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1)
- 2023(6777)
- 2022(5581)
- 2021(5271)
- 2020(4531)
- 2019(10310)
- 2018(9831)
- 2017(21266)
- 2016(10930)
- 2015(12410)
- 2014(12332)
- 2013(12353)
- 2012(11571)
- 2011(10245)
- 2010(10777)
- 2009(11056)
- 2008(10426)
- 2007(9657)
- 2006(9040)
- 2005(8728)
- 学科
- 济(41973)
- 经济(41921)
- 业(38383)
- 管理(35727)
- 银(34881)
- 银行(34736)
- 企(33704)
- 企业(33704)
- 行(33075)
- 融(30995)
- 金融(30995)
- 制(22897)
- 中国(21340)
- 方法(20242)
- 财(20147)
- 数学(18295)
- 数学方法(18250)
- 务(15497)
- 财务(15482)
- 财务管理(15451)
- 企业财务(14918)
- 业务(12742)
- 度(12707)
- 制度(12706)
- 中国金融(11942)
- 体(11634)
- 农(10952)
- 银行制(10936)
- 体制(10438)
- 业经(10435)
- 机构
- 大学(152502)
- 学院(152463)
- 济(70203)
- 经济(68662)
- 管理(59990)
- 中国(56124)
- 理学(49748)
- 理学院(49372)
- 管理学(49025)
- 管理学院(48735)
- 研究(45610)
- 财(41711)
- 银(35996)
- 银行(34630)
- 行(32392)
- 财经(32324)
- 京(31367)
- 经(29214)
- 融(27354)
- 金融(26865)
- 中心(26164)
- 财经大学(24498)
- 人民(23673)
- 经济学(23216)
- 江(23135)
- 国人(21647)
- 所(21559)
- 中国人(21554)
- 经济学院(21224)
- 中国人民(21182)
- 基金
- 项目(84542)
- 科学(66746)
- 研究(66478)
- 基金(62961)
- 家(51489)
- 国家(51052)
- 科学基金(44683)
- 社会(44477)
- 社会科(42480)
- 社会科学(42466)
- 基金项目(32914)
- 省(31110)
- 教育(29964)
- 编号(27529)
- 资助(26790)
- 划(25812)
- 自然(25789)
- 自然科(25146)
- 自然科学(25140)
- 自然科学基金(24720)
- 成果(23812)
- 部(20524)
- 性(19322)
- 教育部(18665)
- 重点(18536)
- 国家社会(18452)
- 人文(18394)
- 制(18270)
- 项目编号(18149)
- 创(18136)
共检索到259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勇 黄曼丽 宋敏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银行持股 银行贷款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龙姣
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重污染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银行贷款融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银行贷款融资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监控能力越强、股权制衡度越高,其银行贷款融资规模越大、银行贷款成本越低;但在环境信息披露低的企业,公司治理对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要强于环境信息披露高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降低了公司治理水平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银行贷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合金 陈震 鹿新华
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科学贷款定价的重大命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视角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与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中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匮乏、资产专用性强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与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势力与所处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债务融资成本 贷款定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贷款 债权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张春 陈欣
本文在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无法进行股权融资的特殊背景下,研究了市场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公告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测试优序融资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本文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越高的公司其公告的累计超额收益越高,表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企业融资行为中更具解释力,且银行贷款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监控效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焯亮
本文选择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假设两方面探究企业信用评级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为解释变量并加入相应的控制变量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信用评级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即随着企业信用评级提高,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成本越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率都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具有解析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用评级 银行贷款成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雪峰
本文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融资功能,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多表现为治理作用。具体表现为,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还是从期限来看均无法抑制过度投资,但均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总体上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进一步从贷款期限分析这种治理作用主要来自短期贷款,而长期贷款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银行贷款 非效率投资 产权性质 投资动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刘烨 张广婷
