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8)
2023(6219)
2022(5311)
2021(4937)
2020(4224)
2019(9556)
2018(9360)
2017(19089)
2016(10288)
2015(11709)
2014(11800)
2013(11488)
2012(10627)
2011(9190)
2010(9376)
2009(9334)
2008(9757)
2007(8976)
2006(8143)
2005(7880)
作者
(27829)
(23259)
(22987)
(22242)
(15028)
(10988)
(10676)
(8942)
(8551)
(8539)
(7910)
(7890)
(7704)
(7594)
(7485)
(7103)
(6872)
(6854)
(6777)
(6475)
(5793)
(5722)
(5413)
(5386)
(5329)
(5255)
(5217)
(5155)
(4554)
(4403)
学科
管理(42298)
(39143)
(37247)
企业(37247)
(36366)
经济(36279)
(22408)
(21526)
(18943)
银行(18798)
(17351)
方法(16678)
(16457)
财务(16437)
财务管理(16404)
企业财务(15847)
数学(14436)
数学方法(14360)
(11960)
制度(11956)
(11931)
金融(11929)
(11835)
体制(10773)
业务(10252)
业经(9185)
中国(8947)
银行制(8703)
(7252)
(6531)
机构
大学(143303)
学院(141100)
(62061)
经济(60747)
管理(56392)
理学(47000)
理学院(46610)
中国(46590)
管理学(46191)
管理学院(45913)
研究(43281)
(38956)
(29642)
财经(29145)
(26539)
(26427)
银行(25451)
(23761)
(23153)
中心(22542)
财经大学(22050)
(20991)
科学(20929)
经济学(20048)
(19721)
(18797)
北京(18783)
(18539)
金融(18435)
经济学院(18029)
基金
项目(84044)
科学(67486)
基金(64225)
研究(63131)
(53774)
国家(53347)
科学基金(47612)
社会(42411)
社会科(40421)
社会科学(40409)
基金项目(33683)
(30999)
自然(30068)
教育(29435)
自然科(29363)
自然科学(29357)
自然科学基金(28895)
资助(26904)
(25919)
编号(24432)
(22961)
成果(21248)
(20475)
重点(18724)
教育部(18609)
(18274)
人文(17940)
(17905)
国家社会(17850)
创新(16883)
期刊
(69824)
经济(69824)
研究(50347)
(38680)
金融(38680)
(36342)
中国(31882)
管理(23527)
(17676)
学报(17180)
科学(16465)
财经(16407)
大学(14452)
学学(13819)
(13641)
财会(10813)
经济研究(10501)
技术(10237)
教育(10202)
会计(9987)
业经(9173)
理论(8919)
农业(8784)
问题(8651)
实践(7938)
(7938)
国际(7796)
(7528)
农村(7290)
(7290)
共检索到238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明  冯晓  
利用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贷款、债务期限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结果发现,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表现为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更长的贷款期限,但银行仅能识别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却无法识别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是反映企业风险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信贷资金盲目流入高风险企业的情况并不严重。同时意味着,在利用信贷资金扶持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此类企业的风险,避免信贷资金过度流入高风险的非国有上市公司。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合金  陈震  鹿新华  
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科学贷款定价的重大命题。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视角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与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著正相关;其中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匮乏、资产专用性强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与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因此,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势力与所处的竞争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志远  毛淑珍  乐国林  
本文在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政府干预的制度背景,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人与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终极控制人所控制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比例偏高。进一步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终极控制人进行回归,发现政府终极控制人的行政级别越低,企业长期债务比例越高。另外,通过对不同控股方式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终极控制人通过复杂组织结构方式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人的不同产权性质及不同行政级别对上市公司长期债务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上述研究发现,为认识政府控制和干预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提供了更深入的证据,进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焱  
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依据,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界定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当公司存在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时,债务期限较短;将全部样本按照终极控制人是否为国有单位这两组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支持假设。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我国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邱婕  
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银企关系的角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2003—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及其具体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对上市公司特别是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具有控制作用;短期贷款对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要强于对非银行持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作用,并且短期贷款的控制作用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房义来  王立清  杨宝臣  尹辉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贷款比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货币政策对公司长期贷款比率有正向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例影响不显著,而对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率影响显著。在我国金融、法制等制度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注重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社会资本如何影响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以及终极控制股东和银行贷款契约之间的关系如何受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的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倾向于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倾向于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2)高水平的社会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生校  胡素华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是收益与风险的权衡,对贷款进行组合多样化管理,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而单项贷款违约模型的确定是贷款组合多样化的基础。本文基于期权模型讨论了商业银行的贷款组合问题,认为在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引入期权概念,可以定量地利用成熟的期权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为多样化分析提供较为准确的量度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勇  黄曼丽  宋敏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玉珍  张心灵  
文章从最具约束力的银行贷款融资契约入手,研究银行贷款中的限制条款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经营活动的限制及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彭琳  
基于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内控质量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分析发现:相对于内控质量低的企业而言,内控质量高的企业获取银行新增贷款的可能性显著更高;进一步,在金融发展落后的地区,内控质量的提高更能有效增加企业获取新增贷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中国金融发展较落后的制度条件下,提高内控质量是缓解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作平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控制股东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包含2004—2008年间可连续获得相关信息的1076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总共5380个观察值),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参数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实证检查终极控制股东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确实影响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高的公司具有显著短的债务期限;(2)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度与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3)与终极控制股东是家族等非国有公司相比,终极控制股东是国有的公司具有相对多的长期债务。总的来说,本...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忠秦  黄登仕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8年家族控制上市公司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下,从债务代理成本视角经验检查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背景中,终极控制股东(家族)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终极控制股东显著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公司具有显著低的长期债务水平;(2)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度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3)终极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指派高管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