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0)
2023(13175)
2022(10981)
2021(10289)
2020(8452)
2019(19672)
2018(19089)
2017(37335)
2016(19199)
2015(21775)
2014(21454)
2013(21230)
2012(19621)
2011(17664)
2010(17312)
2009(16192)
2008(15276)
2007(12883)
2006(11539)
2005(10500)
作者
(52110)
(43768)
(43322)
(41577)
(27950)
(20605)
(19810)
(16914)
(16833)
(15112)
(15107)
(14594)
(13707)
(13671)
(13649)
(13472)
(12924)
(12647)
(12406)
(11890)
(10738)
(10448)
(10111)
(10096)
(9956)
(9898)
(9339)
(9024)
(8646)
(8432)
学科
(104204)
经济(104115)
管理(51311)
(47065)
方法(42084)
数学(38592)
数学方法(38250)
(36632)
企业(36632)
中国(27729)
(22646)
银行(22500)
地方(22413)
(21453)
(21204)
(21040)
(20060)
业经(17748)
(17575)
贸易(17560)
(17228)
金融(17227)
(17086)
(15492)
农业(14565)
环境(14354)
地方经济(13914)
(12476)
(11929)
(11874)
机构
大学(273359)
学院(270484)
(134960)
经济(132710)
管理(107202)
研究(95461)
理学(92272)
理学院(91327)
管理学(90125)
管理学院(89599)
中国(82370)
(58700)
(56751)
科学(50787)
财经(47683)
中心(45173)
经济学(44849)
(44846)
(43782)
研究所(40600)
经济学院(40328)
(38377)
(38145)
财经大学(35995)
北京(35690)
(34371)
业大(33727)
(32368)
师范(32111)
(30265)
基金
项目(182235)
科学(147253)
基金(139168)
研究(133742)
(119822)
国家(118948)
科学基金(104417)
社会(92336)
社会科(87980)
社会科学(87960)
基金项目(72974)
(65872)
自然(64954)
自然科(63527)
自然科学(63514)
自然科学基金(62413)
教育(60045)
资助(57228)
(56174)
编号(50304)
(42683)
国家社会(40699)
重点(40650)
(40062)
成果(39200)
教育部(37847)
(37694)
人文(36554)
创新(35529)
中国(35422)
期刊
(143061)
经济(143061)
研究(90070)
中国(47656)
(44560)
(43005)
金融(43005)
管理(39703)
科学(34960)
(33526)
学报(33249)
大学(27320)
学学(26194)
财经(25022)
经济研究(24927)
技术(23415)
(21634)
农业(20975)
问题(20330)
业经(18601)
教育(17104)
(16910)
世界(16010)
国际(15674)
技术经济(15022)
统计(14712)
理论(13383)
(12765)
现代(12284)
(11729)
共检索到413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华  魏世杰  吕青桦  
通过研究2004~2006年中国19座城市不同类型银行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模型中,外资银行均表现出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固定效应也强化了其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它银行都只能推动城市经济总量上升,而不能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其贷款仍处于粗放水平,这些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杰  校亚楠  
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是其重要资金来源。然而,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中国247个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以及其交叉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持和银行信贷在样本区间内整体上是互补的,而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情况下存在替代效应。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分析财政投资影响银行信贷的路径,研究发现,财政投资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私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效率,并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钱先航  
基于"官员与银行"的视角,本文利用2006—2009年我国市委书记与城商行的对应样本,考察了官员更替对城商行贷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官员的更替不会对贷款增长有显著影响,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更替发生在第一季度时,官员更替会导致贷款增长的增加,且效果会持续到下一年。对官员和城市特征的分组检验说明,新任官员的年龄越大其效果越明显,官员来源中只有外地晋升和平调的官员才会对贷款增长有显著作用;城市特征中,非副省级和西部地区城市的官员更替会带来贷款增长的提高。以上结果在考虑官员更替的选择性偏差后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阳  黄子骥  
自1995年首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商业银行是否有如其成立初衷,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支持作用。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001-2010年间我国4个直辖市和282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GDP指数及人均GDP指数在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后显著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相对规模对当地经济增长呈非显著关系。同时,地区贷款相对规模、工业企业数目增速和工业总产值增速没有明显变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祝继高  王春飞  尤可畅  
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由于信息效应的作用,本地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四大"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中。上述结果表明,"四大"所发挥了较好的监督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选择"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倾向选择小所。如果同时考虑事务所是否为"四大"所和本地所,则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异地"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继高  李天时  尤可畅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本文发现,房地产价格增幅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显著正相关,且在房地产价格增幅扩大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银行和国有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当城市商业银行在房价涨幅更高的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时,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防范房价波动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继高  李天时  尤可畅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本文发现,房地产价格增幅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显著正相关,且在房地产价格增幅扩大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银行和国有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当城市商业银行在房价涨幅更高的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时,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防范房价波动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林  刘修岩  周霄雪  
本文系统地评估了中国摩天大楼数量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摩天大楼数量的扩张对城市增长并不产生显著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且仅对其附近1公里左右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摩天大楼的建造可能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竞争的工具以及政府的"面子工程",其建设往往与城市自身的经济基础相违背,从而会削弱摩天大楼的集聚正外部性。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城市摩天大楼的建设要与其经济发展和产业支撑水平相适应,应避免对形象工程以及摩天大楼数量的刻意追求,这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Lucas(1 988,2 0 0 2 )一直强调城市具有不同于国家、省区层面上的经济增长特性 ,但为现有的有关文献所忽视。本文采用趋同分析的标准方法 ,就我国 2 1 6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展开讨论 ,结果发现 ,与我国省区趋同模式不同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δ趋同和绝对β趋同 ;从趋同机制上看 ,我国城市层面上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 ,且有助于对我国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培  
本文在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一系列反映地区差异的统计指标对中国216个地级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差异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针对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16个地级市TFP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城市经济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呈扩大趋势。2000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子强度依次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水平和要素投入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华福  王海港  
本文区别于经济增长趋同理论,从水平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基于收入分布视角从流动性方法上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年份的变动情况,并探寻影响流动性因素。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2012年和2015年两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城市人均GDP的位置流动、水平流动性及分解,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处于较低的流动性,固化严重,但流动性质量较好;其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流动性更多的是来于净增长,东北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出现位置互换,实际净增长很小;最后市场化指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都增加城市经济增长位置变动的活跃程度,高校数量的作用则相反;中部和东北部比东部更能使城市经济增长向下流动,使城市人均GDP增加值变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大鹏  吴育华  朱迎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各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选取22个沿海发达城市及内地副省级工业城市为评价单元,分析1990~2004年间我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及技术效率变化情况,并提出改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