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4)
2023(8009)
2022(7010)
2021(6405)
2020(5658)
2019(13236)
2018(13273)
2017(25801)
2016(14330)
2015(16612)
2014(17159)
2013(16825)
2012(16004)
2011(14354)
2010(14621)
2009(13712)
2008(13939)
2007(13073)
2006(11289)
2005(10287)
作者
(43890)
(36625)
(36606)
(35103)
(23154)
(17510)
(17002)
(14387)
(13828)
(13156)
(12526)
(12409)
(11732)
(11665)
(11643)
(11579)
(11281)
(10790)
(10679)
(10568)
(9179)
(9176)
(9121)
(8438)
(8358)
(8325)
(8272)
(8238)
(7550)
(7537)
学科
(55022)
经济(54950)
管理(38555)
(35577)
(28620)
企业(28620)
方法(26926)
数学(23865)
数学方法(23647)
(21190)
(21135)
银行(21045)
(19718)
(16157)
(15562)
中国(15373)
(14555)
金融(14547)
(12901)
(12597)
制度(12590)
(11865)
地方(11114)
业经(10797)
业务(10446)
(10268)
贸易(10261)
(9937)
农业(9775)
(9769)
机构
大学(205801)
学院(204411)
(81378)
经济(79319)
管理(75091)
研究(71130)
理学(62861)
理学院(62143)
中国(61969)
管理学(60999)
管理学院(60627)
(44688)
科学(44296)
(42224)
(41327)
(37737)
中心(34883)
研究所(34191)
农业(33755)
(33621)
业大(32707)
财经(31966)
(28866)
北京(28240)
(26841)
(26066)
师范(25726)
(25335)
经济学(25197)
(25128)
基金
项目(130529)
科学(100083)
研究(94232)
基金(92251)
(81059)
国家(80387)
科学基金(66892)
社会(56812)
社会科(53645)
社会科学(53624)
(51771)
基金项目(48672)
教育(44061)
(43817)
自然(43461)
自然科(42420)
自然科学(42404)
自然科学基金(41654)
编号(39560)
资助(38862)
成果(33370)
重点(29757)
(29077)
课题(27872)
(27778)
(26418)
科研(25437)
创新(24803)
计划(24646)
(24347)
期刊
(89564)
经济(89564)
研究(62525)
中国(43943)
(37829)
学报(36317)
(35239)
金融(35239)
(34126)
科学(30531)
大学(26529)
管理(25394)
学学(25087)
农业(23423)
教育(22609)
技术(17799)
财经(16403)
业经(14335)
经济研究(14112)
(13894)
(12756)
问题(12129)
理论(11610)
(10884)
实践(10639)
(10639)
统计(10018)
技术经济(9936)
(9615)
图书(9461)
共检索到321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宓丹  
本文在总结银行监管目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指出银行监管的目标由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特别强调银行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银行配置资金和转移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应建立目标体系观,增强对银行效率的关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杰  孟祥军  
本文结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我国银行监管当局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关于银行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关系规定的最新发展,以目前在我国外资银行分析监管中使用的ROCA评级体系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之间应如何增强相互理解和合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叶芳  赵茜  王宇光  
本文结合当前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现状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Plantin(2012)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进行拓展。模型分析表明,引入影子银行后,对传统银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会导致影子银行的活动更加活跃,并降低社会总体福利。因此,为提高社会福利,应避免对传统银行过于严格的管制。对影子银行的活动,在传统银行受监管较严时实行部分监管,而在传统银行受监管较松时实行全面的监管。考虑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特殊性,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更为宽松的金融信贷环境,有助于减少监管套利;正确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要优于对其严格的管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瑞琪  吴晓霞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本文将美国与中国现行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评级依据、评级机构和评级效果四个方面相对比,提出了完善法律环境、改进评级依据和促进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锦  马明光  
本文从社会诚信基础、监管信息系统、监管重点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国情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民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诸种风险之中 ,银行业的风险最引人注目 ,它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是值得注意的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主要因素 ,其所形成的信贷风险是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评价金融系统是否健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本身信息披露是否充分 ;二是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完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对现存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 WTO入关条约签定后 ,构建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银行体系的改革也更加迫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巧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加关心金融监管问题。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在发展中因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国际监管体系的差距进行分析,在现今全球化影响和业务创新发展及综合化经营过程中,金融业应注重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前瞻性法律研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构建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标与评价体系、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以合理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发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琍娅  
发生在银行的外汇收支不仅是社会其他成员外汇收支的全貌,更包括了银行自身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动,因此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在外汇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定位比较模糊。本文旨探讨建立一套对银行外汇收支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一方面与央行对银行经营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监管相对接,弥合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也可为外汇管理从直接走向间接提供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强  
一、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系上存在缺陷。首先,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方面,大区分行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银行的分行、省会中心支行、监管办事处的职责一直划分不清,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无人监管的局面。2001年开始,虽然人民银行总行明确了有关职责,但监管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其次,近几年央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