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7)
2023(13505)
2022(11069)
2021(10655)
2020(8895)
2019(20495)
2018(19877)
2017(38643)
2016(20324)
2015(22983)
2014(22575)
2013(22520)
2012(20417)
2011(17807)
2010(17799)
2009(17043)
2008(17635)
2007(15499)
2006(13615)
2005(12931)
作者
(53826)
(45005)
(44729)
(42453)
(28894)
(21244)
(20529)
(17257)
(17211)
(16103)
(15265)
(15219)
(14467)
(14122)
(13948)
(13453)
(13429)
(13104)
(12954)
(12660)
(10978)
(10868)
(10645)
(10339)
(10104)
(10092)
(9925)
(9794)
(8728)
(8627)
学科
(93469)
(88337)
经济(88225)
(86526)
企业(86526)
管理(78765)
方法(39440)
(35541)
数学(30875)
数学方法(30743)
业经(29972)
(28227)
财务(28219)
财务管理(28182)
(27499)
企业财务(26729)
(26122)
中国(23214)
(22594)
银行(22449)
(20858)
农业(19876)
技术(17821)
(17243)
贸易(17225)
(16833)
(16560)
(16332)
(16088)
(15882)
机构
学院(288922)
大学(284347)
(131385)
经济(129252)
管理(121061)
理学(103535)
理学院(102609)
管理学(101766)
管理学院(101211)
研究(87648)
中国(82779)
(67945)
(59357)
财经(53203)
(48476)
科学(45839)
(43306)
中心(42496)
(41608)
(41105)
经济学(40799)
财经大学(39540)
北京(37172)
经济学院(36928)
研究所(36387)
商学(36162)
商学院(35835)
(34705)
业大(34695)
经济管理(32680)
基金
项目(180946)
科学(147320)
研究(138047)
基金(137831)
(116512)
国家(115482)
科学基金(103429)
社会(93271)
社会科(88679)
社会科学(88658)
基金项目(73216)
(67093)
自然(64601)
自然科(63245)
自然科学(63232)
自然科学基金(62254)
教育(61760)
(55440)
资助(55148)
编号(54851)
成果(43386)
(42479)
(40870)
国家社会(39766)
重点(39230)
(38849)
(38027)
教育部(37882)
人文(37689)
(37417)
期刊
(146011)
经济(146011)
研究(90856)
(61631)
中国(54654)
管理(48663)
(43700)
金融(43700)
(37562)
科学(35155)
学报(31401)
财经(27939)
大学(26054)
农业(24782)
学学(24730)
技术(24174)
业经(24107)
(23935)
经济研究(23350)
会计(20620)
教育(20092)
财会(19932)
问题(19208)
(17020)
(16571)
技术经济(16456)
世界(16122)
国际(15680)
现代(15044)
通讯(13436)
共检索到447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叶志锋  胡玉明  
以1998年—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国银行业能否有效识别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进行研究。选择经营现金流量处于微正区间(0~+0.02)的企业,考察银行对这些明显有会计操纵嫌疑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效果。通过对不同经营现金流量区间企业的债务违约概率进行单变量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微正区间公司与负区间(-∞~0)公司的违约概率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高于超微正区间(+0.02~+∞)公司。由此推断,中国银行业还不能有效识别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陈师雯  
违约是信用风险传染的一种表现形式,现有研究忽视了委托贷款的违约风险。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研究发现,委托贷款借入方违约导致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下降。当贷出方两权分离程度和融资约束较高时,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风险传染;货币政策从紧时期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风险传染更容易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入方违约通过提高贷出方的经营风险,降低了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本文为企业间风险传染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于企业委托贷款决策、银行授信决策和监管部门防控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刚  梁上坤  王玉涛  
会计稳健性在银行借款契约中居于重要地位。借款人采用高水平的稳健性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相应地,银行会提供一定的优惠作为回报。使用手工收集的2000-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单笔银行贷款为研究数据,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强,企业获得的每笔贷款金额越大,贷款期限越长,贷款的利率越低。另外,我们发现在法制环境越好,优惠政策越多,政府干预越少的地区,上述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宸  倪古强  高芸芸  
本文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A股上市公司2006~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银行借款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持有量仍然是促进企业过度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尤其是内部投资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短期借款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颖洁  杜兴强  
文章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具有的银企关系和政治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对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文章发现银企关系与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显著正相关,但仅有银企关系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路  刘瑞琪  江萍  
公司债务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债务融资总额的角度,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自利会加剧公司超额银行借款的过度投资行为,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有助于缓解超额银行借款导致的过度投资。进一步考虑公司机构投资者稳定性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稳定性越强,对公司超额银行借款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显著。本文首次从超额银行借款角度探讨了公司债务融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路  刘瑞琪  江萍  
公司债务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债务融资总额的角度,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与过度投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自利会加剧公司超额银行借款的过度投资行为,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有助于缓解超额银行借款导致的过度投资。进一步考虑公司机构投资者稳定性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稳定性越强,对公司超额银行借款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显著。本文首次从超额银行借款角度探讨了公司债务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丰富了资本结构与公司投资领域的研究视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 2004—2011年 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玉德  陈骏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研究了会计信息的银行债务契约有用性。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基于会计信息的违约风险越大,银行信用借款比例越低;盈余质量越差则会显著降低违约风险与信用借款之间的关系;而在区分了长短期信用借款后,上述关系仅存在于短期信用借款之中。进一步研究发现,银企关系的好坏会显著影响长期信用借款的比例。这表明会计信息能降低银行债务契约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但其有用性却受到盈余质量和债务期限的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军  曲晓辉  
利用银行借款合约研究盈余管理与银行借款担保之间的关系,检验银行能否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使用2001-2012年1319笔银行借款数据,以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实证检验发现:盈余管理与银行借款担保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盈余管理程度不同公司的银行借款担保概率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银行预测到公司未来现金流较低,或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银行借款需要担保的概率越大。研究表明,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姚立杰  夏冬林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盈余质量与总借款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检验我国银行是否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质量。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总借款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即盈余质量越高,总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也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银行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质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亦一  张鹏东  潘越  
本文首次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俗称"老赖")度量地区诚信水平,并以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地区诚信水平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诚信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在失信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更高、受外部监督更多,能够缓解失信环境下企业违约风险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银行作为原告方的诉讼中"老赖"比例越高时,失信环境对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当企业遭遇行业危机或企业所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相对完备时,地区诚信水平的影响会被削弱。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本文从银企借贷的视角解释了地区诚信水平对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作用,也为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缓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军  
从银行借款利率和担保概率两个方面,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银行借款合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借款利率,而非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借款担保概率。将借款银行分为国有四大行和非四大行的分组检验结果显示,四大行只对会计稳健的非国有企业在利率上有所优惠,而在担保概率上不会考虑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非四大行会对会计稳健的企业在利率上有所优惠,但只针对非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降低担保概率。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会影响银行借款合约,但借款人的国有属性和贷款银行的垄断地位削弱了会计稳健性在借款合约中的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志刚  施先旺  谢建  
本文手工搜集企业的单笔银行借款利率、期限、金额信息,从市场的角度研究信息不对称对银行借款契约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信息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特征的公司和银行间是否有差异。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离散度)与借款利率负(正)相关,与借款期限、借款金额正(负)相关;银行性质、公司上市年限会对分析师预测与银行借款契约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从市场感知的角度证明了信息不对称对银行借款契约的重要意义,丰富了分析师预测经济后果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