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9)
2023(4601)
2022(4018)
2021(4025)
2020(3467)
2019(8325)
2018(8231)
2017(17076)
2016(8892)
2015(10309)
2014(10318)
2013(9858)
2012(8663)
2011(7650)
2010(7844)
2009(7311)
2008(7258)
2007(6400)
2006(5661)
2005(5101)
作者
(23566)
(19513)
(19322)
(18538)
(12515)
(9198)
(8964)
(7554)
(7448)
(7036)
(6716)
(6513)
(6299)
(6149)
(5951)
(5903)
(5876)
(5671)
(5657)
(5379)
(4934)
(4717)
(4573)
(4476)
(4453)
(4386)
(4344)
(4268)
(3859)
(3819)
学科
(37050)
经济(37018)
(28905)
管理(28065)
(26631)
企业(26631)
方法(22726)
数学(21025)
数学方法(20561)
(16361)
(16121)
银行(15976)
(14747)
(10276)
业务(9275)
(9106)
制度(9096)
(9043)
金融(9043)
(8110)
银行制(7957)
中国(7677)
业经(7354)
体制(7343)
(7145)
(6797)
财务(6760)
财务管理(6745)
理论(6411)
企业财务(6401)
机构
学院(118924)
大学(118720)
管理(52774)
(50363)
经济(49338)
理学(45860)
理学院(45498)
管理学(44596)
管理学院(44384)
中国(33955)
研究(32665)
(24973)
(24217)
财经(19766)
(19157)
银行(18368)
科学(18078)
(18071)
(17443)
中心(17225)
(17065)
(16275)
(15296)
经济学(15279)
北京(15174)
业大(15148)
财经大学(15103)
(14604)
商学(14255)
商学院(14139)
基金
项目(78896)
科学(63707)
基金(59583)
研究(56835)
(50572)
国家(50224)
科学基金(45447)
社会(36902)
社会科(35251)
社会科学(35243)
基金项目(31029)
自然(30581)
(30363)
自然科(30000)
自然科学(29996)
自然科学基金(29488)
教育(27709)
资助(26449)
(25163)
编号(22701)
(18103)
重点(17316)
成果(17202)
(17134)
教育部(16279)
人文(15970)
创新(15917)
科研(15294)
大学(15237)
国家社会(15145)
期刊
(49032)
经济(49032)
研究(36015)
(26315)
金融(26315)
中国(21769)
(20604)
管理(19866)
科学(14290)
(13891)
学报(13415)
技术(11715)
大学(11213)
学学(10669)
教育(10352)
财经(10101)
经济研究(8624)
(8471)
统计(8163)
业经(7961)
农业(7751)
(7650)
决策(6790)
技术经济(6505)
理论(6397)
商业(5971)
财会(5932)
实践(5841)
(5841)
问题(5690)
共检索到178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淦  葛扬  赵永清  
并购是商业银行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并不一定会带来银行绩效的提高。在当前中国银行业并购活动方兴未艾的情形下,检验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银行规模和并购经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并购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并购能够提高银行绩效,且主并购银行规模越小,绩效提高的越显著,这主要是源于小银行的短期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在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应该更积极的开展并购活动,同时注意吸收短期经验,充分发挥学习效应,实现自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淦  葛扬  赵永清  
并购是商业银行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并不一定会带来银行绩效的提高。在当前中国银行业并购活动方兴未艾的情形下,检验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银行规模和并购经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并购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并购能够提高银行绩效,且主并购银行规模越小,绩效提高的越显著,这主要是源于小银行的短期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在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应该更积极的开展并购活动,同时注意吸收短期经验,充分发挥学习效应,实现自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淦  葛扬  赵永清  
并购是商业银行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并不一定会带来银行绩效的提高。在当前中国银行业并购活动方兴未艾的情形下,检验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银行规模和并购经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并购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并购能够提高银行绩效,且主并购银行规模越小,绩效提高的越显著,这主要是源于小银行的短期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在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应该更积极的开展并购活动,同时注意吸收短期经验,充分发挥学习效应,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循宇  陈立毅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武志勇  李冯坤  李宏扬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冯嗣全  欧阳令南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银行规模经济与国际化的关系,并运用斯蒂格勒的生存技术,对英美和我国不同规模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粹国内经营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银行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以规模论,大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明显好于超大型银行或小型银行。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对规模经济的追逐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巨大动因,并提出了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文军  
银行传统的定义是从事存贷款业务的货币机构,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存、贷利差。然而金融变革,尤其是发生在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信通讯等技术革命的以“自由化”和“国际化”为主旋律的金融变革,使银行的本质、业务范围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竞争性和安全性并举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大光  
近些年,银行垄断所产生的问题日益凸现,反银行垄断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银行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产生大规模的银行,而银行规模过大,又为银行垄断埋下了伏笔。那么,究竟如何对待银行垄断,如何理解银行规模经济,二者关系如何,若不能在理论上彻底澄清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反银行垄断理论的深入探讨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艳彦  束景虹  
本文对2001年到2003年全球范围内56起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在并购后五年内的业绩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并购后净息差的增加带来的。并购后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成本收入率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表明并购产生了正协同效应。但是并购后银行资本金状况逐年恶化。从我国的情况看,并购后资产质量和成本管理也有改善,但是并购后的绩效不稳定,资本金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短期内会降低银行的业绩,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避免资本金比率的恶化是商业银行并购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恩静  刘小差  向文礼  
并购重组是长期以来各国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上。本文提出"银行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将其分为微观动因模式与宏观动因模式,并进一步将两类动因细分为内涵式增长动因与外延式增长动因,构建了独特的分析视角。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比较国内外银行并购动因类型对于绩效类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我国银行业并购的障碍与困难,对我国银行业并购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阳  钱晓英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相关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焦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影子银行也不例外。一方面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贷路径,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督故而造成其附带的风险比较大,成为影响正统银行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应该如何定位并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文章论述的重点。通过搜集整理1992—2013年有关数据,构建了VEC模型,探讨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稳定性的动态影响,同时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莉莉  刘赛男  卢坤强  石广平  
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宏观经济以及金融运行指标进行测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及其不同构成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银行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即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具有双重效应。同时,影子银行不同构成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主要构成部分如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金融均与银行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而未贴现银行票据规模的增长会损害银行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