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2)
2023(10436)
2022(8580)
2021(7828)
2020(6857)
2019(15545)
2018(15236)
2017(31198)
2016(16515)
2015(18118)
2014(17972)
2013(18193)
2012(17122)
2011(15091)
2010(15345)
2009(14694)
2008(15071)
2007(13723)
2006(12228)
2005(11510)
作者
(47341)
(39253)
(39223)
(37304)
(25730)
(18991)
(17874)
(15355)
(15072)
(14485)
(13660)
(13454)
(13078)
(12849)
(12480)
(12351)
(11767)
(11600)
(11440)
(11178)
(9964)
(9759)
(9642)
(9232)
(8937)
(8936)
(8894)
(8808)
(7896)
(7802)
学科
(83108)
经济(83016)
(81684)
(76128)
企业(76128)
管理(63843)
方法(42016)
数学(33968)
数学方法(33823)
(28262)
业经(27397)
(23652)
(22907)
(21462)
财务(21458)
财务管理(21429)
(20607)
银行(20461)
企业财务(20437)
(19061)
农业(17709)
中国(17287)
技术(16525)
(14858)
金融(14858)
(14749)
(13922)
贸易(13910)
(13865)
(13760)
机构
学院(241704)
大学(238172)
(112972)
经济(111202)
管理(100852)
理学(86092)
理学院(85424)
管理学(84544)
管理学院(84132)
研究(74700)
中国(69879)
(55261)
(48917)
财经(43686)
(43465)
科学(40709)
(39832)
(38109)
(37151)
中心(36142)
经济学(35998)
农业(34375)
业大(33385)
研究所(33007)
经济学院(32854)
财经大学(32529)
商学(30542)
北京(30349)
商学院(30301)
(30097)
基金
项目(152091)
科学(122528)
基金(115235)
研究(110052)
(98964)
国家(98089)
科学基金(86826)
社会(74266)
社会科(70776)
社会科学(70752)
基金项目(60113)
(59012)
自然(56070)
自然科(54848)
自然科学(54833)
自然科学基金(54014)
教育(49801)
资助(49039)
(48069)
编号(41834)
(36699)
(35119)
(35033)
重点(33589)
成果(32526)
(32396)
创新(31899)
国家社会(31535)
教育部(30902)
人文(30443)
期刊
(123253)
经济(123253)
研究(74700)
(47280)
中国(44401)
(43263)
金融(43263)
管理(42908)
(39111)
学报(32363)
科学(32218)
大学(25820)
学学(25032)
农业(24929)
财经(23930)
技术(21677)
业经(20700)
(20483)
经济研究(20331)
问题(16300)
(16016)
技术经济(15379)
教育(14178)
(13435)
财会(12883)
世界(12818)
商业(12519)
现代(12378)
国际(12107)
统计(11933)
共检索到374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敦哲  王靖雯  郑双怡  
企业“短债长投”不断累积的债务问题容易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分别从信贷供给端期限结构失衡视角和信贷需求端“短债长投”期限错配视角出发,探讨银行竞争对企业“短债长投”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银行竞争强度能够优化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配置,促使银行基于争夺下游客户弥补潜在利润下滑的考虑增加中长期信贷资金供给,有效改善信贷供给的期限结构失衡;银行竞争能够在改善银行信贷期限结构的基础上,缓解企业“短债长投”的期限错配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宁金辉  王敏  
本文从绿色金融视角,基于公司金融期限匹配基本原理,利用"2016年绿色债券市场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债券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显著抑制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机理检验表明,绿色债券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信用评级较高企业、非高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信用评级较低企业、高污染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方面,绿色债券可以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降低企业风险的间接作用。本文不仅拓宽了绿色债券经济后果和投融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为检验绿色债券市场启动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新视角,为进一步引导债券市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朝洋  
本文基于欧拉方程模型构建投资-现金流模型,借助2006-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和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小银行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发展和间接融资发展都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发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功效,但是中小银行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明显大于间接融资发展,这说明在以间接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上,银行业的结构调整要比总量做大更为重要。因此,在继续扩大社会融资总量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促进银行业的有效竞争,通过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铠豪  王嘉藩  王雪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国创造了出口贸易发展的奇迹。银行竞争是否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出口表现?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对中国企业出口扩张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增加了企业出口倾向,增大了企业出口规模,提升了企业出口强度并增加了企业出口利润率,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银行竞争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两个路径提升了企业的出口表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作用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景气度的提高会促进银行竞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提升作用。本文提出了适度提高银行业景气程度,适度增强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地区的银行竞争程度和适当降低行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国晖  梁晓琪  
银行竞争并不必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银行竞争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市场机制是有条件的。在大银行占主导地位的信贷市场,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信息投资效率相对较低,银行竞争破坏了中小企业相关信贷技术的形成,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在中小银行占主导地位的信贷市场,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信息投资效率相对较高,银行竞争能够降低信息租金水平,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从地区银行竞争、银行结构层面分析证实:在大银行占主导地位的信贷市场,银行竞争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在中小银行占主导地位的信贷市场,银行竞争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允爵   叶德珠  
信贷配置是银行部门的重要职能,竞争性的银行部门能够将信贷资金从低效率企业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贷款数据,结合地区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地区银行竞争对企业间信贷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地区内企业间的信贷再分配,实现信贷资金从低效企业流向优质高效企业;市场摩擦会阻碍信贷资金在企业间的再分配,而竞争性的银行部门则能够缓解市场摩擦的影响;银行竞争有利于银企间新贷款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信贷资金的再分配;密集的企业间信贷再分配过程能够促进提高地区经济生产率和发展水平,这可能是银行竞争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第一,转变一直以来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支撑促进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势和策略,更多地关注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第二,今后对于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可以适当赋予银行更自主、更灵活的信贷资金控制权,同时减少信贷资金撤出的梗阻;第三,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信贷市场,实现更低的信贷资金交易和退出成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雷新途  林素燕  祝锡萍  
