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5)
- 2023(5946)
- 2022(4994)
- 2021(4833)
- 2020(4201)
- 2019(9319)
- 2018(9218)
- 2017(18353)
- 2016(9937)
- 2015(10778)
- 2014(10969)
- 2013(10730)
- 2012(9925)
- 2011(8879)
- 2010(9045)
- 2009(8432)
- 2008(8696)
- 2007(7856)
- 2006(6769)
- 2005(6456)
- 学科
- 济(30592)
- 经济(30537)
- 业(28427)
- 管理(26247)
- 企(22380)
- 企业(22380)
- 银(20730)
- 银行(20585)
- 行(19230)
- 制(17687)
- 方法(15981)
- 数学(13938)
- 数学方法(13772)
- 融(13590)
- 金融(13590)
- 财(11518)
- 中国(11084)
- 度(11037)
- 制度(11032)
- 险(10934)
- 保险(10842)
- 业务(10817)
- 银行制(9093)
- 务(8076)
- 财务(8060)
- 财务管理(8029)
- 企业财务(7753)
- 学(7681)
- 体(7540)
- 农(7033)
- 机构
- 大学(134374)
- 学院(131272)
- 济(51232)
- 经济(49854)
- 管理(49541)
- 中国(46528)
- 研究(44930)
- 理学(40939)
- 理学院(40465)
- 管理学(39724)
- 管理学院(39465)
- 财(30717)
- 京(29119)
- 科学(27439)
- 农(25110)
- 银(23796)
- 财经(23618)
- 所(23495)
- 中心(23094)
- 银行(22684)
- 经(21624)
- 研究所(21245)
- 行(21067)
- 江(21035)
- 农业(20244)
- 业大(19393)
- 北京(18662)
- 财经大学(18207)
- 融(17817)
- 州(17568)
- 基金
- 项目(85501)
- 科学(66675)
- 基金(63915)
- 研究(58571)
- 家(56732)
- 国家(56293)
- 科学基金(47778)
- 社会(37133)
- 社会科(35161)
- 社会科学(35150)
- 基金项目(33250)
- 自然(32744)
- 自然科(32033)
- 自然科学(32023)
- 省(31644)
- 自然科学基金(31514)
- 划(27793)
- 资助(27652)
- 教育(26944)
- 编号(22121)
- 部(19532)
- 重点(19329)
- 成果(18659)
- 性(17453)
- 创(17434)
- 科研(17061)
- 教育部(16628)
- 发(16448)
- 创新(16422)
- 计划(16394)
共检索到214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也暴露了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及其缺陷。本文从风险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多种传染渠道及其相关性、银行系统结构复杂性与演化三个方面,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示。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复杂性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辉 罗猛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凸显了系统性风险监管的艰巨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美国、欧盟和英国以及IMF在2009年4月都提出了系统性风险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对系统性风险的成因以及系统性风险监管做了很好的分析,对我们颇具借鉴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罗猛 陈颖 王胜邦
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凸显了系统性风险监管的艰巨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G20峰会前三个主要利益代表方(美国的盖特纳、英国的特纳和欧盟委托的德拉罗西)以及IMF在2009年4月都提出了系统性风险分析报告。结合此次危机、监管调整及上述报告,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系统性风险的定义、特征、成因、监管措施和启示。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监管 国际经验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兴华 余伟光 徐博
宏观审慎监管背景下,中国银行体系资金投放结构失衡,同业业务异化为影子套利工具,潜在系统性风险时隐时现。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探讨同业资产、资本监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同业资产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带来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业资产规模扩张会增大银行杠杆率和资金错配缺口,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承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能显著抑制同业资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提出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同业创新业务、重点加强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同业资产 资本监管 系统性风险 资金错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广子 李藐
2018年11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规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由"全球系统重要性"发展到"国内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满章
中国银行业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较大,巨大的不良资产和落后的银行管理是影响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为保持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美国在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做法可资借鉴。
关键词:
美国 银行 系统性风险 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学艳 茆训诚 吕思聪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脱媒、资产证券化发展滞后与监管套利等驱动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爆炸式增长,促使机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积聚,2016年起央行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拉开全面监管的序幕。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检验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影子银行业务模式与系统性风险特征相关,随着机构间关联性上升,大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加并高于中小型银行;影子银行发展促使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该效应显著增强;MPA及后续强监管政策短期内激进式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基于以上结论,监管部门应在加强全面管控、引导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化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要防止激进式调控,避免"监管不足"或者"监管过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杨 刘影 李东辕 尹琳
本文基于图论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SD省资管产品关联关系及系统性风险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前资管产品整体风险可控,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资管产品风险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SD省资管产品在产品只数方面进行风险分散的效果优于全国,但是结合投资金额看,风险分散效果弱于全国,仍存在区域风险集聚效应;SD省前十大系统重要性产品以开放式净值型的混合类信托产品为主,信托贷款集中于部分领域,信托产品风险是当前金融风险控制的关键;资管新规效果显著,多层嵌套产品减少。基于目前资管产品市场风险状况,建议加强对资管产品资金运用的引导,建立健全资管产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推动发行机构完善资管产品风险管控体系。
