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9)
2023(9281)
2022(7772)
2021(7112)
2020(5982)
2019(13560)
2018(13118)
2017(26338)
2016(14262)
2015(15427)
2014(15417)
2013(14985)
2012(14105)
2011(12645)
2010(12935)
2009(12535)
2008(12914)
2007(11794)
2006(10577)
2005(10087)
作者
(40499)
(34090)
(33671)
(32424)
(21693)
(16120)
(15311)
(12940)
(12682)
(12345)
(11828)
(11476)
(11103)
(11069)
(11032)
(10491)
(10066)
(10007)
(9951)
(9460)
(8696)
(8422)
(8085)
(7875)
(7851)
(7723)
(7635)
(7210)
(6881)
(6576)
学科
(57936)
经济(57846)
管理(47213)
(43309)
(37853)
企业(37853)
方法(25691)
(24573)
数学(22527)
数学方法(22334)
(21842)
(20853)
银行(20707)
(19338)
(14962)
金融(14959)
中国(14569)
(14275)
财务(14257)
财务管理(14229)
(13933)
企业财务(13743)
(13705)
业经(12916)
(12693)
制度(12686)
体制(12251)
(10790)
业务(10348)
(9875)
机构
大学(208941)
学院(204406)
(90904)
经济(89158)
管理(78170)
研究(69444)
理学(66762)
理学院(66046)
管理学(65100)
管理学院(64705)
中国(61479)
(49185)
(42834)
财经(38491)
科学(38028)
(34998)
(34328)
(33071)
中心(32801)
(32237)
研究所(30696)
经济学(30327)
财经大学(29070)
经济学院(27518)
(27444)
业大(26630)
北京(26628)
银行(26342)
农业(25669)
(25218)
基金
项目(132760)
科学(106922)
基金(101383)
研究(96407)
(87853)
国家(87208)
科学基金(75767)
社会(65673)
社会科(62538)
社会科学(62517)
基金项目(53057)
(49007)
自然(47825)
自然科(46769)
自然科学(46754)
自然科学基金(45979)
教育(44633)
(41989)
资助(41445)
编号(36252)
(31628)
(30808)
成果(30683)
重点(30390)
国家社会(28658)
教育部(28009)
(27865)
(26982)
人文(26592)
创新(26298)
期刊
(99351)
经济(99351)
研究(68771)
(40392)
金融(40392)
(40354)
中国(39474)
学报(31033)
(29972)
管理(29924)
科学(29379)
大学(24651)
学学(23587)
财经(20816)
(17708)
农业(17319)
教育(16307)
经济研究(16117)
技术(14718)
业经(13606)
问题(13424)
(11633)
国际(11498)
理论(10793)
(9919)
技术经济(9808)
财会(9711)
实践(9502)
(9502)
现代(9275)
共检索到321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张军  叶永卫  
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数据系统考察了银行贷款及其所有制结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贷款显著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同时加剧,而且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贷款上。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承受的债权人监管力度与国有银行贷款显著负相关,但与非国有银行贷款不显著相关。特别地,考虑到银行贷款及其所有制结构与借贷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紧密相关,本文排除了这两个竞争性假说。随后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效应在内外部治理能力弱的企业更为凸显。本文强调,银行贷款及其所有制结构并未发挥有效的外部治理效应,政策制定者需要继续深化银行业市场化结构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房义来  王立清  杨宝臣  尹辉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贷款比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货币政策对公司长期贷款比率有正向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例影响不显著,而对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率影响显著。在我国金融、法制等制度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注重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宗益  陈思秋  
能否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银行授信中存在的"所有制歧视"现象,以2002—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现象做出实证检验,并且纳入市场化因素,探讨市场化对企业获得银行借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所有制歧视"主要体现在长期借款上,民营企业通过获取更多的短期借款弥补借款不足。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歧视现象有所减弱。此外,市场化进程对国有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影响大于民营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建光  李艳红  
以上市公司披露的银行信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产业政策指导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指导中的重点支持类企业和一般支持类企业往往获得了银行贷款的利率优惠,商业银行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比于民营企业,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国有企业获得了较低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所有权金融歧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雪峰  
本文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融资功能,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治理作用。具体表现为,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还是从期限来看均无法抑制过度投资,但均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总体上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进一步从贷款期限分析这种治理作用主要来自短期贷款,而长期贷款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乐  韩立岩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讨论入手,考察混合所有结构变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总结深化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大股东持股比率增加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外资持股比率的增加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会使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而国有股、民营金融机构投资股及未流通法人股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无显著影响。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在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大力加大民营资本的引入力度,适当规范国外"财务"投资者行为,积极引进有长期合作意愿的国外战略投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利莎  张天龙  张同建  马国建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客户信用评估要素和宏观政策识别要素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得到了高度重视,也产生了显著的作用;利率管理人员培育和信息系统优化要素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与西方银行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信贷资金监管要素和贷款成本估算要素产生了微弱的作用,与预期相差甚大;客户市场定位和信贷数据整合在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处于功能缺失状态,对贷款定价绩效的促进几乎没有发生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雁群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防范和化解因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而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是摆在我国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来源所谓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简单地说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银行贷款对于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控制效应,但是这一控制效应并没有随着我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有所增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效应要强于国有上市公司,而且前者的控制效应会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强,始于2003年的银行业第三阶段的改革,对于两类公司中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都没有起到加强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超群  江彦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股票市场中的投资不足问题。现行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与外部审计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实际 ,引入一种新的信号机制 :优质公司可借助商业银行贷款并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显示自身类型 ,从而解决投资不足问题。文章通过模型及例证分析了该信号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最优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 :它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 ,与单位信号成本及两类公司单位贷款成本差异负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祥  
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是文献研究的核心内容,但有关僵尸企业微观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上市僵尸企业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探讨了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特征。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抵押率的关系不显著,僵尸企业资本投资与新增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对抵押物价值不敏感,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促进了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但并未带来有利的投资收益,僵尸企业并未进行高效投资。研究结论为中国僵尸企业对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政策启示意义在于硬化约束、提高投融资效率是治理僵尸企业的重要措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解陆一  
商业银行的信贷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分析银行信贷对微观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其银行贷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都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而获得银行贷款后,国有企业出现明显的投资过度现象,非国有企业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投资现象。本文的结果有助于解释我国大部分国企投资过度,而民企却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的原因,并对评估银行扩张信贷政策的实际经济效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反之亦然;(2)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燕平  韩立岩  
产权结构是集中反映当前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特征的重要变量。基于我国1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产权结构差异对银行贷款中风险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放贷过程中,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更加谨慎,上市银行比非上市股份制银行更为谨慎。此外,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中的风险行为。银行贷款风险对存贷利差的变化并不敏感,对此尚未完成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作为部分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