本文从事后的角度研究企业出现财务困境后银行贷款的动态调整。实证研究发现:(1)银行的事后监督主要通过调整长期借款实现;(2)银行调减困境公司的长期借款,对国有和民营公司的调减幅度差异不显著,国有企业在陷入困境当年有一定的信贷优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优惠逐渐消失;(3)长期借款的调整是一次调整,而不是逐年调整,且调整的方向和幅度与公司财务指标显著相关;(4)长期借款调增的困境公司,其EBIT增长率明显高于调减或调平的公司。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首次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我国银行通过调整长期借款增强了对债务人的约束,已发挥其相应的公司治理作用。
关键词:
财务困境 银行贷款调整 监督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房义来 王立清 杨宝臣 尹辉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贷款比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货币政策对公司长期贷款比率有正向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例影响不显著,而对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率影响显著。在我国金融、法制等制度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注重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贷款 所有制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光顺 魏宁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从上市银行中获取的逐笔贷款数据为基础,使用存在借贷关系的银企匹配数据集,就负责任的银行贷款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负责任的银行贷款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ESG评分,表现为贷款银行的ESG评分每提高1分,将会推动其放贷的上市公司后续ESG评分提升0.019分。机制检验发现,负责任的银行主要通过退出威胁、议价能力和信息披露机制改善上市公司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异地银行更能改善上市公司的ESG表现;相比于国有上市公司,负责任的银行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的ESG改善作用更大。区分ESG分项指标研究表明,银行的环境保护投资(E)、社会责任投资(S)和公司治理投资(G)均能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相应ESG表现的改善。本文结论为理解银行在塑造企业ESG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银行贷款 负责任银行 ESG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军雄
现有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普遍支持我国银行存在"金融歧视"的结论,但此类研究无法排除债务融资是企业自主选择结果的解释。为此,本文选取1996~2004年IPO公司上市前后的数据对所有制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前后不同所有制企业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截然相反,作为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股票发行上市进一步扩大了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债务融资的差异。据此,我们推断,民营上市公司更少的银行贷款、更短的债务期限结构,不是"金融歧视"的结果,而更可能是更加企业自主决策的结果。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债务融资 金融歧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明 冯晓
利用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贷款、债务期限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结果发现,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表现为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更长的贷款期限,但银行仅能识别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却无法识别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是反映企业风险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信贷资金盲目流入高风险企业的情况并不严重。同时意味着,在利用信贷资金扶持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此类企业的风险,避免信贷资金过度流入高风险的非国有上市公司。
关键词:
银行贷款 内部控制 信贷资金 债务期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基于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内控质量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分析发现:相对于内控质量低的企业而言,内控质量高的企业获取银行新增贷款的可能性显著更高;进一步,在金融发展落后的地区,内控质量的提高更能有效增加企业获取新增贷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中国金融发展较落后的制度条件下,提高内控质量是缓解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内控质量 银行贷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铮
比较金融系统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金融理论的前沿,而金融机构在资产定价和公司财务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本文首先从金融抑制的重新解释出发,就金融抑制表现在银行贷款融资体系的微观基础进行讨论,并从多维角度分析银行信贷资本配置的现存问题及融资缺陷,在比较金融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公司财务和金融机构领域较为成熟的模型思想,将政府、银行以及不同所有权结构的企业等市场主体同时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深入地剖析了银行贷款融资过程的微观结构。本文作为关于银行贷款融资体系的一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综述,不仅可以促进理解和评价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以及效率,而且对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融资约束、金融资产持有与银行贷款
政治关系、银行贷款与民营企业商业信用筹资
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商业信用或是银行贷款?——基于金融生态环境差异性和审计意见类型的视角
社会资本、产品市场竞争与银行贷款融资
银行贷款治理控股股东侵占案例分析——以委内瑞拉M公司项目融资为例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项目融资贷款风险分析
银行关系、政治关联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供应链客户稳定度与企业信贷融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银行信用借款的证据
政治关系、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银行贷款视角
林业投融资改革下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与对策——评《林业投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