关键词:
关联关系 风险特征 复杂网络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卫东
本文深刻剖析了美国、欧盟和英国金融危机以来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加强监管的具体措施,从金融监管框架、审慎监管标准、风险防范和处置、市场监管和约束四方面,对美、欧、英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国外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方面,积极构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框架,注重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扩大监管范围,努力填补监管漏洞,建立大型问题银行特殊处理机制,基于消费者保护的视角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加强国内外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监管 消费者保护 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杨元元
本文结合2007年夏秋爆发的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危机,从实践角度,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及其监管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着重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显现的问题。同时结合国际良好做法,对加强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其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要切实高度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管;二是要及时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指引并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控;三是要加强国际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跟踪研究;四是要加强各方协作,营造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及监管环境。
关键词:
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风险 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尚航飞
2018年5月,我国监管当局在深刻总结新形势下银行业务经营、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力图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更加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剖析了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背景,梳理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务受到的潜在影响,最后探讨了未来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净稳定融资比例 流动性风险 监管指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刚
流动性监管是外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和银行业发达国家银行法中有关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规定,指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流动性监管制度体系,一是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流动性供给;二是应根据外资银行法律地位的不同,在与外资银行母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子行、合资银行和分行提出不同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三是构建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流动性比例监管为主体、银行期限缺口管理为补充的二元制流动性监管体系。
关键词:
外资银行 流动性 银行监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争艳 程硕 陈彦斌
近年来,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跨部门传导效应,尤其是非银行金融部门风险传染可能成为威胁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挑战。本文基于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微观数据,采用弹性网分位数回归构建尾部风险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动态捕捉非银行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的演变特征,研究金融监管对非银行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总水平主要来自非银行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其中多元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尤为突出,证券部门和多元金融部门存在较为密切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第二,2017年金融监管改革后,金融公司之间的风险网络结构密度有所降低,跨部门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显著降低;第三,金融监管对非银行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2016—2017年金融监管明显降低了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2018年后政策效果因受到外部冲击而有所弱化;第四,不同非银行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对政策冲击的响应存在差异,金融监管政策在短期内降低多元金融部门和证券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水平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防止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和健全相应的风险监管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道平 刘杨婧卓 徐宇轩 刘琳琳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深远变革,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可能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微观银行金融科技水平提升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倾向、加深银行间关联程度,进而导致其系统性金融风险显著放大,且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和持续性。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国有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国有银行在金融科技水平提升时边际风险更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能有效削弱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多种稳健性分析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研究对我国在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薇 张勇 王运玺
首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剖析,其次引入动态CoVaR方法对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测度,得到在险价值与银行资产规模密切相关;但条件在险价值与银行资产规模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部分中小银行由于风险抵抗能力不高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可能较大,应纳入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同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自身风险VaR、不良贷款率以及宏观经济波动与CoVaR具有负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