通过对195个来自温州地区中小微企业样本研究发现:虽然整体上中小微企业民间借贷比低于正规信贷比,但部分企业对民间借贷依赖较大,特别是乡镇企业民间借贷比例高。统计显示:中小微企业在民间借发生后正规信贷比不升反降。回归检验也支持了民间借贷不利于提高正规信贷比的假设,特别是以中小微乡镇企业为样本的检验结果尤其显著。最后,向金融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并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后续信贷融资授信评价。该结论否定了已往研究文献所隐含前提假设,说明正规金融制度建设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主要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青   田汝彦   孙飞帆  
金融强监管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强监管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成长型企业和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影响由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债务偿还压力共同作用实现,实施《资管新规》引致的影子银行业务收紧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最终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短贷长投由过度投资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治理效应和缓解债务风险;若短贷长投由长期融资约束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加剧债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务风险的角度拓展了《资管新规》的政策效应研究,为优化强监管政策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乐远   毛其淋  
中国政府将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提高进口质量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银行分支机构数据,深入分析了银行竞争对企业进口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大,传导渠道为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规模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及消费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口。此外,银行竞争还显著促进了进口高质量发展,包括促进了进口多样化和提高了进口质量,以及延长了进口持续期。本研究不但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中国进口快速发展的动因,而且对下一步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美虹  
新发展格局下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其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但少有文献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对社会信用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微观层面企业失信问题,首先理论阐述了银行竞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效应。其次,基于中国2001—2013年微观数据证实了研究假说和推论:银行竞争能够降低企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概率,增强企业信用,且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是银行竞争增强企业信用的作用机制。变更核心变量测度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对企业信用的促进作用在大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结果说明:儒家文化这类“非正式制度”同样有助于增强企业信用;银行竞争亦有助于增强商业信用、提升企业金融负债能力。本文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微观证据,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九杰  王国达  张剑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小银行在提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面的优势,小银行在收集、传递和利用"软信息"进行信贷决策方面,与大银行相比具有优势;同时,小银行因其结构简单、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能够控制代理成本。然后,采用实地调查资料和Logit模型,从需求端对小银行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透明度低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向中小银行申请贷款融资,中小银行是小规模企业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发展新的中小金融机构、防止中小金融机构通过跨区域合并而过度扩张是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种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春志  张雪兰  马悦婷  
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如何影响涉农信贷配给。利用2008—2013年分省面板数据,对银行集中度与涉农信贷配给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银行集中度的下降伴随着涉农信贷配给程度的显著降低。进一步地,涉农信贷配给程度受到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市场化进程以及财政支农力度的影响。这表明要有效缓解涉农信贷配给,既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有效治理银行过度集中,又要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蒲茜  
本文将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与省级层面的宏观数据相结合,以此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到受到信贷约束的企业会缓解其信贷约束程度。然而,如果此类企业在本地区信贷市场上进行的借贷增加,这进而会增加其他企业进行借贷的困难程度。此时,从地区层面来看,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会有所增强。相反,如果此类企业主要依靠于外国资本,那么,此类企业便会减少本国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从而也会降低其他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此时,从地区层面来看,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会有所缓解。本文以中国为例对这两个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减少地区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甄玉晗  
司法专业化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9年开始我国各地设立破产法庭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司法专业化改革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破产法庭设立显著降低企业的短贷长投程度。具体来看,破产法庭设立通过降低企业的债务偿还风险,使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借款,从而降低短贷长投。同时,该改革还通过提高企业面临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以及缓解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减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最终降低短贷长投。异质性分析发现,破产法庭设立对企业短贷长投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地区法治环境好、行业竞争不激烈、企业破产风险大、非国有企业的样本。经济后果表明,破产法庭设立通过降低企业短贷长投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创新,尤其是提升了创新质量而非创新数量。本文为司法专业化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实证证据,也为理解和减少企业短贷长投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伟亚   张肖飞  
从企业短贷长投与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并存的现象出发,以2008-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管权力大于能力的错配程度越严重,企业短贷长投也越严重,主要作用路径为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增加了委托代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二,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信任度和企业家信心指数较高,则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较弱;第三,实现高管权力与能力在更高层次的匹配比低层次的匹配更有利于缓解企业短贷长投。为此,国内企业治理需要统筹考虑高管权力能力错配与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关系,针对高管权力能力匹配的具体情况,对高管进行适当放权或限权,实现高管权力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的匹配,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