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2)
2023(13793)
2022(10623)
2021(9400)
2020(7333)
2019(16327)
2018(16001)
2017(30718)
2016(16618)
2015(18752)
2014(18934)
2013(18884)
2012(17654)
2011(15876)
2010(16158)
2009(15402)
2008(14866)
2007(13376)
2006(12341)
2005(11902)
作者
(47603)
(39161)
(39065)
(37516)
(25018)
(18539)
(17880)
(15405)
(15006)
(14256)
(13551)
(13223)
(12846)
(12618)
(12507)
(12270)
(11518)
(11449)
(11405)
(10989)
(10070)
(9573)
(9420)
(9227)
(9079)
(8960)
(8812)
(8720)
(7952)
(7805)
学科
(75861)
经济(75790)
(46833)
管理(45724)
(35900)
企业(35900)
(34718)
银行(34572)
(32957)
中国(32945)
(31254)
金融(31252)
(30261)
地方(24711)
(24310)
方法(23974)
(23202)
数学(21069)
数学方法(20951)
业经(20843)
农业(16122)
(15201)
财务(15164)
财务管理(15118)
(14982)
制度(14979)
企业财务(14530)
(13944)
财政(13492)
(13300)
机构
学院(231406)
大学(229154)
(102709)
经济(100556)
研究(84393)
管理(81599)
中国(79148)
理学(67176)
理学院(66435)
管理学(65449)
管理学院(65026)
(58265)
(49340)
科学(46897)
(42873)
财经(41669)
中心(41359)
(38061)
(38013)
研究所(37828)
(37691)
(36555)
银行(35155)
经济学(34112)
(32786)
北京(32059)
(31482)
(30975)
经济学院(30819)
财经大学(30729)
基金
项目(140871)
科学(110607)
研究(107393)
基金(100837)
(86034)
国家(85239)
科学基金(73035)
社会(70133)
社会科(66815)
社会科学(66801)
(55466)
基金项目(51590)
教育(47701)
(45386)
编号(43980)
自然(42486)
资助(41543)
自然科(41508)
自然科学(41502)
自然科学基金(40741)
成果(37485)
(36084)
重点(31979)
课题(31137)
(30515)
国家社会(29839)
发展(29819)
(29328)
(29284)
(28641)
期刊
(121353)
经济(121353)
研究(83294)
中国(57785)
(57040)
金融(57040)
(48421)
(37443)
学报(32275)
管理(31807)
科学(29513)
大学(25407)
教育(24418)
学学(23860)
农业(23199)
财经(22137)
经济研究(20719)
业经(19497)
(18908)
技术(18906)
问题(15854)
理论(12989)
国际(12938)
(12865)
(11739)
实践(11589)
(11589)
世界(11288)
图书(11051)
现代(10854)
共检索到398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纯福  
移动金融代表银行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使传统货币数字化,推动银行移动金融快速发展,也带来网络平台货币化和电子商务金融化,对银行形成压力和挑战。普惠金融有助于解决脱贫问题,而且可以引导超高储蓄流向消费和投资,改善民生,拓展财富积累新途径。未来银行将是现在银行的延续和发展。在可预期的未来几年,大型银行继续起主导作用,移动金融业务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线上和线下一体化融合,成为未来银行主要运营模式;既竞争又合作,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标准化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覆盖面和渗透率;识别客户行为,系统控制和化解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雨  彭嫦燕  尹志超  
本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积累,这表现为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家庭会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金融资产上,尤其是风险金融资产上;同时会降低其在非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但会提高生产经营性资产的配置。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低资产家庭财富积累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村地区、高年龄组和低教育水平家庭财富积累的边际影响更大。此外,基于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4和2015年最新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金融知识会显著促进家庭财富增长,这进一步证实了金融知识对财富积累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金成武  
本文旨在通过对财富的意义及财富的可积累性差异的扩展讨论,尝试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某种理论基础。本文指出,现阶段缩小人群差距从而城乡发展差距,需要注意经济发展中城乡间财富可积累性差异引起的各种问题。乡村地区负担着人类社会整体存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维护与生产功能,从而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必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农产品从生产到使用过程中的时空刚性使农业生产者高度依赖市场以及多行业技术进步,加之生态环境变化定价的困难,由此在财富积累方面,农业部门比工业部门从而乡村地区比城镇地区有更多劣势。减小城乡间财富可积累性差异从而城乡发展差距,需要完善要素流动机制,促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在流动、集聚及使用过程中,金融机制可能发挥独有的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人群间财富积累的结果,由此金融机制的完善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内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江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成为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国内普惠金融发展有了基本遵循。2020年是五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这五年,在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普惠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龙军  
