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1)
- 2023(14400)
- 2022(12466)
- 2021(11981)
- 2020(10055)
- 2019(23721)
- 2018(22969)
- 2017(45019)
- 2016(23984)
- 2015(27115)
- 2014(26717)
- 2013(26762)
- 2012(24743)
- 2011(22301)
- 2010(21909)
- 2009(20438)
- 2008(20146)
- 2007(17326)
- 2006(15052)
- 2005(13629)
- 学科
- 济(97260)
- 经济(97152)
- 管理(68797)
- 业(65627)
- 企(53842)
- 企业(53842)
- 方法(48647)
- 数学(43245)
- 数学方法(42874)
- 中国(27318)
- 财(26524)
- 农(24915)
- 银(23702)
- 银行(23555)
- 制(23143)
- 行(22145)
- 贸(20144)
- 贸易(20129)
- 业经(19842)
- 易(19623)
- 学(18980)
- 融(18639)
- 金融(18636)
- 务(17487)
- 财务(17419)
- 财务管理(17389)
- 农业(17031)
- 地方(16979)
- 企业财务(16611)
- 环境(15030)
- 机构
- 大学(340673)
- 学院(334998)
- 济(143356)
- 经济(140585)
- 管理(136267)
- 理学(118307)
- 理学院(117090)
- 管理学(115325)
- 管理学院(114732)
- 研究(113758)
- 中国(94818)
- 京(72581)
- 科学(66723)
- 财(66629)
- 所(56015)
- 财经(54022)
- 农(53521)
- 中心(52781)
- 研究所(51021)
- 经(49479)
- 业大(47939)
- 江(46946)
- 北京(46565)
- 经济学(44780)
- 农业(42124)
- 范(42013)
- 师范(41668)
- 院(40880)
- 财经大学(40762)
- 经济学院(40625)
- 基金
- 项目(229603)
- 科学(181757)
- 基金(170789)
- 研究(168096)
- 家(148305)
- 国家(147138)
- 科学基金(127000)
- 社会(108340)
- 社会科(102878)
- 社会科学(102854)
- 基金项目(90151)
- 省(84995)
- 自然(82050)
- 自然科(80186)
- 自然科学(80169)
- 自然科学基金(78805)
- 教育(76513)
- 划(72709)
- 资助(71524)
- 编号(66977)
- 成果(54304)
- 部(52714)
- 重点(50737)
- 发(47680)
- 创(47303)
- 教育部(45823)
- 国家社会(45680)
- 课题(45060)
- 人文(44264)
- 创新(44201)
- 期刊
- 济(146164)
- 经济(146164)
- 研究(105035)
- 中国(61131)
- 学报(50757)
- 财(50294)
- 管理(47929)
- 科学(47689)
- 农(47457)
- 融(46273)
- 金融(46273)
- 大学(38998)
- 学学(36674)
- 教育(32318)
- 农业(31263)
- 财经(26822)
- 技术(26227)
- 经济研究(24597)
- 经(22695)
- 业经(21445)
- 问题(19241)
- 理论(18075)
- 贸(17103)
- 业(16993)
- 实践(16338)
- 践(16338)
- 图书(16288)
- 技术经济(16029)
- 世界(15460)
- 国际(15367)
共检索到497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乔昕 宋良荣
在构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机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7—2013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贷款损失准备周期性特征、驱动因素以及2011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具有逆周期性,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增强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逆周期特征。在驱动因素方面,资本缓冲与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了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特征,而盈余平滑管理则是导致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逆周期特征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洪吉 李慧
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监管资本存在紧密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国际会计准则机构都对贷款减值准备的逆周期计提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改革设想。本文根据国内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国内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以及发现了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嵩然 马德功
结合2003~2013年我国107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经济周期波动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行为特征、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对信贷行为的周期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整体是逆周期的;(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具有逆周期效应,而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是顺周期的;(3)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逆周期效应在经济下行时期更加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媚莎
在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后,传统的贷款减值准备金制度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并且因不能有效地确认和弥补银行的不良贷款损失而备受争议。一些金融业人士认为,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对金融危机的加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后"次贷危机"的背景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必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陆正华 马颖翩 戴其力
文章采用2002—2008年A股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资本结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银行规模五个方面对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率与加权风险资产率及银行规模显著正相关,贷款减值计提率与资本充足率负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不显著相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洪吉
文章对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一是银行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二是发现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存在通过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贷款减值准备 监管资本 逆周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慧霞 王庆东
随着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监管政策与会计政策在贷款减值准备方面矛盾突出,不同外资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拨备覆盖率计算及资本充足率计算上差异较大。本文对贷款减值准备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部分外资银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监管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贷款减值准备 一般准备 “两者孰高”原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爱东 安媛婧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采用ECL模型计提贷款减值的必要性。接着以案例为基础探讨了ECL模型的应用,进而提出应用ECL模型改进我国贷款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袁鲲 王娇
按照管理动机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区分为非相机决策与相机决策两种类型,选取2003-2012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其中非相机决策型计提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收入平滑动机与信号显示动机对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缓释作用有限,应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建立逆周期性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林
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拨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银行资本缓冲经济周期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及相关决定性因素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行为,该特征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来源于银行资本金及风险加权资产与经济周期之间显著相关性的共同作用,政府注资、上市融资等资本补充渠道是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缓冲的重要外源途径,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确定适度的资本缓冲区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的重点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红 武建
引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的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有为 王勇 王继娜
以来自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4年16家上市和150家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对经济迅速下滑和商业银行基于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应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济平稳期,在经济迅速下滑的收缩期,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在经济迅速下滑期,相对于非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指导,减轻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应区别对待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差别性的政策,尤其是重点做好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的指导工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有为 王勇 王继娜
以来自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4年16家上市和150家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对经济迅速下滑和商业银行基于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应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济平稳期,在经济迅速下滑的收缩期,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在经济迅速下滑期,相对于非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指导,减轻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应区别对待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差别性的政策,尤其是重点做好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的指导工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鹿波 李昌琼
本文认为,从整体看,银行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冲动,无论是在自身贷款增长率较高的时候,还是在宏观经济繁荣的时候,都会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出于避税考虑,银行会在自身收益比较好的时候增加准备金计提,熨平收入的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