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8)
2023(7198)
2022(6083)
2021(5524)
2020(4676)
2019(10648)
2018(10104)
2017(20343)
2016(10933)
2015(11816)
2014(11455)
2013(11286)
2012(10221)
2011(8828)
2010(8701)
2009(8531)
2008(8682)
2007(7729)
2006(6894)
2005(6280)
作者
(32376)
(26954)
(26770)
(25330)
(17027)
(13119)
(12162)
(10277)
(10265)
(9503)
(9212)
(8892)
(8483)
(8459)
(8397)
(8192)
(8040)
(7980)
(7901)
(7759)
(6781)
(6641)
(6198)
(6080)
(6055)
(6026)
(5999)
(5777)
(5270)
(5185)
学科
(43901)
经济(43851)
(39199)
管理(36854)
(34135)
企业(34135)
方法(24780)
数学(22849)
数学方法(22763)
(18948)
(17859)
银行(17713)
(16464)
(16341)
(15033)
财务(15031)
财务管理(15014)
企业财务(14551)
(11539)
金融(11539)
业务(9751)
(9517)
制度(9512)
(9414)
中国(9301)
(9011)
贸易(9003)
业经(8821)
(8803)
银行制(8238)
机构
大学(154628)
学院(151876)
(68029)
经济(66949)
管理(63158)
理学(55312)
理学院(54843)
管理学(54181)
管理学院(53942)
研究(46806)
中国(45886)
(34010)
(31623)
(30563)
财经(27845)
科学(27041)
(25527)
农业(25407)
业大(25041)
(24038)
中心(23661)
(23367)
银行(23036)
(21664)
经济学(21588)
(21547)
财经大学(21306)
研究所(21266)
经济学院(19873)
商学(19425)
基金
项目(103841)
科学(82494)
基金(80276)
(71532)
国家(70980)
研究(68087)
科学基金(61766)
社会(47131)
社会科(45125)
社会科学(45112)
基金项目(43692)
自然(42552)
自然科(41674)
自然科学(41660)
自然科学基金(41020)
(38748)
(33195)
资助(32701)
教育(30740)
编号(24040)
(23805)
重点(23040)
(22337)
科研(21116)
创新(20953)
教育部(20722)
国家社会(20364)
(20270)
人文(20244)
(20028)
期刊
(64351)
经济(64351)
研究(44946)
(35328)
金融(35328)
(28897)
学报(27453)
(26030)
科学(23576)
中国(23445)
管理(21706)
大学(20471)
学学(20130)
农业(14808)
财经(14711)
(12222)
经济研究(11470)
业经(9514)
国际(9320)
技术(9119)
财会(8901)
问题(8890)
(8546)
(8457)
理论(8199)
技术经济(7680)
(7477)
实践(7385)
(7385)
商业(7320)
共检索到224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解陆一  
商业银行的信贷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分析银行信贷对微观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其银行贷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都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而获得银行贷款后,国有企业出现明显的投资过度现象,非国有企业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投资现象。本文的结果有助于解释我国大部分国企投资过度,而民企却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原因,并对评估银行扩张信贷政策的实际经济效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雪峰  
本文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融资功能,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治理作用。具体表现为,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还是从期限来看均无法抑制过度投资,但均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总体上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进一步从贷款期限分析这种治理作用主要来自短期贷款,而长期贷款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银行贷款对于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控制效应,但是这一控制效应并没有随着我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有所增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效应要强于国有上市公司,而且前者的控制效应会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强,始于2003年的银行业第三阶段的改革,对于两类公司中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都没有起到加强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锋  罗竹凤  
现有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表明,政治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6~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贷款方式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会政治背景对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政治背景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董事会有政治背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用借款,且期限也更长;政治背景对中小企业的抵押借款和担保借款的期限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企业采用抵押借款和担保借款的比例更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红波  余明桂  
本文以1999~2005年深沪所有由独立公司变为集团成员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研究集团化对公司银行贷款和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集团化能提高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担保的概率,可以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贷款期限。进一步的检验发现,集团化会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集团化能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进而增加公司的银行融资便利;控股股东会利用集团化公司的银行融资便利,进行过度投资以最大化自己的控制权私有收益,从而降低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就银监会的信贷政策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银监会有关单一企业和单一集团的差别贷款政策尽管可以降低银行贷款的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超群  江彦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股票市场中的投资不足问题。现行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与外部审计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实际 ,引入一种新的信号机制 :优质公司可借助商业银行贷款并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显示自身类型 ,从而解决投资不足问题。文章通过模型及例证分析了该信号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最优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 :它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 ,与单位信号成本及两类公司单位贷款成本差异负相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张军  叶永卫  
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数据系统考察了银行贷款及其所有制结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贷款显著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同时加剧,而且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贷款上。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承受的债权人监管力度与国有银行贷款显著负相关,但与非国有银行贷款不显著相关。特别地,考虑到银行贷款及其所有制结构与借贷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紧密相关,本文排除了这两个竞争性假说。随后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效应在内外部治理能力弱的企业更为凸显。本文强调,银行贷款及其所有制结构并未发挥有效的外部治理效应,政策制定者需要继续深化银行业市场化结构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祥  
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是文献研究的核心内容,但有关僵尸企业微观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上市僵尸企业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探讨了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特征。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抵押率的关系不显著,僵尸企业资本投资与新增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对抵押物价值不敏感,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促进了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但并未带来有利的投资收益,僵尸企业并未进行高效投资。研究结论为中国僵尸企业对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政策启示意义在于硬化约束、提高投融资效率是治理僵尸企业的重要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水靓  
本文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3年-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公司层面的透明度是否影响了银行贷款契约,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贷款保证方式。研究发现:透明度更高的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的长期贷款,且银行贷款更少的要求抵押担保。但未发现透明度同贷款利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这可能同我国的利率管制制度有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薄澜  王轶英  王书林  
与以往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股权融资中的资本市场动机不同,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间进行债务融资时,无论是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新债的产生都诱发了企业向上调整盈利水平,并且由于公开债券市场的监督效率低于银行的监督效率,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企业盈利操控的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连军  刘星  杨晋渝  
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政治联系以及制度环境差异对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银行贷款对企业价值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影响了银行的放贷决策,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2)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政治联系越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融资便利,构建政治联系是民营企业克服市场制度缺陷的一种非正式替代机制;(3)建立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其背负的银行债务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升,能够发挥一定的债务治理作用,政治联系为企业带来的银行资金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本研究为加深理解政治联系对公司价值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