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3)
2023(16535)
2022(14230)
2021(13582)
2020(11398)
2019(26547)
2018(25870)
2017(50504)
2016(26779)
2015(30328)
2014(29776)
2013(29542)
2012(27048)
2011(24224)
2010(23737)
2009(21897)
2008(21522)
2007(18464)
2006(15894)
2005(14094)
作者
(74473)
(61923)
(61155)
(58528)
(39564)
(29514)
(28088)
(24250)
(23608)
(21879)
(21177)
(20926)
(19361)
(19328)
(19243)
(18983)
(18492)
(18013)
(17759)
(17706)
(15042)
(15007)
(14921)
(14094)
(13853)
(13807)
(13549)
(13323)
(12293)
(11979)
学科
(108934)
经济(108815)
管理(77736)
(76758)
(63001)
企业(63001)
方法(55731)
数学(49854)
数学方法(49312)
中国(31018)
(30286)
(27110)
(25578)
(25118)
银行(24971)
(23520)
业经(22674)
(21465)
贸易(21449)
(20907)
(20615)
财务(20546)
财务管理(20505)
(20279)
金融(20277)
(20062)
企业财务(19595)
地方(18686)
农业(18044)
理论(16549)
机构
大学(377629)
学院(373260)
(157793)
经济(154795)
管理(153310)
理学(133090)
理学院(131761)
管理学(129615)
管理学院(128947)
研究(121535)
中国(101136)
(79413)
(73863)
科学(71511)
财经(60336)
(58512)
中心(56875)
(55819)
(55297)
研究所(53414)
业大(52550)
(51459)
北京(50377)
经济学(49245)
(45766)
财经大学(45670)
师范(45356)
经济学院(44707)
(44176)
农业(43886)
基金
项目(258315)
科学(205064)
基金(192041)
研究(188497)
(166171)
国家(164875)
科学基金(143590)
社会(121691)
社会科(115580)
社会科学(115552)
基金项目(101324)
(96505)
自然(93458)
自然科(91366)
自然科学(91345)
自然科学基金(89744)
教育(86328)
(82102)
资助(80636)
编号(75407)
成果(59723)
(58576)
重点(56904)
(53480)
(53226)
教育部(51118)
国家社会(51066)
课题(50320)
创新(49985)
科研(49771)
期刊
(158973)
经济(158973)
研究(113592)
中国(65600)
(56420)
学报(54670)
管理(54111)
科学(52012)
(48838)
(47394)
金融(47394)
大学(42755)
学学(40415)
教育(34159)
农业(32737)
技术(31337)
财经(29641)
经济研究(26763)
(25122)
业经(24105)
问题(20711)
理论(19525)
技术经济(17998)
统计(17847)
(17794)
实践(17661)
(17661)
(17441)
图书(16861)
科技(16222)
共检索到542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孟儒  沈若萌  
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A股上市银行的股价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股定价及其对CoVaR等系统性风险指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在定价中已考虑到了影子银行所蕴含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并在CoVaR等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得到体现。结果表明,银行股价对于影子银行等系统性风险因子反应灵敏,基于银行股价的一系列系统性风险指标具有实证基础。这为未来监管当局和研究者通过股价相关指标来监测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赵静  
在银行通过表内存贷款业务应对竞争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08-2015年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在对银行存款竞争度和银行系统风险进行估计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银行存款竞争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竞争显著地增加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而且银行面临的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越大,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应对竞争的行为越激进;影子银行显著增强了存款竞争与银行系统风险的关系,存款竞争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银行系统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赵静  
在银行通过表内存贷款业务应对竞争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08-2015年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在对银行存款竞争度和银行系统风险进行估计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银行存款竞争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竞争显著地增加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而且银行面临的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约束越大,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应对竞争的行为越激进;影子银行显著增强了存款竞争与银行系统风险的关系,存款竞争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银行系统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东祥  刘英顺  
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法分别考察盈余和资产质量两类财务信息对银行股价的预测力。研究发现,盈余信息可作为预测未来短期银行股价的有效依据,预测力在"熊市"更显著。单个盈余指标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频域多限于半年内,其中每股净利润对股价预测的效果最好,能有效预测未来短期和中期的股价波动,而总资产报酬率的解释力相对较小。资产质量信息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主要在未来中长期,单个指标对股价的预测在2012年之后显著,其中,资本充足率对股价的预测较为显著,但不良贷款率的解释作用则很微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东祥  刘英顺  
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法分别考察盈余和资产质量两类财务信息对银行股价的预测力。研究发现,盈余信息可作为预测未来短期银行股价的有效依据,预测力在"熊市"更显著。单个盈余指标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频域多限于半年内,其中每股净利润对股价预测的效果最好,能有效预测未来短期和中期的股价波动,而总资产报酬率的解释力相对较小。资产质量信息对银行股价的有效预测主要在未来中长期,单个指标对股价的预测在2012年之后显著,其中,资本充足率对股价的预测较为显著,但不良贷款率的解释作用则很微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华  王瑞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4年的数据,通过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得出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33.7万亿元时,影子银行将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将破产风险细分为资产组合风险和杠杆风险,发现影子银行和银行资产组合风险之间同样存在阈值效应,而与杠杆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淑霞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区域,其是否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以及如何影响系统性风险是金融部门监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低时,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将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最佳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0.315万亿元至0.4万亿元之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合理引导影子银行业务方向和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淑霞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区域,其是否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以及如何影响系统性风险是金融部门监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选取2007201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为非线性的U型关系,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低时,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当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水平后,将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最佳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0.315万亿元至0.4万亿元之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秀娟  吴曼华  
本文以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双重作用为出发点,在理论证明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可能存在阈值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形关系,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出现在2013年左右;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依赖于银行资本情况、经营效率与资产规模;银行风险承担与内、外部影子银行规模之间均呈U形关系,但分别位于U形曲线的前半段与后半段,即目前内部影子银行发展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而外部影子银行发展则倾向于提高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赵仲匡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1)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2)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牛晓健  裘翔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在中国银行业靓丽的报表之下是否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我们依据"风险承担渠道"理论的假说,采用中国上市时间超过三年的十四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验证了:在中国,低利率的政策环境会催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计算并采用了对风险测度更灵敏的预期违约频率(EDF)作为风险测度指标,相较基于定期报表的Z值和坏账率等指标更能够反映市场预期,具有前瞻性;第二,为了降低利率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我们采用拟合泰勒规则的方法估算出均衡利率,从而得到能够灵敏地反映利率政策松紧程度的利差变量作为政策利率的代理变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洪波  刘远亮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8~2011年的数据,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董事独立性和监事会规模等方面反映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商业银行董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商业银行董事独立性、商业银行监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洪波  刘远亮  
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民营资本的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本文利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性质和股权制衡水平等方面反映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状况,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商业银行股权制衡水平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南希  李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监测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C)。基于此,本文研究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影子银行业务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当金融压力上升时,相较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差异与两类银行对影子银行这一风险业务的调整有关。当金融压力上升时,国有银行会显著减少影子银行业务,而非国有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会减少。本文提出了国有银行的双重职能这一观点来解释实证研究的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沙磊  李鹏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贷款中的"V"形期权模型,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商业银行公司贷款业务中隐含的借款人套利风险。借助于该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于潜在性风险的计量方法,并对一个贷款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该计量方法,并分析了宏观环境变化威胁商业银行公司贷款质量的一种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