响,即公司资产规模越小,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程度越明显。
关键词:
信息披露质量 银行贷款成本 公司资产规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反之亦然;(2)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基于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内控质量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分析发现:相对于内控质量低的企业而言,内控质量高的企业获取银行新增贷款的可能性显著更高;进一步,在金融发展落后的地区,内控质量的提高更能有效增加企业获取新增贷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中国金融发展较落后的制度条件下,提高内控质量是缓解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内控质量 银行贷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玉莲
笔者以2002年~2005年获得非标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各年度银行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以及贷款的自然对数作为银行贷款决策的替代变量,考察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情况下,银行贷款决策更加严格,而国有上市公司没有因此受到明显影响,但持续经营不确定的国有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现象比该类民营上市公司更严重。这说明政治关系、政府干预影响了银行向国有上市公司的贷款决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解陆一
商业银行的信贷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分析银行信贷对微观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其银行贷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都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而获得银行贷款后,国有企业出现明显的投资过度现象,非国有企业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投资现象。本文的结果有助于解释我国大部分国企投资过度,而民企却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原因,并对评估银行扩张信贷政策的实际经济效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银行贷款 产权性质 投资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王璐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理论推演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财务重述做进一步细分(重述形式、重述项目和重述发起者),并检验其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财务重述后,银行会提高贷款利率、减少贷款金额、缩短贷款期限、更可能使用贷款担保;(2)发布财务重述更正公告后,贷款利率更高、贷款担保更可能被使用;(3)涉及核心盈余项目的财务重述,贷款金额更少、贷款担保更可能被使用;(4)由外部被动发起的财务重述,贷款金额更少、贷款期限更短。
关键词:
财务重述 会计信息质量 银行贷款契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