移动金融为商业银行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加快业务转型,实现金融行业包容性增长目标等提供了有效手段。论文分析了我国移动金融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柯   邵骄阳   杨建海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金融素养水平的高低会对居民家庭的金融决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HouseholdFinanceSurvey,CHFS)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我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和财富积累的影响。研究认为,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有效促进了家庭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还促进了家庭持有投资性房产的概率和程度,而且,金融素养也显著促进家庭的财富积累。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会通过推动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以及推动家庭进行养老规划,从而促进家庭财富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基础金融素养,高级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配置、财富积累的促进作用更大;与农村家庭、中低财富家庭相比,金融素养促进城镇家庭、高财富家庭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积累的作用更大。本文研究为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促进家庭资产配置优化和财富积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涵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浩  
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应对金融同业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过去传统的增网点、配人员等粗放型发展普惠金融路径,已无法满足银行商业化运作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移动金融技术发展运用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商业银行如何借助移动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身份经济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对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中间位置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再讨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早有研究显示中国客观上达到中间群体标准的人中普遍存在主观上身份不认同的现象,并且这种不认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之前的研究并未拓展到就财富积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之上,挖掘并融合现有理论视角,并依托2 060份样本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显示,中间群体主观身份认同下移情况明显,财富积累状况对身份认同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一影响要大于收入对其的影响。除直接影响外,财富积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还会通过压力感知间接实现,即压力感知存在中介效应。本文的结论表明,财富积累正逐渐成为人们心中划分各个社会群体的重要指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苗一梅  
充分掌握人脉信息美国大亨洛克菲勒在其全盛时期曾感慨地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得到的话,我会为这种能力多付一些钱。"完整的人际关系包含三个阶段,发掘人脉、经营交情、出现贵人。事实上,在人脉的建立上,如果只是倾向于等待人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其在货币市场上的活动对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市场利率走势和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货币市场活动的情况,并就如何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商业环境变化之快前所未有,现代金融体系呈现"无科技、不金融"的重要特征,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金融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应当顺应时代变革的大趋势,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金融科技的应用落地,进而推进整体经营管理的变革,实现自身的创新与转型发展。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更加线上化的客户行为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治春  赵兴庐  刘媛  
本文通过对六家样本商业银行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设计了两个维度来分析金融科技驱动下商业银行的公司战略转型方向,构建了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推动不同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的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和战略转型。大中型银行选择闭环生态型或开放生态型银行战略的可能性较大,小型银行选择细分市场型或垂直分工型银行战略的可能性较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柳松   谭卓敏   陈楚娜  
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针对农村家庭财富水平亟需提升的现实,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社会资本以及促进非农就业是数字金融素养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三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财富规模越小的农村家庭,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的农村家庭提升数字金融素养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因此,开展数字金融教育活动,推进数字金融下乡,是提升农村家庭财富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毅   张文扬   魏云捷  
本文选取2013—2018年105家中国境内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移动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发展使得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显著下降,利息收入能力显著下降,且对盈利结构也有显著影响,整体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上升。移动支付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冲击更为明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冲击相对较小。最后,本文为商业银行如何适应金融科技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晓光  刘芳  
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以及客户端应用的日益丰富,为金融服务走向移动化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为我国发展移动金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移动金融既是战略转型、开拓创新的重要机遇,又带来诸多挑战。商业银行应做好移动金融产品规划与布局、通过营销提升品牌价值、利用平台战略打造共赢模式、注重安全体验,同时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移动金融业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