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8)
- 2023(8068)
- 2022(6747)
- 2021(6571)
- 2020(5537)
- 2019(13338)
- 2018(12746)
- 2017(26138)
- 2016(13724)
- 2015(15797)
- 2014(15435)
- 2013(15762)
- 2012(14747)
- 2011(13223)
- 2010(13210)
- 2009(12559)
- 2008(12966)
- 2007(11381)
- 2006(10055)
- 2005(9524)
- 学科
- 济(67532)
- 经济(67473)
- 业(44479)
- 管理(42552)
- 企(38391)
- 企业(38391)
- 方法(36236)
- 数学(33060)
- 数学方法(32960)
- 财(21951)
- 制(21017)
- 银(20526)
- 银行(20381)
- 中国(19245)
- 行(19011)
- 务(15396)
- 财务(15393)
- 财务管理(15365)
- 贸(15236)
- 贸易(15223)
- 易(14929)
- 融(14594)
- 金融(14594)
- 企业财务(14524)
- 农(13625)
- 业经(12377)
- 体(11751)
- 度(10810)
- 制度(10805)
- 体制(10493)
- 机构
- 大学(202238)
- 学院(196715)
- 济(100560)
- 经济(99131)
- 管理(79703)
- 理学(68407)
- 理学院(67790)
- 管理学(67256)
- 研究(67090)
- 管理学院(66873)
- 中国(63778)
- 财(48418)
- 京(42001)
- 财经(39133)
- 经(36038)
- 经济学(34453)
- 科学(32984)
- 所(32166)
- 中心(31557)
- 经济学院(31344)
- 财经大学(29767)
- 研究所(28702)
- 江(27497)
- 北京(27186)
- 农(26744)
- 银(25760)
- 银行(24676)
- 融(24181)
- 商学(24108)
- 商学院(23934)
- 基金
- 项目(124253)
- 科学(100947)
- 基金(97558)
- 研究(91758)
- 家(83043)
- 国家(82492)
- 科学基金(72484)
- 社会(64438)
- 社会科(61683)
- 社会科学(61670)
- 基金项目(50263)
- 自然(44404)
- 自然科(43456)
- 自然科学(43447)
- 自然科学基金(42816)
- 资助(42241)
- 省(42237)
- 教育(41898)
- 划(36604)
- 编号(33608)
- 部(31406)
- 国家社会(28831)
- 教育部(28305)
- 成果(27845)
- 重点(27640)
- 中国(27174)
- 人文(26798)
- 发(25637)
- 创(25518)
- 大学(24749)
共检索到30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君潞 郭牧炫 李泽广
本文研究了银行竞争对大型企业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细分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借款期限结构存在的双重效应——"客户争夺效应"和"代理成本效应"。前者激励银行对优质客户展开争夺,将延长贷款期限作为竞争手段之一;后者则增加了银行的代理成本,缩短了企业的借款期限。采用1998~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证实,银行竞争对借款期限的影响主要由"代理成本效应"的强弱决定,该效应越强的地区,上市公司获得的借款期限越短;不同地区银行竞争的"代理成本效应"和"客户争夺效应"相对强弱不尽相同,法律制度越好、政府干预企业越少的地区,"代理成本效应"较弱。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银行借款 过度投资 盈余质量 自由现金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刚 梁上坤 王玉涛
会计稳健性在银行借款契约中居于重要地位。借款人采用高水平的稳健性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相应地,银行会提供一定的优惠作为回报。使用手工收集的2000-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单笔银行贷款为研究数据,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强,企业获得的每笔贷款金额越大,贷款期限越长,贷款的利率越低。另外,我们发现在法制环境越好,优惠政策越多,政府干预越少的地区,上述关系更为显著。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银行借款契约 制度环境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选取 2004—2011年 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过度投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和产权性质进一步检验了银行借款对企业过度投资及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企业过度投资金额越大,盈余质量越差,且自由现金流能够增强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总借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均能削弱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的负相关性,且长期借款对过度投资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性的削弱效果源于银行的监督治理。相对于总借款和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对自由现金流负面效应的削弱效果更显著。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能够增强债权治理效果,且市场化进程对债权治理效果的改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银行借款;过度投资;盈余质量;自由现金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作平 陈德胜
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回归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管理者持股与代理成本不成显著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少数大股东联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代理成本随着股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董事会规模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独立董事和债务融资不能有效地控制代理成本。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代理成本 股权结构 董事会特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颖洁 杜兴强
文章手工搜集了2004-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具有的银企关系和政治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对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关系、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借款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文章发现银企关系与政治联系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显著正相关,但仅有银企关系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
关键词:
银企关系 政治联系 银行借款率 制度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高雷 李芬香 张杰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国家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治理环境、公司透明度、企业规模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领取报酬的董事比例、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会议次数、两职分离与代理成本无显著关系;财务杠杆率与代理成本的关系是混合的;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与总样本基本一致。
关键词: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内部治理 外部治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兆国 何威风 闫炳乾
