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6)
2023(7799)
2022(6518)
2021(6128)
2020(5217)
2019(11868)
2018(11856)
2017(22414)
2016(12332)
2015(14186)
2014(14109)
2013(13579)
2012(12934)
2011(11480)
2010(11692)
2009(10927)
2008(11077)
2007(10379)
2006(9484)
2005(8950)
作者
(38234)
(31495)
(31486)
(30085)
(20368)
(15208)
(14463)
(12347)
(12341)
(11631)
(10951)
(10743)
(10571)
(10500)
(10362)
(9918)
(9576)
(9388)
(9149)
(9067)
(8112)
(8026)
(7979)
(7364)
(7362)
(7335)
(7093)
(7060)
(6569)
(6554)
学科
(41868)
经济(41804)
管理(34790)
(32369)
(28478)
企业(28478)
(20590)
银行(20444)
(20165)
(19179)
方法(15362)
中国(14008)
(13443)
金融(13436)
(12468)
数学(12435)
数学方法(12245)
(12081)
(11776)
制度(11770)
(11370)
(11220)
业务(10255)
业经(10072)
理论(9214)
银行制(8938)
体制(8636)
地方(8547)
(8129)
(7258)
机构
大学(170945)
学院(169907)
研究(65602)
(64362)
经济(62612)
管理(59130)
中国(57181)
理学(48685)
理学院(48073)
管理学(47091)
管理学院(46780)
科学(41195)
(38687)
(36498)
(35158)
(34176)
研究所(31868)
中心(30495)
农业(29118)
(29109)
业大(26948)
财经(25788)
北京(24754)
(24342)
(24270)
(23418)
(23269)
银行(23265)
(22349)
(22029)
基金
项目(108535)
科学(83234)
基金(76872)
研究(76195)
(69772)
国家(69177)
科学基金(56852)
社会(45561)
社会科(42932)
社会科学(42919)
(42460)
基金项目(39159)
自然(38417)
自然科(37534)
自然科学(37517)
(37083)
自然科学基金(36874)
教育(35882)
资助(33155)
编号(30717)
成果(26804)
重点(25454)
(23783)
课题(23427)
(23300)
(22107)
计划(21448)
科研(20861)
创新(20692)
(19995)
期刊
(76179)
经济(76179)
研究(56544)
中国(41940)
学报(34013)
(33660)
金融(33660)
(33269)
科学(28956)
(27413)
管理(25247)
大学(24965)
学学(23655)
教育(22641)
农业(20537)
技术(14041)
财经(13740)
经济研究(12393)
(11752)
业经(11628)
(11043)
问题(9525)
(9294)
业大(9137)
理论(8636)
国际(8611)
(8394)
论坛(8394)
(8230)
图书(8032)
共检索到285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萍  
本文探讨了银行监管的微观基础,认为在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业不完全竞争的作用下,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需要外部监管力量的支撑来维护稳健经营,但是政府机构监管作为监管垄断力量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道德危害从而导致监管失灵。文中详细分析了各种重要的监管措施带来的正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监管的战略体系至少应当包括监管、激励结构、市场约束和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慕冰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型银行监管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监管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不仅推动大型银行初步构建起现代公司治理框架,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引导大型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型银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锦  马明光  
本文从社会诚信基础、监管信息系统、监管重点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国情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蒋冠  霍强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双刃剑"。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金融资产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首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影响等,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的动因、特征和规模。其次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鉴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影响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治理原则上应当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民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诸种风险之中 ,银行业的风险最引人注目 ,它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是值得注意的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是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主要因素 ,其所形成的信贷风险是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评价金融系统是否健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本身信息披露是否充分 ;二是金融监管体系是否完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对现存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 WTO入关条约签定后 ,构建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银行体系的改革也更加迫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琍娅  
发生在银行的外汇收支不仅是社会其他成员外汇收支的全貌,更包括了银行自身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动,因此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在外汇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对银行外汇收支的监管定位比较模糊。本文旨探讨建立一套对银行外汇收支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一方面与央行对银行经营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监管相对接,弥合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也可为外汇管理从直接走向间接提供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巧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加关心金融监管问题。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在发展中因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国际监管体系的差距进行分析,在现今全球化影响和业务创新发展及综合化经营过程中,金融业应注重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前瞻性法律研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构建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标与评价体系、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以合理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发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存明  
对建立中央银行大监管体系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分行行长黄存明金融监管被明确为中央银行的一项职能,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中央银行监管的起步阶段,很有必要从理论上理清监管的思路,在实践上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大监管路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强  
一、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系上存在缺陷。首先,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方面,大区分行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银行的分行、省会中心支行、监管办事处的职责一直划分不清,造成有时重复监管,有时无人监管的局面。2001年开始,虽然人民银行总行明确了有关职责,但监管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其次,近几年央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增霆  
游离在央行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是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在过去十多年间,世界范围内影子银行体系所创造的金融工具,以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名义,几乎完全破除了金融系统结构中机构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这种格局让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