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代理成本是资本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2000-2005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负相关,而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正相关;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对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效果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社会公众股比例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不存在相关性;债务总体水平与代理成本正相关,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程度要大于民营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比例对代理成本的影响要好于商业信用比例,这两种债务比例对民营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效果影响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代理成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娟 韩忠雪 黄军荣
文章从企业投资效率的角度研究我国银行信贷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过度投资的企业比投资不足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短期借款则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过度投资企业来说,过度投资程度越大,企业获得的长期借款越多,短期借款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投资不足的企业来说,投资不足程度对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都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信贷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也为我国银行的信贷决策和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投资效率 银行借款 资源配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继高 陆正飞 张然 叶康涛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长期借款信息为研究对象,发现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银行借款信息能够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业绩。本文还发现,政府干预并未显著降低银行借款信息的有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银行借款信息构建了对冲策略,买入获得信用借款且借款利率不高于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的公司,卖出获得非信用借款且借款利率高于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的公司,该对冲策略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并未完全理解银行借款所包含的信息。
关键词:
银行借款信息 对冲策略 股票投资回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志伟
理论上,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会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但本文发现非标意见对企业新增银行借款和债务期限结构没有显著负面影响,不支持理论预期。我们认为,在中国,银行是一个并非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独立市场主体,他们会为了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向企业提供贷款;另外,企业有政府的隐性支持,银行不需要太关注企业的偿债风险。因此,虽然非标意见传递出会计信息质量低或未来经营风险高等问题,但它对银行借款的影响相当有限。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盛行、非标意见比例过高的现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张樱
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终极控制股东类型)对银行贷款契约(贷款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强、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度越大、金字塔层级数量越多,银行贷款契约越紧缩(贷款利率越高、贷款金额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贷款担保越严格),反之亦然;(2)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多、终极控制股东类型是国有属性,银行贷款契约越宽松(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贷款担保越宽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允爵 叶德珠
信贷配置是银行部门的重要职能,竞争性的银行部门能够将信贷资金从低效率企业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贷款数据,结合地区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地区银行竞争对企业间信贷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地区内企业间的信贷再分配,实现信贷资金从低效企业流向优质高效企业;市场摩擦会阻碍信贷资金在企业间的再分配,而竞争性的银行部门则能够缓解市场摩擦的影响;银行竞争有利于银企间新贷款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信贷资金的再分配;密集的企业间信贷再分配过程能够促进提高地区经济生产率和发展水平,这可能是银行竞争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第一,转变一直以来依赖银行信贷扩张来支撑促进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势和策略,更多地关注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第二,今后对于银行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可以适当赋予银行更自主、更灵活的信贷资金控制权,同时减少信贷资金撤出的梗阻;第三,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信贷市场,实现更低的信贷资金交易和退出成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海星 万迪昉
通过对2003~2007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184家整体上市公司和184家分拆上市公司的对比研究,实证检验了上市模式与两类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整体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显著低于分拆上市公司,而整体上市公司与分拆上市公司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并无显著差异,整体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显著高于分拆上市公司。
关键词:
上市模式 代理成本 公司绩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盛纹 闫焕民
文章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公司债务代理成本及违约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公司债务代理成本、违约成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审计行业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债务代理成本,降低公司违约成本。研究结论从审计行业专业性的角度丰富了代理问题的相关文献,并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审计行业专业性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审计行业专业性 债务代理成本 违约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